用户名: 密码:
会员中心 在线投稿
| 网站首页 | 中国历史 | 世界历史 | 历史名人 | 教案试题 | 历史故事 | 考古发现 | 历史图片 | 文化 | 社会
相关文章    
您现在的位置: 历史千年 >> 文化 >> 文化研究 >> 正文
八卦是文化源泉
中国的文化背着“另类”…
以“文化革命”封嘴巴
以“暴民文化”来妖化
中华民族进化(演化)模…
再论述“旧文化不能救中…
中国文化强国的起点
向深圳学习创新型文化发…
感受美国博物馆文化:把…
复兴中华的点点滴滴之
最新热门    
 
中华文化的元色是兼容--从龙文化说起

时间:2009-8-8 16:36:22  来源:不详
 

二、兼容,是中华文化生生不息的优良传统

   

龙文化是中华文化形象化的表征,它不仅是华夏文明初创时期的特色,也贯穿中华文化发展的过程,以兼容并蓄的胸怀吸收各地区和外来文化,建立多元复合的文化体系,创造了灿烂的中华文明。

    人们往往有这样的错觉,以为凡是传统的都是土生土长的,其实中国传统文化融有丰富的外来文化因素。衣食住行是人们最基本的生活需求,交通不便,旅程艰险,都挡不住人们对商品交换的渴望,步行马载,跋山涉水,传播文明的种子,改善物质生活的事例,屡屡不胜枚举,最古的史藉《尚书》记述:“ 四夷咸宾,无有远迩,毕献方物,惟服食器用。”现在人们常吃的蔬菜有来自南美的西红柿、玉米、土豆,印度的茄子,伊朗的菠菜,巴西的花生,欧洲的苹果,还有西域的葡萄、西瓜等等都是古代的“舶来品”,在《诗经》中记载的二千多年前的数十种蔬菜瓜果,大都在历史发展中淘汰。中国是最早发明丝织品的故乡,远销古罗马的丝绸,价钱比金子还要贵重,但是中国人穿用最多的棉布原料棉花,则是传自异邦,到元明才普及。先秦的人们还席地而坐,后来坐上椅子,睡在床上,屋上盖的琉璃瓦,园林中各式各样的塔,餐桌上的烙饼,以及纳凉用的折扇等等日用器物,都是受惠外来文化,为中国人所享用。

    如果说吃穿用是通过商品交换,满足人们的物质生活欲望,那么在精神生活中非商品性的创造,如宗教、艺术和学术也通过各种渠道传入中国。物质生活上的享用,不可抑制地要求满足精神上的需要,物质的、精神的几乎联翩东渐。胡琴、琵琶并非国产,戏曲器乐百分之六、七十以上是从西域移植的,先秦的华夏古乐大都已失传。如果没有印度佛教艺术的引进,就不可能有敦煌壁画、大同云冈石窟、乐山大佛的辉煌成就。玉兔月宫的神话故事在我国家喻户晓,那个白毛、红睛、长耳朵的可爱形象,乃是先民从罗马野兔驯养中培育的家生品种,而白兔与月亮相联系的构图是来自印度庙宇的壁画。时下著书立说常用的章节体,自汉魏以后形成。先秦的诸子典籍,体大精深自不待言,但著述体裁除了文学作品和训诂以外,基本上是语录体或叙述体,行文笼统,脉络不清,佛教的输入带来经论中条分缕析的传统,促使著述体变革,形成章节体,沿用至今。佛教的哲理和思辩对民族智慧有莫大的影响,最雄辩的事实是,作为封建社会后期正统思想的理学,是融汇儒、佛、道三家学说而形成的儒学新流派,西来的印度学说对构造理学有不可低估的作用。古人有句名言:“东海有圣人焉,此心同,此理同也;西海有圣人焉,此心同,此理同也。”虽然它的本意是强调“理”的普遍意义,但也体现了兼容并蓄的精神,只要具有“理”的真谛,不管是来自西方或东方,都可尊为圣人,奉为楷模。中国人对生化万物的天,覆育万物的地,孕养生命的祖,立德、立功、立言的圣贤,四者同祭。在民间信仰中,儒家的孔子、佛家的释迦牟尼,道家的老子并祀于一堂,佛寺、道观、孔庙遍设各地,相安相容。信儒的信道又信佛屡见不鲜。对于少数民族,并不在意肤色和种族的差别,只注重礼义的教化和认同,所谓“四海之内皆兄弟”,“天下一家”,“夷狄进中国则中国之”等等,表明中国文化的兼容精神可上可下,无粗无细,兼采并容,富有汇众流而入大海的恢弘气魄。

    中国封建社会是高度集权的大一统帝国,皇权高于一切,政权对文化有直接干预的作用,正确的政策能扬长抑短,错误的政策也能扬短抑长,政策上的开放与闭锁,对中国文化的盛衰有极其重要的作用。

    唐代是一个开放性的朝代,《新唐书. 五行志》记载天宝年间: “贵族及士民好为胡服、胡帽,妇人则簪步摇钗,衿袖窄小。” 时人称为“时世妆”,元稹的《法曲》咏:“胡音胡骑与胡妆,五十年来竞纷泊。”《旧唐书. 音乐一》述:“ 梁、陈旧乐,杂用吴楚之音;周、齐旧乐,多涉胡戎之伎。于是斟酌南北,考以古音,作为大唐雅乐。” 胡乐、胡舞、胡服风靡一时, 大唐雅乐更是荟萃中外古今之作。印度的佛教在唐代拥有很大的势力,韩愈的辟佛,不仅不能摧抑佛教,反而促成中国式的教派,天台宗、华严宗和禅宗的兴起,佛教经典在中国保存之多,连印度本土也望尘莫及。西方的景教在唐代拥有数万教民,连战功赫赫的大将郭子仪也成为教徒,伊斯兰教在唐代开始在中国立足。佛教、景教、摩尼教、伊斯兰教、犹太教、火袄教等等相继在泉州建立寺院,土的洋的教派林立,互不干扰,被后世誉为世界宗教博物馆。海陆丝绸之路联结东西方文化,敦煌文化成为东西方文化交汇的伟大成果。中外贸易尤为发达,在广州的外商云集十万之众。在长安留学的外国学生有三万多人,《新唐书》记载,在长安增辟的学生宿舍有一一千二百多间,“四夷若高丽、百济、新罗、高昌、吐蕃,相继遣子弟入学。”唐代出土的黑人陶俑,从体型、肤色、发式、五官的特征来看与非洲的黑人维妙维肖,中国艺人非有长期的观察,不能创作出如此逼真的形象。长安是驰名世界的国际大都会,胡风盛极一时,这使近代学者惊叹: 唐代印度化了! 其结果不仅没有使汉文化化为印度文化,反而促进汉文化发展到新阶段,造就了辉煌的唐代文明。一部《全唐诗》有二千三百余家,世界上没有哪个国家一姓王朝能拥有这样多的诗人名垂史册,李白、杜甫、白居易的诗篇,冠绝千古,脍炙人口。科举制在唐代的确立,开创了朝廷选官向社会开放的传统,庶民、布衣可以通过考试,平步青云,促使天下英才俊杰纷纷归附中央,刷新官僚体制。这不仅比唯门第出身而任官的九品中正制进步,也远比欧洲贵族的世袭制具有世界领先的优越性,国计民生的许多部门如印刷、医药、冶金、建筑等科学技术的创造发明,光华四射。唐文化不仅是我国封建文化的高峰,也是中古世界东西方各国所不能企及的文化高峰。

    汉文化在民族强大时是如此,在衰落时也并不枯萎。蒙族征服中原而创立的元朝,汉人是三等居民,南人更是生活在最低层,蒙人、色目人高踞在汉人南人之上,肆行种种压迫,其结果不是被征服者同化,而是被征服者却把征服者同化了。汉文化由于吸收了异族和西域文化又有新的发展,从元代兴起的歌诗元曲,与汉赋、唐诗、宋词同享盛名,饮誉后世。元代的戏剧远播欧洲,被近代西方资产阶级所推崇,关汉卿位列世界文化名人,令后人高山仰止。元代的科学技术是中国科技史上的最高成就,郭守敬的天文测算和天文仪器的制造,王祯对农业技术的总结,黄道婆对纺织技术的革新等等都在科技史上名垂千古,驰名世界的四大发明,是从元代传向欧洲,指南针推动了航海事业的发展,造纸印刷术有助于人文思想的普及。人称中国的科学技术促进了欧洲文艺复兴的兴起和传播,这不是过誉之言。

    中国文化对异国文化具有强大的涵摄力是举世无匹的,兼容精神正是文化吸纳能力的充分表现。在世界上堪称内聚力最强的犹太文化,在犹太人失去祖国,客居他乡,被异邦文化包围的情况下,以不可思议的顽强性,抵制外邦文化的同化,保持犹太文化的特质,使没有祖国庇护的犹太文化绵延不绝,不可不谓世界文化史上罕有的现象。但是这个不被任何国家同化的犹太文化,一旦进入中国,却被中国文化所消融。在唐宋时期就有大批犹太人经波斯、印度进入中国,聚居在开封的犹太移民有七大家族,其姓氏皆由皇帝赐予,声名显赫。他们有专设的教堂和希伯莱学校,严格按照犹太教规生活作息。然而留存在开封的犹太寺院,高悬的对联却是 :“ 识得天地君亲师,不远道德正途;修在仁义礼智信,便是圣贤源头。 ”完全接受了儒家信条,犹太后裔至今已鲜为人知。主张走出家庭信奉上帝的基督教,进入东罗马帝国,促成了东罗马家族制的崩溃,但是进入中国不仅没有动摇中国的家族制度,基督徒却服从了中国的家族制,接受了祭祖的仪典。佛教的僧伽制度本是背离家族的,僧侣都是走出家庭,摆脱亲情而遁入空门的信徒,进入中国后,增添了超度亡亲的盂兰会并成为佛教最大的盛典。与家族本无关系的佛教奥义,成为维系家族的重要力量,反映了他们都在不同程度上汉化,完全接受了儒家传统。

    这种涵摄不只是简单的同化,又往往是经过中华文化的吐纳和改造,创生新的形态,使中华文化更为多姿多彩。从西域传来狮子造型的原本形象,是有翼膀的,凶悍的百兽之王,佛教以它作为佛法的象征,使人产生震慑而畏惧的宗教心理,可在中国工匠手里却改变了性格,如今在雕塑和舞蹈中常见的模样是勇猛而又柔顺,威严而又和善,雄狮舞绣球,雌狮戏幼狮,富有人情味和生活情趣,与原初形态大异其趣。又如佛教中管领一方的天神称为“尊天”,诸天神各有来历,大多出于南亚次大陆的神话传说,后来为佛教吸收,成为佛法的护持者,进入中国后不断汉化,到近代已与当初面目全非。大梵天在印度的形象是,有四个头,面向四方,有四只手分别握着经典、莲花、匙子、念珠或孟钵,汉化后成为手持莲花,稳健练达的中年帝王相。帝释天原是褐色的、善于变化的天神,汉化后成为英俊少年,有的还塑造成如花似玉的美后。最著名的莫如观音大士,在本土印度是挺胸凸肚的男身,进入中国后变成笑容可掬的女菩萨。送子观音的出现,表现西来的佛教信仰不仅在偶像崇拜方面发生变异,更重要的是赋予送子作为佛的天职,以儒家崇尚的多子多孙作为佛对世人的祝福和恩赐,充分表现了佛的伦理化。所以从中国文化史上考察,任何文化进入中国则中国化,中华文化正是缘此不断纳新,生生不息。龙文化的兼容和综合精神,贯穿中国文化的发展,蔚为中华文化的优良传统,使后世受惠无穷。

    中国传统文化的悲剧是,当世界上出现更高的文明资本主义文化时,封建统治阶级的政策却由开放转向封闭,以天朝上国自居,盲目排外,不求更进,能容纳改革的余地愈来愈窄。封建文化伴随封建生产方式的没落出现颓势,固步自封的心态和封闭政策如影相随,相互促退,形成恶性循环。

    值得注意的是,中国从世界先进国家沦为落后的行列,是从明清之际开始的,明清的封闭政策有不可推卸的责任,以郑和下西洋为例,明初的出航拥有世界上最先进的船队,是世界航海史上前所未有的创举。不论此行的动机是出于寻找建

上一页  [1] [2] [3] 下一页

 
  | 设为首页 | 加入收藏 | 联系我们 | 友情链接 | 版权申明 |  
Copyright 2006-2009 © www.lsqn.cn All rights reserved
历史千年 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