用户名: 密码:
会员中心 在线投稿
| 网站首页 | 中国历史 | 世界历史 | 历史名人 | 教案试题 | 历史故事 | 考古发现 | 历史图片 | 文化 | 社会
相关文章    
您现在的位置: 历史千年 >> 文化 >> 历史民俗 >> 民俗研究 >> 正文
墨西哥、美国和加拿大发…
已经好多天没见了,我发…
女儿养的螃蟹,早上起床…
贵州考古4大发现 我考古…
孔子到底长啥样?民间发…
河北发现大规模古村落遗…
考古发现:“项羽火烧阿…
河南发现民间泥彩塑
发现苗族英雄史诗《亚鲁…
古代经典需要再发现和新…
最新热门    
 
考古发现与民俗学研究二、三事

时间:2009-9-8 17:38:18  来源:不详
对我们理解出土材料中的某些现象也极为有益,二者可以起到相互发明的作用,以往我们曾引今流传于陕西等地的非正常死亡者不得入葬于祖坟的现代丧葬习俗,以证明近年秦汉墓葬中出土的虚拟刑狱文书的意义[5]。下面根据我们以往的研究再讨论一个这方面的例子。

过去我们曾经讨论过《太平经》中“承负说”的来源问题,指出贯穿于《太平经》全书的思想——“承负”,与见于东汉镇墓文中的“重复”相当,它的来源与流传已久的丧葬禁忌方术有关[6]。当时在讨论这一问题时,引证的材料最晚到明代朱权的《衢仙肘后经》[7],该书又称“重复”为重服,意为重丧。即人死之日与某些被视为禁忌的日期相冲突、或因不注意丧葬忌日的选择与禳解而导致再发生家人死亡的变故。这种民间禁忌习俗有着非常古老的历史,但在《太平经》中,却被道教的创教者改造成一种因果相袭的灾变说,推而及于天地、自然与人事,从而形成了著名的“承负说”理论。而该说的来源,却是一个谜。自汤用彤先生二十世纪三十年代首次撰文讨论该说之起源始[8],有关研究不绝于世,但问题的最终解决,还是要靠考古新材料的出土及将之与各方面的材料进行比较研究,才能对“承负”说的来源作出正确的解释。

实际上,这一具有古老渊源的重丧禁忌习俗,还一直保存到近代社会,仅以任骋《中国民间禁忌》一书所搜集为例[9],近代民间的“重丧”禁忌习俗,在汉族、白族和彝族中都有流传,在汉族的聚居地中,流行的范围尤其广泛。汉族所保留的重丧禁忌习俗中,可以分为三种情形,一是指死者出生的年月日干支八字,与死者死时的时辰有干支重字。如浙江的某些地区称之为“日不清”。遇上这类情况,要举行特殊的葬仪,往往是在三五更盖棺,抬至郊外。丧家不穿麻,不能哭,要等七日后,才呼号奔告亲朋,然后再补行丧礼。二是指某种葬埋死者忌日。如台湾的一些地区,民众认为,在某月某日葬埋死者便会犯重丧,亦即丧家还会再死人。所犯的重丧之日为:一月甲日、二月乙日、三月戊日、四月丙日、五月丁日、六月己日、七月庚日、八月辛日、九月戊日、十月壬日、十一月癸日、十二月己日。三是死者死之日正碰上久已约定成俗了的重丧忌日,如河南林县一带流传有“重丧日谣”,即:“正七逢庚甲,二八乙辛当,五十一丁癸,四十丙壬防,三九六腊月,戌巳是重丧”。这些“重丧日谣”与朱权《衢仙肘后经》所记大略相同,朱权书云:“月日支干重复,一曰重丧:正月庚甲、二月乙辛、三月戊巳、四月丙壬、五月丁癸、六月戊己、七月庚甲、八月乙辛、九月戊己、十月丙壬、十一月丁癸、十二月戊己。” “重丧日谣”在白族、彝族中也有流传,仅个别字词不同而已。

无论是在文献中、考古材料中、还是民俗材料中,对重丧之厄都有一定的禳解方法

上一页  [1] [2] [3] [4] [5] [6] [7] [8] [9] [10]  ... 下一页  >> 

 
  | 设为首页 | 加入收藏 | 联系我们 | 友情链接 | 版权申明 |  
Copyright 2006-2009 © www.lsqn.cn All rights reserved
历史千年 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