用户名: 密码:
会员中心 在线投稿
| 网站首页 | 中国历史 | 世界历史 | 历史名人 | 教案试题 | 历史故事 | 考古发现 | 历史图片 | 文化 | 社会
相关文章    
您现在的位置: 历史千年 >> 文化 >> 历史民俗 >> 民俗研究 >> 正文
为什么要保护臭氧层?
墓地风水如何能让死者保…
传承:拯救濒危声音遗产…
保护古村镇与建设新农村
非物质文化遗产保护工作…
保护人类所有的记忆
“活遗产”保护任重道远
从文化遗产保护的两个“…
重视年俗语言文化的保护…
刘锡诚:新世纪民间文学…
最新热门    
 
保护传承非物质文化遗产,发挥构建和谐社会的重要作用

时间:2009-9-8 17:39:42  来源:不详
并进而促进经济社会的全面、协调和可持续发展,是落实科学发展观,构建社会主义和谐社会的必然要求。对非物质文化遗产保护的重视与否,不仅是衡量一个国家和民族文明程度的重要标志,也是衡量一个社会是否能够保持协调发展和可持续发展的重要方面。我们要通过开展非物质文化遗产保护工作,使我国的优秀文化传统薪火承传,提高整个民族的文化素质,维护健康的文化生态,为实现经济、社会全面、协调、可持续发展,构建社会主义和谐社会发挥重要作用。这也正是第二个“文化遗产日”以“保护文化遗产,构建和谐社会”为活动主题的目的和意义。
    记者:从这几年的采访工作中我了解到, 中央财政从2003年开始投入专项保护经费,2005年国办和国务院下发了《关于加强我国非物质文化遗产保护工作的意见》和《加强文化遗产保护的通知》两个文件,2006年国务院批准公布了第一批国家级非物质文化遗产名录,国家、省、市、县四级名录体系正在逐步形成,普查工作取得阶段性进展,试点工作成效显著。我国积极参与国际间非物质文化遗产保护工作,国际地位明显提高。经中编办批准,中国非物质文化遗产保护中心正式挂牌成立。《第一批国家级非物质文化遗产名录图典》正式出版。今年四月,在联合国教科文组织总部第一次举办了中国非物质文化遗产节,获得了极大成功!这一切都表明,非物质文化遗产保护工作一年一个台阶,取得了很大进展。    
    在全面推进非物质文化遗产保护的各项工作中,我注意到今年的工作重点有两项,一是传承人的保护,二是国家级民族民间文化生态保护区的建立。您能谈谈为什么要公布国家级非物质文化遗产项目代表性传承人?建立文化生态保护区的出发点是什么?   
    周和平:今年“文化遗产日”期间,我们要公布第一批国家级非物质文化遗产项目代表性传承人,批准建立国家级民族民间文化生态保护实验区,可以说,这两项工作都是非物质文化遗产保护进一步深入开展的必要措施和重要手段,也是保护工作从总体保护框架的建立到具体保护措施实施的纵深发展。  
    非物质文化遗产是人们千百年来生产、生活的智慧结晶,它以人为载体,以口传心授、约定俗成的方式一代代传承下来,那些精湛技艺、民间传说、生活习俗、历史记忆都留存在一个个老艺人身上,我们说非物质文化遗产是无形的,活态的,正是因为它的承载者是人,没有这些人的存在,特别是那些有代表性的传承者的存在,非物质文化遗产就成为无本之木,无源之水。为了有效保护和传承国家级非物质文化遗产,鼓励和支持国家级非物质文化遗产项目代表性传承人开展传习活动,文化部今年组织开展了国家级非物质文化遗产项目代表性传承人的申报和评审工作,目前已经确定了第一批国家级非物质文化遗产项目代表性传承人共五大类、226名传承人。今后文化部将分类分批地公布传承人。同时,起草了《国家级非物质文化遗产项目代表性传承人认定与管理暂行办法》,对代表性传承人的认定标准、权利、义务以及资助等做出了规定。这一《办法》正在广泛征求意见,待进一步修改完善后公布。
    传承人的认定采取不定期公布的办法,主要指国家级非物质文化遗产项目的代表性传承人。我们要对传承人的技艺进行全方位的记录、整理,为他们收徒、传承提供资金和政策支持,探索现代生活环境下以口传心授为特点的非物质文化遗产传承方式的继承与发扬。同时,也鼓励传承人到大中小学授课、广泛传播,对于生活困难的传承人要给予适当补贴。总之,要根据不同项目不同特点,研究制定传承人保护办法,从非物质文化遗产传承的根脉出发,来保障非物质文化遗产的薪火相传。
    文化生态保护区也是我们正在探索中的新的保护机制和办法。《国家“十一五”时期文化发展规划纲要》明确提出了建立民族民间文化生态保护区的目标。今年3月30日至31日,文化部与福建省人民政府在厦门共同举办了“闽南文化生态保护工作研讨会”,明确了文化生态保护工作的重要意义,研究讨论了闽南文化生态保护的建设情况。我们组织专家学者进行了多次论证,提出闽南文化生态保护区要从软件、硬件两个方面着手,进行规划。要对保护区内文化遗产的数量做到底数清楚,要对濒危项目实施优先保护,对于生存状态良好的项目如木偶、南音、歌仔戏等,要大力弘扬,同时加强文化交流,举办海峡两岸学术研讨会,等等。总之,在不断探索的过程中找到最科学、最有效的保护方法,在取得一定经验后开展全国文化生态保护区的申报、评审工作。
&

上一页  [1] [2] [3] 下一页

 
  | 设为首页 | 加入收藏 | 联系我们 | 友情链接 | 版权申明 |  
Copyright 2006-2009 © www.lsqn.cn All rights reserved
历史千年 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