用户名: 密码:
会员中心 在线投稿
| 网站首页 | 中国历史 | 世界历史 | 历史名人 | 教案试题 | 历史故事 | 考古发现 | 历史图片 | 文化 | 社会
相关文章    
您现在的位置: 历史千年 >> 文化 >> 历史民俗 >> 民俗研究 >> 正文
论中医诊断学与阴阳二气…
试论中国帝王文学
我国古代诗歌风格论中的…
古代文学论文《试论中国…
试论中国古代文论的价值…
论中国古代叙事文学的深…
论中国传统叙事中时间意…
论中国古代文体论研究范…
“吟咏情性”与“以意为…
三论中华古代文论研究的…
最新热门    
 
《略论中古民间信仰对观世音变性的影响》文献综述

时间:2009-9-8 17:38:24  来源:不详
的观音故事。类似的观音本缘故事还有小说《南海双音全传》,笔记小说中有洪迈的《夷坚志》、袁枚的《子不语》记载了不少的观音故事。大致可以分为三类:第一类是以观音为主人公的自度与度人故事。南宋朱弃《曲淆旧闻》元代,赵孟顺夫人管道升在民间传说基础上撰刊《观世音菩萨传略》; 戏剧中最重要的是传奇《观世音菩萨修道香山记》、传奇《香山记》、传奇小说《南海观世音菩萨出身修行传》;既要为父尽孝又要为国尽忠的伦理道德意识在清初张宣彝的传奇《海潮音》中表现得尤为突出。清末民初在民间广为流传的《观音菩萨传奇》也是写观音如何修行得道的故事。第二类为明清通俗文学中大量出现的观音显灵故事。第三类《西游记》为代表的取经系统中的观音形象塑造尤为艺术化。

4.中原观世音的特点:

  中国特有的文化环境和历史背景使得中国民众在众多类型的观音信仰中,独独将救难信仰型的观世音菩萨发扬光大,融合于自身的宗教文化中。所以,大慈大悲、救苦救难是中国观世音最显著的神格。
  大慈大悲:特别是四大菩萨信仰形成之后,观音在四大菩萨中被视作一位大悲菩萨,其他三位菩萨,文殊大智,普贤大行,地藏大愿,各有所专。《坛经》中曾说:“慈悲即是观音,喜舍名为势至,能净即释迦,平直即弥陀。”《妙法莲华经•观世音菩萨普门品》,第57《法华经•观世音菩萨普门品》中说:“若有无量百千万亿众生受诸苦恼,闻是观世音菩萨,一心称名,观世音菩萨即时观其音声,皆得解脱。若有持是观世音菩萨名者,设入大火,火不能烧,由是菩萨威神力故”。印度佛教更多地重视了观音的般若智慧及救世济生的慈悲精神,中国也吸收并强化了观世音这一特点,特别突出了他救苦救难的功能。这是与中国当时社会状态和文化传统相符合的。
  救难显灵:“若是持有观世音菩萨名者,设入大火……若为大水所漂,称其名号,即得浅处……若复有人,临当被害,称观世音菩萨名号者,彼所执刀杖,寻段段坏,而得解脱。若有三千大千国国土,满中夜叉、罗刹,欲来烦人,闻称观世音菩萨名者,是诸恶鬼,尚不能以恶眼视人,况复加害。设复有人,若有罪,若无罪,扭械枷锁,检系全身,称观世音菩萨名者,皆悉断坏,即得解脱……若有众生,多余淫欲,常念恭敬观世音菩萨,便得离欲。若多瞋恚,常念恭敬观世音菩萨,便得离瞋。若有愚痴,常念恭敬观世音。”这是在《观世音菩萨普门品》所记述的显灵救难神效。后来在中国的根据观音救难显灵的性质大致可分为:护法式显灵,扶正锄邪的显灵,平息纷争显灵以及玉成好事、遂人心愿(特别是求子)的显灵四类。以上四幸显灵均表现出观音女神伟大的庇佑与拯救力量。不仅济困扶危、惩恶扬善,除了宗教的目的外,还在于倡导助人为乐、尊老爱幼、和平友善、廉洁奉公、忠诚坦荡等良好的社会风气和做人准则,鞭笞尔虞我诈、阳奉阴违自私狭隘、凶残暴虐、以强欺弱、淫荡堕落等丑恶现象和卑劣人格。由于这些普通百姓构成了佛教信仰最雄厚的社会基础,所以,在中国佛教史上,观音菩萨的俗世感应不但是观音信仰的核心,而且成为观音信仰在中国广泛流传的重要原因。(李利安《佛教的中国化》)
  
三、原因探析:

    目前学界或在对观音信仰研究同时附带提出观音变性问题,或给出专门研究解释。可以归纳为“民族心理说”、“审美说”、“自身属性说”、“社会文化说”等几种。
“民族心理说”是最具有代表性的研究成果。大多数原因探究都会从民族心理学角度来剖析观音出现并得以广泛流传,以至最后变性。如段友文先生在《观音信仰成因论》一文中提出的,观音信仰实质上反映了民众文化心理对女性神抵的普遍认同。段友文先生认为文化具有稳定的传承性,远古民族文化心理对后世文化必然产生巨大的影响。他提出观音变性的几点原因,如传统文化中的女神信仰,世人的“恋母情结”等等。《观音信仰和女神崇拜》一文通过对明清通俗小说中观音形象的研究,进一步分析了女性观音信仰的形成并非仅仅只是民族文化心理对远古原初女神(原母神)崇拜记忆的简单传承,而且是在具体的历史条件下,传统文化对外来文化不断渗透、改造、融合过程中,民族文化心理代代累积、沉淀的结果。特别反复提出了女神信仰、母亲崇拜是这一中国民众特有的民族心理与文化心态在观音信仰中的作用。《观音信仰的中国文化底蕴》一文中,把观音信仰理解蕴涵着中国文化传统精神的初原性文化内涵。为人类共通的生命性心理意识,并成为集体性表象。这些研究成果或多或少都吸收了荣格心理学上的集体无意识论点。魏德毓的《观音信仰与民众宗教心理》对观音变性所涉及到的民众宗教信仰心理尤其是女性心理研究。魏晋南北朝时期,在宗教信仰心理上都属于求索型:都是为了解除自己所面临的灾难,谋求自身的生存与

上一页  [1] [2] [3] [4] [5] [6] [7] 下一页

 
  | 设为首页 | 加入收藏 | 联系我们 | 友情链接 | 版权申明 |  
Copyright 2006-2009 © www.lsqn.cn All rights reserved
历史千年 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