用户名: 密码:
会员中心 在线投稿
| 网站首页 | 中国历史 | 世界历史 | 历史名人 | 教案试题 | 历史故事 | 考古发现 | 历史图片 | 文化 | 社会
相关文章    
您现在的位置: 历史千年 >> 文化 >> 历史民俗 >> 民俗研究 >> 正文
地名也是文化遗产 不要…
“国家非物质文化遗产”…
非物质文化遗产的定义、…
传承:拯救濒危声音遗产…
非物质文化遗产保护工作…
非物质文化遗产的申报战…
保护传承非物质文化遗产…
文化遗产上的“没文化”…
从文化遗产保护的两个“…
[记录·2007] 文化遗产…
最新热门    
 
“活遗产”保护任重道远

时间:2009-9-8 17:39:38  来源:不详

“活遗产”保护任重道远

来源: 江门日报 作者:曾永武 冯瑶君 王鼎强/文 王鼎强/图
    



纳西族传统的手工艺品颇受游客的喜爱,成为丽江人致富的好途径。

    怎样保护和合理开发利用好“活着的遗产”,没有绝对的标准,这是全世界都在关注的话题,也是最难解决的一个问题,这也注定丽江古城的遗产保护工作不可能完美无缺。

  赴丽江采访前,我们曾在网上看过有人对丽江的遗产保护提出的不少批评,甚至有人还称丽江古城是遗产保护的反面典型。真的会是这样吗?

  当我们走进丽江,近距离地观察丽江古城的遗产保护管理工作后,我们对丽江古城这个“活着的古城”的遗产保护有了更加全面的认识。

  重金保护 护遗旅游两相促进

  在丽江采访时,我们时刻都感受到丽江人对保护遗产的重视和全民参与的积极性和自豪感,感受到财政并不富裕的丽江对保护和合理开发利用遗产的大手笔。

  丽江博物院的李锡告诉我们,申遗成功后,丽江人在高兴的同时意识到,遗产被列入名录首先意味着一种责任,一种全面保护和管理的责任。保护世界遗产,不只是单纯保护历史文化,更重要的也是在保护现实生存和发展的生命线,在保护和发展生产力。

  正是基于这样的认识,丽江按照保护第一、抢救第一的原则,不遗余力对遗产开展了全方位的保护。1996年,丽江遭受7级大地震的劫难,309人遇难,1.6万人受伤,数十万人无家可归!该市变灾难为机遇,迅速对古城开展了原貌恢复、修旧如旧的恢复重建工作;因“精髓还在,文化还在”,丽江古城于第二年申遗成功。

  据悉,地震发生后到2004年,该市对古城进行了大规模的投入,共投入3亿多元开展恢复、修缮、保护,并对古城的基础设施进行全面建设和改造,拆除了30多万平方米的不协调建筑,建设了古城排污管网、玉河广场,恢复重建了明代“宫室之丽、拟于王者”的木府,实施电力、电信、电视线“三线入地”和夜景亮化、绿化、民居院落修复等工程。李锡说,1999年,第一届国际东巴文化艺术节的召开和江泽民同志视察丽江,标志着丽江人仅用了3年时间,就从废墟中站了起来。近年来,丽江对古城保护管理的投入有增无减,每年投入的资金都超过1亿元,如2006年,古城基础设施建设项目的累计投资就达2.6亿元。

  为了更好地保护古城,该市成立了丽江古城管理委员会和丽江古城管理局、丽江古城旅游公司,并委托上海同济规划院进行了《世界文化遗产丽江古城保护规划》的修编,使古城的保护管理有了专门的机构和有章可循。

  该规划将丽江古城分为三个区进行保护,保护区面积达90公顷,其中规定,保护区范围内的城市空间、建筑等历史环境要素严禁拆除,应该原样修缮,修旧如旧。为了保护民居建筑,指导居民正确修缮,该市还编制了《丽江民居修复指导手册》,对建筑材料和风格等提出了具体的规定和要求;城建部门也修编了《古城保护详规》,对每栋受保护的民居、每棵树、每块石头等都有保护规划和平面图、剖面图。值得一提的是,丽江在处理古城和新区的关系方面可谓有先知先觉,早在1951年,他们就提出了要跳出古城发展新区的思路。如今,新区的建筑沿袭了古城的风格,整个城市具有浓郁的纳西民族特色。

  解决资金问题是保护遗产的关键所在,经过探索,丽江开辟了一条稳定的资金渠道,具体做法是凭借遗产资源发展旅游,以旅游反哺遗产保护,如他们实施了遗产保护项目,其中包括收取古城门票。此外,还通过征收古城维护费,争取银行信贷支持、巩固与有关遗产基金会的合作、增强古城管理局自身造血功能等途径,多渠道筹集资金。据丽江古城管理局介绍,2

[1] [2] [3] [4] 下一页

 
  | 设为首页 | 加入收藏 | 联系我们 | 友情链接 | 版权申明 |  
Copyright 2006-2009 © www.lsqn.cn All rights reserved
历史千年 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