用户名: 密码:
会员中心 在线投稿
| 网站首页 | 中国历史 | 世界历史 | 历史名人 | 教案试题 | 历史故事 | 考古发现 | 历史图片 | 文化 | 社会
相关文章    
您现在的位置: 历史千年 >> 文化 >> 历史民俗 >> 民俗研究 >> 正文
美国的大学教育
搬家民俗喜忌
民俗择日
相学教你识别假富商
台灣「五日節」民俗及其…
原汁原味民俗年 到年味…
专家称3000年立夏民俗已…
传统历法与民俗节日
春节民俗——神秘的“芒…
贴在墙上的民俗大观园
最新热门    
 
民俗学教学改革理论及实践研究

时间:2009-9-8 17:38:02  来源:不详
特点

民俗学又具有其自身学科特点,民俗学是研究民间风俗习惯的一门科学,是一门人文科学。它的主要任务是以科学的态度,对历史与当代的民俗事象,进行调查、收集、整理、描述、分析和论证,探求它的本质结构、特点与社会功能,揭示其发生、发展、传承、演变、消亡的规律,从而帮助改造现实社会生活。它是一门“现在”的学科,它的主要资料来源仍是存在于民间的活的民俗事象,这是一种既具有历史传承性又表现为现实形态的民俗资料。因此,民俗学被国内外学术界称作“脚底下跑出来的学问”。民俗学的基本理论是建立在深入扎实的田野采风基础上的。田野作业的方法是民俗研究中最重要也是最有效的方法。用这种方法得来的资料,能使我们看到活的民俗形态,看到形形色色蕴含着民俗意义的文化产品。因此,本门课程宜将民俗学系统的学科理论与民俗事象紧密结合,将课堂讲授与实训教学相结合,这样才便于学生的理解和掌握。

综上所述,民俗学的主要研究方法是田野作业的方法。这也为本教学改革奠定了一定的思想基础。

四、教学改革的具体实施

旅游系连续在2001~2004年年四届的学生当中开设了《民俗学》这门课程。基于现今民俗旅游开发的火热形势,旅游系的学生学习这门课程的热情都很高,并感到学好这门课程的意义是重大的。关键是如何才能学好这门课程呢?在几番思考后,我们展开了教学改革,具体步骤如下:老师推荐书籍和相关网站,学生查阅有关岭南民俗方面的文献资料和网络资料,找到感兴趣的内容后,就进行岭南民俗实地调查。教师指导、传授实地调查的方法。首先摸清采访线索,基层文化馆和小学教师对当地的民俗文化较了解,可先采访他们或请他们提供采访线索;实地调查形式多种多样,观察、个别访谈、座谈会或者以调查问卷形式等。个别访谈时应尽量拉近距离,与访谈对象谈心,引导他把所知道的内容都讲出来。座谈会时,应充分调动他们的积极性,给予充分的表现机会。调查时注意时间和场合,时间一般是对方认为方便与合适的为宜,不要在对方有急事要出门之前请人家回答问题,也不要在调查对象不愉快的时候,或者是人家刚刚从地里回来,一身汗一身水的,就去缠住人家谈话,最好预先约定时间。地点应尽量使对方感到宽松、自然。田边地头、工厂作坊或调查对象家里都可以。提高提问技巧,初学者大都带着提纲或卡片,不断翻看,使被采访者过分警觉,造成不良后果,或提问的问题过分书面化、术语化,使对方一时摸不清头脑,拉开了双方的距离,所以应用一些通俗易懂的话来问,或最好先提供类似的一些内容或背景以启发、提示对方。记录的方法最好是当场记录,在万不得已的情况下,才采取回忆补记的作法。不打断被采访者的谈话,如有不清楚的地方,等对方讲完以后再问。记录方法最好是用录音机、录像机,没有条件的可逐字逐句记录。还要记下被采访者的姓名、年龄、性别、籍贯、民族、职业、文化程度,还有记录的时间、地点及记录者的情况。然后学生拟订题目、提纲,交给老师审阅、修改后,开始撰写岭南民俗调查报告。为了生动起见,配上插图并附上插图说明。实地调查的结果一定要真实,要在参考文献处如实注明调查对象的年龄、文化程度、性别、住址等。来自文献的资料也要在参考文献处注明书籍文献的出处或网址。最后表现优秀的同学口头形式宣讲,同学、老师评价。学期末,每位同学提交一份岭南民俗调查报告写作提纲和岭南民俗田野调查报告。

调查报告要求:(1)格式正确;(2)田野资料丰富、具体、真实;(3)能够运用民俗学理论对民俗资料进行分析;(4)条理清晰,语言流畅。以此作为本门课程成绩评定的重要依据。其中提纲占评分的25%,调查报告占评分的75%。

本教学改革的已有成果有:现有四届学生上交的调查报告,分别对岭南的七夕乞巧、舞狮子、鳌鱼舞、沙湾飘色、南海神诞、天后诞、广东早茶等丰富多彩的民俗进行了调查。调查的对象有小学教师、农民、基层文化工作者、街道居民等较为全面、广泛,调查的结果也较为真实可信。一部分学生的调查报告被评为优秀成绩,如2002级旅游管理班温英华同学、王凤宜同学等。

上一页  [1] [2] [3] [4] 下一页

 
  | 设为首页 | 加入收藏 | 联系我们 | 友情链接 | 版权申明 |  
Copyright 2006-2009 © www.lsqn.cn All rights reserved
历史千年 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