用户名: 密码:
会员中心 在线投稿
| 网站首页 | 中国历史 | 世界历史 | 历史名人 | 教案试题 | 历史故事 | 考古发现 | 历史图片 | 文化 | 社会
相关文章    
您现在的位置: 历史千年 >> 文化 >> 历史民俗 >> 民俗研究 >> 正文
一个警察眼中的修脚女
作家到底是一个怎样的概…
做一个“良民”的代价
这一年,一个个公众眼中…
小时候听大哥讲了一个穷…
一个小孩的话让我自卑了
一座城市没有博物馆 就…
一个平平常常的日子,遇…
一个沟沟坎坎的女人
纠正一个错案需要多少年
最新热门    
 
一个具有浓郁地方特色的传统节日文化空间

时间:2009-9-8 17:40:30  来源:不详
把巧娘娘迎进院。

    ……

    巧娘娘像在坐巧人家堂屋供桌靠墙处安放稳妥之后,经过焚香跪拜,还要唱迎巧歌之三:

    七月初一天门开,我请巧娘娘下凡来。

    我把巧娘娘请下凡,天天给我教茶饭。

    巧娘娘请到神桌上,天天给我教文章。

    ……

    至此,迎巧仪式完成。

    (二)祭巧

    巧娘娘面前的供桌上,都摆设着金属或木制祭器,一般都有香炉一个、香桶、蜡台各一对。另外,还供有水果、糕点和各种花样的面制、油炸食品,左右各摆放一个插满鲜花的花瓶。这些习俗,与古代“以香花水果为供”的记述相类似。所有祭巧活动,均在堂屋内的供桌前举行。凡参与乞巧的姑娘,在整个乞巧节全过程中,都要进行两次个人祭巧活动。第一次在七月初一上午。这天早晨,姑娘们梳妆打扮毕,把早就准备好的祭品放入香盘,双手捧着前往坐巧之家。到了供桌前,按例祭祀跪拜,并默默祷告,诉说自己心愿,求巧娘娘的保佑。有的地方还有力争早去,争抢头香的习俗。第二次在初六或初七的上午,只是所捧香盘中多了一碗巧芽,家境富裕的姑娘还会盛放买来的糕点、水果等物。个人祭巧,大都单独进行,也有因家境贫寒而两三人相约共备一个香盘进行祭拜的。还有一种集体供馔祭巧的仪式,俗称“转饭”,在七夕之夜“照瓣卜巧”仪式前举行。其形式为先在院子中央置一大桌,将姑娘们共同烹制的“巧饭”或糕点水果一碟碟摆好,有两个姑娘分立院内大桌两侧,另两个姑娘分立堂屋内供桌两边,准备转递和摆置供品,其余的姑娘列队在一个手捧盛水大瓷碟、其上浮有棉花制成的一对鸳鸯的姑娘的引导下在转饭的同时,大唱转饭歌。每献一盘供品,这支队伍都要在供桌和院中大桌前来回走动一次,不到供品献完,歌声不能终止,供品献完,这个仪式也就结束了。转饭歌的歌词如:

    大姐娃转饭把香插,二姐娃转饭点黄蜡。

    三姐娃转饭三作揖,四姐娃转饭烧表纸。

    五姐娃转饭点心甜,六姐娃转饭仙桃圆。

    ……

    (三)唱巧。

    在七天八夜的乞巧过程中,最大量、最基本的活动就是唱巧。也就是所有参与乞巧的姑娘们(甚至还有不少中老年妇女)聚集在坐巧之家,从白天到深夜,按一定程序载歌载舞,来表达夙愿,抒发情感,展现才艺。她们所唱的曲调,主要有两句调、三句调和数板调三种。两句调和三句调比较自由、流畅,不管歌词有多长,总是两句或三句为一节,最后用“巧娘娘,驾云来,(此三字或作“想你着”),我把巧娘娘请下凡”这个副歌作为结束。只有在唱“送巧歌”时,其副歌的词才变为“七月里,七月七,天上牛郎配织女”。数板调则是按照唱巧时双脚跳跃的节拍,像说快板一样,将歌词逐步加快地说唱出来,气氛热烈、欢快。在“泼又泼”、“跳麻姐姐”等活动中都用数板调来唱。何坝镇南义村还传承一个叫《七仙女下凡》的节目,唱的是黄梅戏的曲调,据说是上世纪五十年代的姑娘们从电影《天仙配》中学来的。

    至于唱巧时的舞蹈动作和队形,主要有牵手摆臂式、往来穿插式、原地跳跃式和扭摆行进式等四种类型。

    (四)跳麻姐姐。

    “麻姐姐”即民间传说中麻姑的俗称。这项活动实际上是古代巫术的遗存,被认为十分神秘,且有一定的危险性。首先确定一位跳神姑娘(确定的办法有三:或梦见过自己跳麻姐姐,想到乞巧节时真正跳一回;或认为自己当年有厄运,为求吉避凶而要求跳麻姐姐;或公认神灵会在该女孩身上附体而被公推出来),并请一位有跳神经验的中年妇女来主持、指导和协助,同时还要选择两个姑娘站在两边陪跳。开始时,主跳姑娘钻到供桌下准备回答问话,桌旁许多姑娘同声问:“麻姐姐,做啥着呢?”主跳姑娘在桌下回答:“簸粮食着呢!”桌旁姑娘则用数板调齐唱:“簸东了,簸西了,簸下的粮食鸡啄了

上一页  [1] [2] [3] [4] [5] [6] [7] [8] 下一页

 
  | 设为首页 | 加入收藏 | 联系我们 | 友情链接 | 版权申明 |  
Copyright 2006-2009 © www.lsqn.cn All rights reserved
历史千年 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