用户名: 密码:
会员中心 在线投稿
| 网站首页 | 中国历史 | 世界历史 | 历史名人 | 教案试题 | 历史故事 | 考古发现 | 历史图片 | 文化 |
相关文章    
您现在的位置: 历史千年 >> 文化 >> 古代文学 >> 正文
试论论儒家伦理思想的发…
试论中华书局点校本《全…
试论《诗经.秦风.小戎》…
试论从体验论的角度解析…
试论从《橘颂》看屈原的…
试论何晏的《道论》“《…
试论左思风力”文学审美…
试论“恨不相逢未嫁时”
试论复杂难理的人生情绪
试论唐传奇叙事中女性形…
最新热门    
 
试论井上靖长篇历史小说《孔子》创作述略

时间:2011-11-29 12:00:54  来源:不详
齐,逐乎宋、卫”还是“困于陈、蔡之间”,虽历经艰难险阻,屡受失败挫折,均不能使其更移志向,亦没有让他止步退缩。孔子以治理乱世作为上天赋予他的使命,“其为人也,发愤忘食,乐以忘忧,不知老之将至云尔”。尽管穷毕生之力大都没有产生预期效果,但他从不气馁,明知无望成功,依然坚持不懈、笃定执着。
  对于《论语》中的“朝闻道,夕死可矣”这句话,一般以“早晨得知真理,即使当晚死去都是可以的”作解。但井上靖在作品中超越习见,对这句名言给以了独到的诠释,即“要是早晨听说已经出现一个以道德治理国家的理想社会,让我当晚死去也心甘情愿。” 在这里,井上靖将文句中“道”的涵义从“真理”上升为“以道德治理国家的理想社会”,这般解释正是身为日中友好协会会长、日本笔会会长的晚年井上靖面对着当今世界所存在的现实问题做出的理性思考。
  对“天命”观念的探讨,是小说《孔子》的一项重要命题。小说开篇章节即有如下表述:
  “天何言哉。四时行焉,百物生焉。”——夫子言道,天何曾说了什么。诚然如此,天什么都没说。四季照样运行无阻,万物照样生长,天却是什么也不说。{4}

 然而,孔子率领门生周游列国,却一再因“天命”使然而改变行程轨迹。因“不得用于卫”,孔子决意投奔晋国“西见赵简子”,携子路、子贡、颜回众位弟子抵达渡口欲渡黄河之际,忽闻晋国政情有变遂被迫放弃晋国之行。孔子仰天慨叹道:“美哉,水洋洋乎!丘之不济此,命也。”认定此一事件变故系由“天命”设定。另外,孔子师徒游历途中曾在陈国、蔡国居留数载,后得楚昭王[注: 楚昭王(?-前489年),出土楚国文献又写作卲王,原名熊珍,楚平王之子。楚昭王十年(前506年)伍员率吴师伐楚,攻入郢都,楚昭王出亡,逃到云梦泽时,被吴军射伤,又辗转逃到郧国、随国。]“使人聘”,孔子“将往拜礼”、跋涉远奔楚地,目的在于谒见说服楚昭王接受和推行其政治主张。然而,孔子这一经过长期思虑、数年谋划的政治诉求却因楚昭王的突然薨逝而瞬间化为齑粉。井上靖写道:   不得谒见昭王,命也。——夫子的心情想必如此,但夫子一言不发,返回宅第之后,坐到可以望见夜空的走廊一隅,等到大伙都来齐了,于是宣布了下一个行动——“归与,归与”。{1}
  与天命相争无果,孔子结束长达14年的周游列国之旅,重返鲁国传道授业。
  《论语》中记载的孔子“五十而知天命”一说,被井上靖的小说表述为“我于五十岁时,自觉到自己所从事的事业是上天所赋予的崇高使命”。认为既然意识到这种使命感,就应该为之不懈地努力,不论遇到什么样的艰难险阻都应该努力去做,成功与否都是天意。依照井上靖的理解,“五十而知天命”这句话含有两层意思:一是自我意识到天赋的使命;二是既然具有这种使命感,就要奋力而为,能否成功,只能由天裁夺。“无论任何事情,……成功与否只好由天”。
  井上靖认为孔子周游列国的14年,就是不断与“天命”抗争的漫长的14年。返回鲁国之后,孔子接连受到爱子伯鱼夭折,信徒颜回、子路相继离世的沉重打击。颜回之死引出孔子“天丧予!天丧予!”的悲叹,可视为其对无情“天命”的悲诉。如果说,“知天命”是孔子对其自身使命和生存方式的反思,那么,“天丧予”则是晚年孔子面对着晚辈后人的接踵谢世,向着“天命”发出的无奈悲鸣。
  井上靖在探讨《论语》中“天命”观的同时,也对蔫姜本人对“天命”的感受以及相关经历进行了描写,蔫姜对“天命”的逆反性思考,实际上正是一直抗争“天命”的井上靖真实的内心写照。在小说中,蔫姜有两

上一页  [1] [2] [3] [4] [5] [6] 下一页

 
  | 设为首页 | 加入收藏 | 联系我们 | 友情链接 | 版权申明 |  
Copyright 2006-2011 © www.lsqn.cn   All rights reserved
历史千年 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