用户名: 密码:
会员中心 在线投稿
| 网站首页 | 中国历史 | 世界历史 | 历史名人 | 教案试题 | 历史故事 | 考古发现 | 历史图片 | 文化 | 社会
相关文章    
您现在的位置: 历史千年 >> 文化 >> 文化研究 >> 正文
八卦是文化源泉
中国的文化背着“另类”…
以“文化革命”封嘴巴
以“暴民文化”来妖化
再论述“旧文化不能救中…
中国文化强国的起点
向深圳学习创新型文化发…
感受美国博物馆文化:把…
小学文化的高院法官
不要把文化看成贴在城市…
最新热门    
 
论文化产品的提供

时间:2009-8-8 16:37:50  来源:不详
摘 要:随着我国经济发展,人民生活水平的不断提高,对文化产品的需求无论从量还是质上都显著提高。文化产品有私人产品和公共产品的区分,在社会主义市场经济条件下,政府对产业化的文化领域与没能或不能产业化的文化领域发展的支持方式应有区别。在文化产业领域,政府的支持作用主要体现在产业政策方面;在文化事业领域,政府应采用基于市场导向、多元化混合资助方式来推动文化事业发展。
  关键词:文化产品;文化事业;文化产业;政府 
  
  1 文化的概述
  
  在《辞海》中文化有广义和狭义两个定义:文化广义指人类社会历史过程中所创造的物质财富和精神财富的总和。狭义则是指社会的意识形态以及与之相适应的制度和组织结构。 在现实中我们较常用的对文化的定义有以下三种:(1)与文明等同,是指人类创造成果的总和。(2)与政治、经济相对立统一的概念,即精神文明。(3)特指广电音像、新闻出版、文学艺术等领域。
  而文化与经济发生密切关系主要源于文化的产业化。从历史发展来看,最早艺术与技术是一体的:技术一词出自希腊文“工艺、技能”与“词、讲话”的组合。自17世纪中叶开始,社会工业化的发展,专业化程度的加深使社会科学与自然科学分离,使规模生产的产业与文化创意分离。到后工业时代,生产力的发展,使得食物和其他生活必需品可由更少的人力、物力来提供,生产率的不断提高和成本降低,把附加价值的重心从物质生产转移到了非物质的生产,特别是服务业,且呈现从面向生产的服务业向面向娱乐的服务业发展。
  
  2 文化产品的分类
  
  在生产力已经高度发达的现阶段,文化的产业化逐步深入,然而文化领域仍然没有完全得与产业融为一体,即仍然存在没能或不能产业化的文化领域。从政府的角度来看,对产业化的文化领域与没能或不能产业化的文化领域的态度是不同的。在市场经济中,产业化文化领域的文化产品及服务属于私人产品,其供给与需求完全由市场调节;而非产业化的文化领域的文化产品及服务属于公共产品或准公共产品,政府是作为社会公共产品的供给者出现。因此,区分文化产业与文化事业以及政府在两个领域对文化产品提供的不同作为,最终使一国文化很好的传承发展是很有必要的。
  因此,文化产业和事业及其提供的文化产品区分标准主要是文化私人产品和公共产品的区分。公共产品的严格定义是萨缪尔森给出的,即每个人消费这种产品不会导致别人对该产品消费的减少。 以数学形式表述私人产品和公共产品的区别是:对私人产品,X=∑Xi,即某一商品的总量等于每一消费者i所消费的该产品数量的总和,说明私人产品在效用上具有可分割性;对纯公共产品,X=Xi,即任何一个消费者i所消费的公共产品数量就是全社会的公共产品总量,说明公共产品在效用上具有不可分割性。
  文化的意识形态性、共享性天生使得其效用具有不可分割性,具有公共产品的特性。然而随着社会生产力发展,工业化程度加深,科学技术以及管理技术的高度发达使得文化能够渐渐附着在具体的物质形态来得以传播,文化领域的产品具有了效用的可分割性,具有排他性、竞争性,私人部门提供相应文化产品的供给成本能够得到补偿,市场可以发挥其看不见的手来调节该领域的产品服务供给与需求。这就是文化产业领域。而意识形态性仍然很强且难以物质化的文化产品仍具有典型公共产品的效用不可分割性,这就属于文化事业领域。
  
  3 文化产品的提供
  
  文化产业领域文化私人产品的供给,是完全依靠市场通过竞争、供需关系和价格杠杆进行资源的有效配置,政府不参与供给,政府的支持作用主要体现在产业政策方面。
  文化事业领域文化(准)公共产品主要集中在文化产业核心层中的文化艺术服务类,主要包括:(1)文化保护和文化设施服务(博物馆、 烈士陵园、纪念馆、 图书馆、档案馆);(2)群众文化服务(群众文化活动);(3)文化研究与文化社团服务(社会人文科学研究、专业性社会团体)。
  相对于文化私人产品而言,文化公共产品(包括纯公共产品和准公共产品)的供给要复杂得多。随着经济和社会的不断发展,“公共产品理论” 的出现标志着公共经济的主体出现了多元化的趋势,私人企业,社区和非盈利性组织也参与到公共经济活动中,成为公共产品的重要供给主体。
  首先政府仍然是主要的公共产品供给主体。对公共文化产品而言,政府应当是文化纯公共产品的供给者,如社会人文科学研究、专业性社会团体等,这些文化产品的提供是对全人类的一种福利。同时参与准公共产品的供给,比如群众文化服务(全民健身设施,公共休闲广场)等,按照最低保障原则,实行以市场为主,政府资助为辅的原则,可以通过多种形式实现:与企业签订生产合同、授予特许经营权、政府参股共同承担风险等。
  其次,一部分文化公共产品也可以由私人提供。德姆塞茨在《公共产品的私人生产》中,指出在能够排除不付费者的情况下,私人企业能够有效地提供公共产品。
  第三,与政府和私人企业相比,社区提供公共产品有着鲜明的特点,即社区公共产品的供给是为了满足生活聚集区的居民的实际需要,由居民自愿筹集资金,来提供公共产品, 居民缴纳的资金并不出于利润的目的。社区内的一些准公共文化产品,如社区健身、娱乐设施,社区休闲广场,可通过居民自愿筹集资金的方式由社区来提供。最后随着我国民主化进程的推进,一些介于政府与私人企业之间的组织形式,即非盈利性组织也逐渐成为文化公共产品的提供主体。

  4 我国公共文化产品提供的现状及改进
  
  在1998年~2002年间,我国文化事业费总和达324.2亿元(年均64.84亿元),是“八五”时期121.23亿元的2.7倍。而在2006年,我国中央政府文化事业支出就已达到122.97亿元,较2005年增长23.9%。但从我国公共文化产品的供给来看,仍然是不足的。
  以博物馆为例。据统计,西方发达国家一般平均10-20万人拥有一个博物馆,中心城市平均一两万人就有一个博物馆。而我国除了北京(目前有博物馆131个,约10万人拥有1个博物馆)、上海(目前有博物馆100余个,约15万人拥有1个博物馆)等地勉强可比外,全国平均约60万人才拥有1个博物馆,差距十分明显。
  文化支出的结构也存在问题,以“十五”时期数据,我国文化事业中的人员经费占文化事业总支出的35%以上,而在西方发达国家,该类费用不到总支出的20%。主要原因在于我国文化事业采用全额或差额拨款制度,事前拨款的财政制度不能控制资金的投入方向以及运用的质量管理。
  如今西方发达国家普遍采用基于市场导向、多元化混合资助方式来推动文化事业发展,如:(1)文化艺术捐赠资金;(2)文化机构信托基金;(3)文化艺术专项资助;(4)土地和共同体遗产投资项目;(5)国家彩票等。我国在文化事业的财政拨款方式上也要改变过去的全员拨款的方式而转变为以促进文化事业发展的养事业性支出方式,具体可采用文化事业专项基金的方法,集中精力扶持文化精品。同时,也可通过国家彩票形式为公共财政重点资助项目(包括博物馆、 烈士陵园、纪念馆、 图书馆,以及群众文化活动等)提供资金来源。
  
  参考文献
  [1]徐浩然.文化产业管理[M].北京:社会科学文献出版社,2006.
  [2]叶取源.中国文化产业评论[M].上海:上海人民出版社,2007.
  [3]刘吉发,岳红记.文化产业学[M].北京:经济管理出版社,2005.
  [4]陈家泽.政府作用与文化产业政策设计[J].西安交通大学学报,2006,(5).
  [5]焦斌龙.工业化时代的文化产业[J].生产力研究,2004.
  [6]林起.关于文化事业和文化产业协调发展的若干思考[J].公共管理研究,2006,(6).

 
  | 设为首页 | 加入收藏 | 联系我们 | 友情链接 | 版权申明 |  
Copyright 2006-2009 © www.lsqn.cn All rights reserved
历史千年 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