用户名: 密码:
会员中心 在线投稿
| 网站首页 | 中国历史 | 世界历史 | 历史名人 | 教案试题 | 历史故事 | 考古发现 | 历史图片 | 文化 | 社会
相关文章    
您现在的位置: 历史千年 >> 文化 >> 历史民俗 >> 民俗研究 >> 正文
格理弗中土游记──浅谈…
最新热门    
 
《格萨尔》史诗的重要载体——说唱艺人

时间:2009-9-8 17:38:24  来源:不详
地区的才让旺堆(原籍为西藏那曲上安多),青海玉树藏族自治州杂多县的达哇扎巴,还有新近发现的青海玉树藏族自治州治多县的才让索南等等。为使人们了解《格萨尔》巴仲艺人说唱史诗的经过,让我们来看看他们神奇的经历:
    才让旺堆,目不识丁,他生在西藏那曲地区安多县一个贫苦的牧民家里。他的家乡的北面与哈萨克族牧区接壤。在才让旺堆幼小的时候,为了草场和牛羊,历史上两个民族间时而发生纠纷,人畜伤亡的现象时有发生。在才让旺堆8岁的那年,双方纠纷又起,父亲和哥哥在械斗中不幸去世,其他兄弟姐妹四处散逃,妻离子散,家破人亡,好端端的一个家,最后就只剩下年迈体弱的母亲和年幼无知、生活不能自理的才让旺堆,从此他们母子相依为命,过着非常艰难的日子。不久,母亲因丧夫失子,悲痛成疾,终因饥患交加摧残而离开了人世,撇下了年满9岁的才让旺堆。无比悲痛中,才让旺堆想起了母亲去世时曾给他说过的话:"我死后,你要到岗底斯等藏区名胜古迹去朝拜,给死去的父母、哥哥超度亡灵,祈求佛法僧三宝给你指明一条生路。"于是,才让旺堆便毅然决然地离开了家乡,孤身一人向南走去,开始了他颠沛流离的朝佛生活。几年时间里,他走遍了拉萨、日喀则、山南、昌都、江孜、阿里等整个西藏地区,先后朝拜了大昭寺、哲蚌寺、色拉寺、噶丹寺、扎什伦布寺、萨迦寺、桑耶寺等著名佛教圣地,他瘦小的身影经常出没在一些宗教场合,最后到达岗底斯。面对这座梦寐以求的神圣雪山,他感慨万千,激动的心情久久难以平静,他怀揣一颗虔诚的心,满怀深情地向它叩拜,口中默默吟诵,向它祈祷,开始了他转岗仁波切(岗底斯圣山)的旅途,也开始了他为死去亲人超度亡灵的过程。岗仁波切是藏区有名的圣山,每逢马年(岗仁波切圣山的本命年),来自藏区的信徒们不远千里来到这里,朝拜这座圣山,以求吉祥太平。才让旺堆转山的那一年,正好是马年,前往朝拜的人真不少,与他结伴而行的人也有几个。经过漫长的一年零两个月,他终于磕长头围绕岗底斯山转了整整13圈。完成了朝觐圣山、超度父母亡灵的任务,他的心里多少有了点慰籍。此后,便踏上了归途。途中来到念青唐古拉山和纳木措神湖,听人们说转过岗底斯山,再转念青唐古拉山和纳木措湖,那样才算功德圆满。于是他又跟着随行的人们徒步绕了这圣山和圣湖13圈。所有的心愿总算完成了,他的心里踏实了许多。有一天,他与随行者来到纳木措湖畔的一块岩石边休息,当地人称它为纳木措赤锅,是因为其形状酷似麒麟的头而得名;也有人说它是格萨尔战马赤兔马的头。他们就在这里洗头、洗澡,除去身上的污垢,也解除了多日转山的疲劳。尔后开始烧水熬茶,几个人一边喝茶一边聊天。
    正值傍晚时分,才让旺堆忽然朦朦胧胧看见纳木措湖中心,显出一位身披盔甲、乘骑一匹紫色马的武士,这位武士手持矛刀,那盔甲在夕阳下闪闪发光。只见那武士在七色彩虹的簇拥下来到他身边,围着他转了三圈后,便隐人念青唐古拉圣山。这时的才让旺堆睡意大发,不知不觉地睡着了,一睡他竟连续数日昏迷不醒,不吃不喝,不声不响,随行的人们以为他病了,都不知所措。在这几天当中,他做了许多梦,梦境中有千军万马鏖战沙场,气势磅礴的场面,也有姑娘们端茶敬酒的情景,每一次战争结束后,得到了许多财宝,然后他又分给百姓,有许多人在那里说话,听得清清楚楚。到了第7天,他终于醒来了。梦醒后的才让旺堆一反常态,一向默默无语、寡言少语的他口中念念有词,神神叨叨,身边守护他的人们,听不懂他在说啥,以为他病了,便送到了附近的一座寺院。经寺院的喇嘛鉴定,才让旺堆说的是《格萨尔》的故事。从此以后,才让旺堆便开始了演唱《格萨尔》故事的生涯,人们问起他《格萨尔》究竟有多少部、多少宗?他的回答是:"那就像天上的星星,地上长出的青稞,数也数不清,比较大的有四大降魔,而宗则有18大宗、46中宗,至于小宗就数不清了。按照通常人们的说法,岭国有30位英雄,每个人都可以说出一部来!"
    除了才让旺堆,其他的巴仲艺人也经历了同样的过程,便无师自通地说唱起《格萨尔》的故事。信不信由你,反正这些人物活生生地在民间生活,在我们身边生活,而且他们说唱录制的史诗部本就呈现在你的眼前,你能不相信吗?
      在众多的说唱艺人当中,西藏著名艺人扎巴老人具有很大的代表性和典型性

上一页  [1] [2] [3] [4] [5] [6] [7] [8] [9] 下一页

 
  | 设为首页 | 加入收藏 | 联系我们 | 友情链接 | 版权申明 |  
Copyright 2006-2009 © www.lsqn.cn All rights reserved
历史千年 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