用户名: 密码:
会员中心 在线投稿
| 网站首页 | 中国历史 | 世界历史 | 历史名人 | 教案试题 | 历史故事 | 考古发现 | 历史图片 | 文化 | 社会
相关文章    
您现在的位置: 历史千年 >> 文化 >> 历史民俗 >> 民俗研究 >> 正文
沈万三居所是沈厅?——…
沈万三生于何年?——沈…
沈万三为何迁居周庄?—…
沈万三犒军之谜——沈万…
买了罐王老吉仔细研究了…
今年国务院研究开征物业…
命理学研究疾病的重要意…
现代六爻预测之深层卦理…
现代六爻预测之深层卦理…
现代六爻预测之深层卦理…
最新热门    
 
神话研究综述

时间:2009-9-8 17:37:57  来源:不详
《中印开辟神话刍议》〔64〕、《韩族始祖神话的文化意义及中韩始祖神话比较》〔65〕、《“白马”、“白鸡”现瑞与“金马碧鸡”之谜——韩半岛新罗神话与中国白族神话现瑞母题的比较研究》〔66〕、《遥远的“女儿国”神话——中国彝族“女儿国”神话与日本“女儿国”神话的比较》〔67〕等。最值得注意的是王列生《“互阐指令系统”与比较神话学》〔68〕一文,这是一篇难得的探求比较神话学方法的理论文章,说明我国比较神话学的研究已更加深入,更加成熟。
    五、少数民族神话研究
    随着研究的广泛和深入,少数民族神话越来越受到人们的重视。1996、1997两年来少数民族神话研究不论从数量或是质量上看,都表现出了积极发展的态势。尤其是各民族学者们已不满足于对神话作泛泛的论述,而是深入到每个民族的神话中作系统研究,并把这种研究作为民族文学和历史文化的组成部分,表明研究正向纵深掘进。用世界惟一活着的象形文字记录下来的“东巴”纳西族文学,因其珍贵的古文化价值特别为学者们所瞩目。陈烈的《东巴神话论》〔69〕除较为详尽地叙述了东巴神话的特点外,他还指出,东巴神话的价值不仅止于神话本身,它还是纳西古文化东巴文化诸种文化因素的复合体。它除了纳西族自身固有的文化基因外,还涉及到藏族古老的苯教文化、藏传佛教文化,还与印度文化乃至古埃及、古波斯文化有关系。作者将东巴神话放在一个广阔深厚的历史文化背景下加以审视,认为东巴教及其东巴神话乃至整个东巴文化,是世界东西方文化大交流、大融合的产物,使我们对东巴神话极其复杂的文化因素有了进一步的了解。白庚胜的《东巴神话之神山象征及其比较》〔70〕也是在较宽广的视野中,论述了居那什罗神山崇拜的形成及其象征意义。
    另外,吴晓东的《盘瓠:王爷、盘古:老爷》〔71〕认为,在盘瓠神话与盘古神话的研究中,对“盘瓠”及“盘古”这两个名称的考证无疑是十分重要的,它是研究这两个神话的关键。作者在总结前人观点的基础上,从神话所属民族——苗瑶语言出发进行考证,发现它们分别是“王爷”与“老爷”的意思。这对解决研究中的疑难问题是非常有益的。研究各民族神话的论文,还有《宇宙建构的奇妙幻想——裕固族创世神话漫议》〔72〕、《藏族神话的特点与认识价值》〔73〕、《彝族的葫芦神话与古代遗俗》〔74〕、《羌族神话与审美观念》〔75〕、《红河流域哈尼族神话与梯田稻作文化》〔76〕、《瑶族神话传说中的哲学思想试析》〔77〕、《蒙古族神话简论》〔78〕、《青海蒙古族祭海神习俗》〔79〕、《新疆突厥民族神话刍议》〔80〕、《从哈萨克族神话看其先民思维方式的演进》〔81〕、《壮族远古创世神话的外形形式与内涵意蕴》〔82〕、《生殖崇拜与壮族女神文化》〔83〕、《西北少数民族神话内容的审美思考》〔84〕、 《达斡尔族萨满教holier神探源》〔85〕、《英雄与异能妻子:我国民族神话中的原始文化观念》〔86〕、《论云南少数民族文字起源神话》〔87〕、《通古斯——满语族神话特色的思考》〔88〕、《〈海伦格格补天〉与〈女娲补天〉的异同——满通古斯语民族与汉族人神创型宇宙起源神话比较》〔89〕、《贵州彝族苗族洪水传说的比较研究》〔90〕等。


    〔1〕东方出版社,1995年5月版。
    〔2〕〔3〕中国社会科学出版社,1997年12月版。
    〔4〕商务印书馆,1996年12月出版。
    〔5〕中国社会科学出版社,1997年11月出版。
    〔6〕敦煌文艺出版社,1996年3月出版。
    〔7〕《人文杂志》1996年第3期。
    〔8〕《史林》1996年第2期。
    〔9〕《天津师范大学学报》1997年第1期。
    〔10〕《东南文化》1996年第4期。
    〔11〕《社会科学战线》1996年第3期。
    〔12〕《民间文学论坛》1997年第2期。
    〔13〕宁湘伟,《民间文学论坛》1997年第2期。
    〔14〕张强,《淮阳师专学报》1996年第4期。
    〔15〕史建群,《中洲学刊》1996年第4期

上一页  [1] [2] [3] [4] [5] [6] [7] [8] 下一页

 
  | 设为首页 | 加入收藏 | 联系我们 | 友情链接 | 版权申明 |  
Copyright 2006-2009 © www.lsqn.cn All rights reserved
历史千年 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