用户名: 密码:
会员中心 在线投稿
| 网站首页 | 中国历史 | 世界历史 | 历史名人 | 历史教案 | 历史故事 | 考古发现 | 历史图片 | 文化 |
相关文章    
您现在的位置: 历史千年 >> 文化 >> 古代文学 >> 正文
试析政治文化视野中的农…
试析中国传统和谐文化与…
试析中国乡村组织方式等…
试析中国公民文化发展现…
试析政治共识:中国公民…
试析西方“公民文化”之…
试析现代广告传播流程及…
试析文化冲突与包容—电…
试析大众文化传播视野下…
试析跨文化传播的文化逻…
最新热门    
 
试析意境的本质与民族性

时间:2011-01-10 13:05:14  来源:不详
乃诗之媒,情乃诗之胚,合而为诗。”情景交融,抒情与写景互相影响,互相渗透,才能构成具有艺术感染力的完美形象。
    就情与景结合的关系看,前人把它分为两类,一类是景融于情的“情语”,一类是情融于景的景语王国维又把前者称“有我之境”,后者称为“无我之境”。这种分类当然总是相对的,文学作品中的“情”与“景”应是密不可分的。王夫之中、《堂永日续论·内篇》中说:“情景名为二,而实不可离。神于诗者,妙合无垠。巧者则情中景,景中情。”在真正好的作品中景语里是饱含着情感的,景与情景是统一的。歌德就看到中国诗人有这样一个特点:“人和大自然是生活在一起的。”
    2.3意境是内容与形式的统一。意境要由一定艺术形式表现出来,艺术形式也要把意境鲜明表现出来。意境的创造自然需内容和形式的统一,只有形式的意境或只有内容的意境是与意境本身相悖的,内容与形式不是机械相加而是有机结合。如钱钟书《谈艺录》中说:“理之在诗,如水中盐,蜜中花,体匿性存,无痕有味。”王国维在《人间词话》中更是提出要“不隔”,什么叫“不隔”?他说:“大家之作,其言情也必沁人心脾,其写景也,必豁人耳目。其辞脱口而出,无矫揉妆束之态。”也就是要求内容是深刻而形式(多指语言)要浑然天成,不加雕饰。
    我国文论中一向崇尚自然,要求内容与形式要融合无间,否则就会破坏作品的完整艺术美,不能造成令人倾倒的艺术境界,真正做到如刘熙载在《艺概》中所说:“极炼如不炼,出色而本色。人籁悉归天籁”,这样才能“不隔”,才能造成文学的意境。
    2. 4意境的基本要点还在于要有“言外之味,弦外之响”。王国维《人间词话》云:“古今词人格调之高,无如白石,惜不于意境上用力,故觉无言外之味,弦外之响,终不能与于第一流之作者也。”他的言论就是要求“言有尽而意无穷”,这从来就是构成意境的一条基本标准。明代朱承爵的《存余堂诗话》中讲的“作诗之妙,全在意境融彻,出声音之外,乃得真味”,所以认识意境还要在抽象思维、形象思维上下功夫。
    以上四个方面对意境作了基本概括。文学作品贵在含蓄,这是我国古代文学创作的艺术传统和显著特色,也是我国古代的普遍审美崇尚。意境正是和这种文学传统紧密相关的并得到普遍重视和运用的审美范畴。无论是情与理的交合,情与景的融合或是内容与形式的妙合,其目的都在于创造出能唤起读者的想象和联想的艺术意象,从而产生无穷之味,不尽之意,因此富有韵味,余意无穷,这才是意境的真正底蕴

上一页  [1] [2] [3] 

 
  | 设为首页 | 加入收藏 | 联系我们 | 友情链接 | 版权申明 |  
Copyright 2006-2010 © www.lsqn.cn www.lsqnw.com All rights reserved
历史千年 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