用户名: 密码:
会员中心 在线投稿
| 网站首页 | 中国历史 | 世界历史 | 历史名人 | 教案试题 | 历史故事 | 考古发现 | 历史图片 | 文化 | 社会
相关文章    
您现在的位置: 历史千年 >> 文化 >> 历史民俗 >> 民俗研究 >> 正文
格理弗中土游记──浅谈…
最新热门    
 
《格萨尔》史诗的重要载体——说唱艺人

时间:2009-9-8 17:38:24  来源:不详
p;  巴仲艺人有一个共同的特点,他们的故事来源都与梦有关,他们梦境中的内容大多是史诗中的若干情节,要么是一位神或一位大将指示他们终身说唱《格萨尔》,使他们产生一种使命感。他们一字不识,从未进过学校的大门,而他们具有非凡的记忆力和超人的说唱技艺。
    5、圆光艺人(Pra-phab):"圆光"是苯教术语,原是巫师、降神者的一种占卜方法,即借助咒语,凭着铜镜或水碗等器物看到占卜者想要知道的一切。据说圆光者的眼睛与众不同,能借助铜镜看到别人看不到的图像或文字。通过这种圆光的方法,从铜镜中抄写史涛《格萨尔》。圆光艺人一般有三种:一种是会讲不会写;第二种是会写不会讲;第三种是既会讲又会写。他们一般是先写,然后照着写本讲。杨恩洪女士在西藏调查时,曾发现了一位圆光艺人,名叫卡察扎巴·阿旺嘉措(1913年一),昌都类乌齐县人,他不仅可以从铜镜中抄写《格萨尔》,而且还可以通过铜镜为人们算卦、占卜。几年来他借助铜镜抄写了十几部《格萨尔》,其中的一部名叫《底嘎尔》,分上、中、下三册,于1987年由西藏人民出版社出版。这类艺人在藏区实为罕见,具有浓厚的神秘色彩。
    在以上的艺人类型当中,最令人费解、最使人感到神秘莫测、最使人不可思议是巴仲艺人。他们在史诗传播的过程中起着举足轻重的作用。他们那种奇异的托梦神授、神灵附体等等笼罩着神秘玄妙的特殊现象,往往蒙上一层神秘的宗教帷幕,让人感到扑朔迷离。
    巴仲艺人大多是通过一场梦以后,就无师自通地说唱《格萨尔》的故事。一些学者对于巴仲艺人说唱史诗之谜,经过研究后发表了一些看法,归纳起来主要有以下几种因素:
    1、环境因素。
    一个艺人说唱史诗,不是从娘胎里一生下来就会说唱《格萨尔》,而是要具备许多因素,其中最重要的是环境因素。这里包括自然环境、社会环境、经济环境、文化环境和家庭环境等。总之,是艺人和史诗赖以存在的文化生态环境。我们的艺人说唱史涛,要么家中祖辈中有说唱史诗的艺人,如西藏女艺人玉梅,她的父亲就是一位在当地颇有名气的《格萨尔》说唱艺人,她从小就是在这种环境中熏陶长大的。果洛艺人格日尖参从小寄养在舅舅家里,舅舅昂日是当地著名的说唱艺人,对他的影响是显而易见的。因此家庭环境是个重要因素。要么,在他们生存的环境中史诗说唱比较风行,从小耳濡目染,潜移默化。老艺人扎巴,自幼酷爱《格萨尔》,常常为听《格萨尔》故事忘记了干活、吃饭甚至睡觉,在他的亲属中,虽然没有说唱史诗的艺人,但是在他的家乡就有一些非常优秀的艺人,这些无不给少年扎巴以深刻的影响。一个生活在史诗文化氛围中的人,从小受到史诗的熏陶和浸染,听大人们讲述远古的神话传说故事,讲述格萨尔王的故事,有意无意中,在幼小的脑海里记下了许多神奇的故事。
    2、这些艺人大多天资聪慧,具有惊人的记忆力。
    巴仲艺人大多才思敏捷,天姿聪慧,具有超人的记忆力和非凡的艺术才华。做为一个优秀的说唱家必须具备内在的因素,自身的素质和品格。一般来讲,有很好的感悟力和丰富的想象力。此外,还有一个重要的因素,就是说唱艺人们超常态的记忆力。他们常常云游四方,走遍青藏高原的山山水水,雄伟壮丽的大自然,陶冶着他们的情操,净化着他们的心灵,使他们同大自然融为一体,胸襟开阔,思想专一,抛弃杂念,因而能够强记博识。他们把耳闻目睹的一切深深地、默默地记在心里,从而,不知不觉地积累了许多宝贵的经验和可利用的基础资料。
    3、人脑具有很大的开发价值。
    一个人要背诵十几部、甚至几十部书,对常人来说是非常困难的,也是不可想象的,但对具有超功能记忆的人来说,却是可能的。现代科学知识告诉我们,人的大脑有140--150亿细胞,一个细胞的功能相当于一部微型电子计算机。人脑拥有140--150亿部"电子计算机",可容纳全世界图书馆储藏的七千亿册图书的全部信息量。可见,人的记忆潜能是非常大的。一般人只用了大脑能力的5-15%,最多也不过20%左右,尚有80-95%的潜能还没有开发出来。因此,开发人脑潜能是当代人体科学最重大的课题,也对揭示巴仲艺人说唱史诗有很大的帮助。
    但是,巴仲艺人们对自己说唱史

上一页  [1] [2] [3] [4] [5] [6] [7] [8] [9] 下一页

 
  | 设为首页 | 加入收藏 | 联系我们 | 友情链接 | 版权申明 |  
Copyright 2006-2009 © www.lsqn.cn All rights reserved
历史千年 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