用户名: 密码:
会员中心 在线投稿
| 网站首页 | 中国历史 | 世界历史 | 历史名人 | 历史教案 | 历史故事 | 考古发现 | 历史图片 | 文化 |
相关文章    
您现在的位置: 历史千年 >> 文化 >> 古代文学 >> 正文
试析政治文化视野中的农…
试析中国传统和谐文化与…
试析中国乡村组织方式等…
试析中国公民文化发展现…
试析政治共识:中国公民…
试析西方“公民文化”之…
试析现代广告传播流程及…
试析文化冲突与包容—电…
试析大众文化传播视野下…
试析跨文化传播的文化逻…
最新热门    
 
试析意境的本质与民族性

时间:2011-01-10 13:05:14  来源:不详
之“神韵说”,袁枚之“性灵说”,都在不断发展意境理论。近代学者王国维是意境理论集大成者,他提出“有我之境”和“无我之境”,提出“人生三种境界”以及“隔与不隔”,都对意境理论有十分重要的贡献。
    从以上意境之发展小史我们可以看出意境与中华民族的审美心理、哲学宗教、思维方法、表现方法以及传统概念等文化底蕴都密不可分,具有鲜明的民族特色。意境之美就是天人合一之美,就是思辩之美,就是东方文化之美,华夏精神之美,因此研究意境,就成为探讨我国古代文学艺术的独特风格和古代文艺理论的拄特成就的一个重要课题。
    2、意境本质的民族特征
    意境是中国古典艺术审美理想范畴,意境在中国古代文学中源远流长,但不同时期对意境的理解也不同。意境是什么?从上面意境发展小史中我们看到各文学大家众说纷纭,看法不一。有关意境的争议分为四家:“‘情景交融”说、“典型形象”说、“想象联想”说以及“情感气氛”说,思路各异,难免聚讼纷纭,莫衷一是。那么我们怎样认识意境的本质呢?概括地说,中国意境理论,是一种东方超象审美理论,其哲学基础是一种中国古代天人合一的大宇宙生命理论。换句话说,意境就是特定的艺术形象(符号)和它所表现的艺术情趣、艺术气氛及它们可能触发的丰富的艺术联想、幻想的总和。要准确而全面的理解意境的民族特性,我们应从以下几个方面掌握意境的本质:

    2.1意境是情与理的统一。文学作品和其他著述不同,不是以理服人而以情感人,没有情就不足以感人。严羽在《沧浪诗话》中就特别反对宋人“以议论为诗”的离.弃感情的诗风,他认为“诗者,吟咏性情也”,并举例说“如《离骚》可以使人歌之抑扬,涕泪满襟”,也即以情感人,那才算有兴趣,有意境。王国维《人间词话》中则直截了当地说:“境非独谓景物也,喜怒哀乐亦人心中一境界,故能写真景物、真感情者,谓之有境界。”
    强调情,并不是就不要表现理,没有理,情也不会深刻。说有真感情才有意境并非不重视思想性,而是要求在饱含情性的艺术形象之中蕴含着哲理,要浑然一体,无迹可求。严羽特别推崇盛唐的诗歌,他说诗歌“截然当以盛唐为法”,为什么呢?他认为唐诗歌的特点就在于“唐人尚意兴,而理在其中”。理要在意兴之中,意兴之中蕴含着理,如此浑然一体,才是可以效法的榜样,才能谓之有意境。可见意境要情与理的统一。
    创作本来就是一种精神活动,精神活动既有情感活动,又有思想活动,是情与理的统一。我国古代文论中一再强调“以礼节乐”,“以礼节欲”,“发乎情,止乎礼义”,都是这个意思。
    2.2意境是情与景的统一。中国古代文论家十分注意情景关系的研究,形成了具有我国民族特色的美学思想。刘腮在《文心雕龙·物色》中对情与景的关系就有过精到的论述:“岁有其物,物有其容;情以物迁,辞以情发。一叶且或迎意,虫声有足引心,况清风与明月同夜,白日与春林共朝哉”四季的景色不同,人们的情感也会随着外物变化而变化,这同陆机《文赋》中“遵四时以叹逝,瞻万物而,纷”的观点是一致的。范希文《对床夜话》推崇“情景兼融,句意两极”的诗。杨载K诗法家数卜说:“写景,景中含意,事中瞰景:写意,意中带景,议论发明。”《四溟诗话》说:“诗乃模写情景之具…景

上一页  [1] [2] [3] 下一页

 
  | 设为首页 | 加入收藏 | 联系我们 | 友情链接 | 版权申明 |  
Copyright 2006-2010 © www.lsqn.cn www.lsqnw.com All rights reserved
历史千年 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