用户名: 密码:
会员中心 在线投稿
| 网站首页 | 中国历史 | 世界历史 | 历史名人 | 教案试题 | 历史故事 | 考古发现 | 历史图片 | 文化 | 社会
相关文章    
您现在的位置: 历史千年 >> 文化 >> 文化研究 >> 正文
八卦是文化源泉
中国的文化背着“另类”…
以“文化革命”封嘴巴
以“暴民文化”来妖化
再论述“旧文化不能救中…
中国文化强国的起点
向深圳学习创新型文化发…
感受美国博物馆文化:把…
小学文化的高院法官
不要把文化看成贴在城市…
最新热门    
 
大众文化对青少年创新精神的影响及对策

时间:2009-8-8 16:38:48  来源:不详
摘要 大众文化的流行和发展,对当代青少年的行为习惯、思维方式和价值观念都产生了深刻影响。并进而影响到青少年创新精神的培养。因此,有必要通过对大众文化本身的改造和青少年道德教育的加强,来培育青少年的创新精神。
  关键词 大众文化;青少年教育;创新精神
  
  马克思主义认为,一定的文化是一定社会政治、经济的产物。社会生产力的发展必然带来生产关系的变革,最终导致社会文化的变迁。近20年来,随着我国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的确立和发展,以及工业化与城市化进程的加快,人们的生活方式和消费结构发生了深刻变化,精神文化消费正逐步超越物质消费。在此背景下,中国大众文化从无到有,迅速发展,以各种形式和渠道渗透到人们的社会日常生活中。青少年是流行音乐、热播影视和畅销书籍等大众文化产品的重要消费群体,由于大众文化天生的缺陷,在让青少年娱乐的同时,对青少年的行为习惯、思维方式以及世界观、人生观和价值观都产生了深刻的影响,给青少年创新精神的培育带来了重重困难。
  
  一、大众文化及创新精神的内涵
  
  “大众文化”一词源于法兰克福学派,该学派将大众文化视为文化工业的产物,具有明显的消费性。国内外学者对大众文化有过很多界定,威廉斯就曾罗列大众文化的多种定义:第一,是众人喜爱的文化,不登大雅之堂的文化,有意迎合大众的文化,大众自己创造的文化;第二,是高雅文化之外剩余的文化;第三,是商业文化;第四,是人民的文化;第五,是妥协的场所;等等。简言之,大众文化是在工业和信息化社会中,文化商人为了谋取商业利润,利用现代科学技术手段而批量生产的一种流行的文化形态,是通俗文化、流行文化在现代社会的表现形式,诸如商业影视、综艺节目、流行音乐、现代广告、流行文化、网络文化等。
  创新是一个民族发展的根本,是一个民族能屹立于世界民族之林的魂。创新精神是人们在社会实践中形成和表现出的遵循规律、大胆变革、开拓进取、推陈出新的自觉意识和心理状态。创新是对现有知识的继承和发展,通常包括制度和理念的创新、方法和技术的创新等。创新是学习、理性精神与社会责任感三位一体,综合发挥作用的产物。创新能力的培养首先是学习能力的培养,其次是理性思维能力的培养,最后是创新动力一一社会责任感的培养。青少年是国家和民族发展的前途与希望,因此,青少年创新精神的培养是现代教育的重中之重。要着重培养青少年的创新精神和创新能力,让青少年既有创新的激情,也有创新的能力,既要敢于创新也要善于创新。
  大众文化是现代社会发展的产物。它的存在有其历史的合理性和必然性,对青少年的成长也有积极的影响,但由于其先天的缺陷,大众文化对青少年的消极影响尤为突出。
  
  二、大众文化的特征
  
  (一)商品性
  大众文化是工业化、市场化的产物。大众文化是文化商人为获取商业利润而批量制造出来的文化产品,具有典型的商品性。大众文化的运作是按市场规则进行的,追求经济效益是生产者的首要任务。大众文化的创作往往不是作者对生活体验的有感而发,而是追逐商业利润下的无病呻吟。简言之,制造大众文化的目的就是为了赚钱。卢卡奇在《历史和阶级意识》中指出:“意识的物化必然导致文化本身的物化,即文化艺术成为商品而文化成为文化工业。它的生产就像所有别的商品生产一样,遵循市场规律的最高准则,生产代替了创造、摹仿与复制代替了想象与灵感。”大众文化产品从选题到制作,再到推销的各个环节都是市场化的运作,比如“超级女声”各个环节的设计都以赢利为目的,并且每个环节都有计算成本和收益。因此,大众文化是一种彻头彻尾的文化商品。
  
  (二)平面性与世俗性
  大众文化追求简单、直接的感官刺激,其在精神内涵上是平面与世俗的。大众文化完全是以一种产业的姿态出现的,它的生产通常是一种大规模、高效率、批量化的生产。大众文化生产的批量化、制作过程的标准化和规模化。必然导致其产品在精神内涵上的肤浅与世俗。“跟着感觉走”成为大众文化生产的基本规律,有些肥皂剧在拍摄的过程中甚至没有一个严格意义上的剧本。完全凭着导演的感觉和业内惯用的套路完成制作。大众文化吸引大众的主要手段是视觉的刺激或充满悬念的紧张情节,有时还以形式上的离奇甚至怪诞来刺激观众,而不是以丰富的内涵来吸引观众。为了满足消费者对“文化快餐”的需求,大众文化作品也只能向着庸俗的方向发展,历史不再严肃,而成了“戏说”的题材;爱情也不再是一个唯美的人生课题,而是充斥着欲望、刺激和宣泄。
  
  (三)娱乐性与流行性
  大众文化的主要功能是娱乐。现代社会的生活节奏明显加快,生活压力也有所增加,这为大众文化的流行提供了市场。大众文化产品的作用就是让消费者高兴,使他们卸去现实生活中的精神紧张和劳顿。大众文化虽然在一定程度上使受众心情和精神放松,但并不能同时提高大众的艺术品位和精神层次,青少年很难从中获得人生的感悟或教益。比如电视台的一些娱乐、综艺节目,除了让观众哈哈大笑之外,似乎只能留下些茶余饭后的谈资,很少能让人去思考“人为什么活着”这样的深刻问题。而大众文化的这种消费娱乐性又具有很强的时效性,即流行性。大众文化产品的传播往往是以商业炒作为前提。因而,一种大众文化产品今天可能风行一时,成为人人争相趋从的潮流。明天就会成为过时的符号,被新的大众文化产品替代,不再被人们提及。大众文化的流行性在服饰文化和流行音乐中表现得尤为明显,青少年群体往往在某一个时期追逐某一类的风格,比如当下Rap风格的音乐取代了抒情歌曲成为新的流行音乐标签。
  
  (四)对意义的消解
  大众文化以商业利润为导向。缺乏对文化产品内涵的关注,最终把大众文化作为文化所应具备的价值内涵消解掉了。大多数节目的制作、文化产品的生产与包装,主要不是从一种真诚的艺术发现和弘扬人文精神出发,也不是从构建有利于人性趋于完美的生存意义出发,而是从所谓的市场需求出发,通过现代技术手段拼凑出或复制出一个个文化商品供社会大众消费。现代社会的快节奏已经令越来越多的人不愿意静下心来做深度思考,仅愿意去寻找感性的“精神家园”。大众文化产品的消费正好迎合这种需求,因为消费大众文化只需要像吃麦当劳一样,吞食下去即可,不用去仔细品味。面对文学作品,只需要了解其情节即可,而不用去阅读文本背后的思想。从此,不仅历史可以“戏说”,连经典子集也可以用漫画的方式演绎。至此,大众文化不仅消解了社会理想、人生意识、民族精神,连传统道德也在文化商品的侵蚀下被淡化了。
  
  三、大众文化对培养青少年创新精神的负面影响
  
  (一)追求感官刺激
  大众文化消解了审美中应有的品味内涵,使青少年仅仅追求感官刺激和感官享受。大众文化的商业性、平面和世俗性决定了大众文化的生产者很少考虑文化产品的人文意义和社会价值。为了吸引眼球。大众文化产品常常推销另类的生活方式。青少年从中学来“酷”与“坏”。认为越酷越前卫,越坏就越帅。青少年时期,人常常有一种猎奇的心理,喜欢标新立异和模仿怪诞的事物,大众文化中“扮酷”的明星则成了青少年竞相模仿的对象。青少年总是试图以此来表现出一种所谓的“个性”,认为这就是张扬自我或自我的实现。青少年往往认为“酷”是一种个性,代表着一种前卫的风格。实际上。“酷”是某些人由于精神家园贫瘠而刻意以外在打扮的怪异来掩盖“腹中空空”。其本质是现代社会中人内心深处的精神孤独与空虚的外在表现形式。“坏”在很多时候只是一种无知和野蛮的表现,根本与“帅”沾不上边,青少年崇拜“坏”往往容易崇尚暴力美学,追求所谓的“江湖义气”,最终误入歧途。


  
  (二)价值取向上的功利化
  大众文化在自身追逐商业利润的同时,也诱导青少年的价值取向功利化。在传媒发达的今天,大众文化生产者的包装与炒作注定会捧红一个又一个明星,不论是前些年的“F4”还是最近几年的“超女”,都是文化工业制造出来的明星。青少年在大众文化的“熏陶”下作着一个又一个“明星梦”,很多人梦想“一夜暴富”或“一举成名”,而不愿一步一个脚印地走自己的人生道路。“富足已成为这个时代的一种物化特征,是这个时代青年大学生的财富梦想。广告、流行杂志、大众传播媒体无时不在提供富足的影像、追求完美的消费影像,拥有财富不再是可耻的,而是有能力、地位和声望的象征。”大众文化明星的成功之途是千千万万青少年所梦寐以求的,从“超级女声”让成千上万的青少年所表现出的狂热就可见一斑。大众文化在极力渲染明星们一夜成名的同时,掩盖了明星们成功背后的艰辛,制造了明星之路就是“潇洒走一回”的假象。于是,不少青少年只在梦想有朝一日成名、走红,而忽视了对自己的人生道路的正确定位,似乎金钱和名声是人生的全部。不少青少年更梦想以某种方式走捷径获得人生的成功,吃苦耐劳和脚踏实地这样的传统美德则已显得过时与落伍。
  
  (三)理性精神的缺失
  大众文化的平面与世俗通过对文化的思想、价值和意义等理性精神的放逐,消解掉了文化的理性内涵,青少年在消费大众文化的同时常常拒绝崇高理想、拒绝道德追求、放弃深度思考、只求及时行乐。随着现代社会生活节奏的加快,人们在忙碌奔波之余,往往不愿意去思考人生的深刻问题,只想获得消遣。平面与世俗的大众文化拒绝思考,只要简单接受即可。是仅供消遣和娱乐的商品,而无理性内涵。从这个角度看,大众文化使人躲避理性、陷入对感性快乐的追逐之中,远离精神思考,消解着人性深度。青少年以快餐的方式消费大众文化,只愿意接受简单、平面或浅层次的事物,对深邃的思想、意义和价值不再有兴趣,这就难于培养和训练其理性思维的能力。创新是人类发展之源,也是理性精神的产物。理性精神是人类最为宝贵的财富之一,由于理性思维能力的缺失,青少年常常只有创新的激情,而无创新的能力和水平。
  
  (四)缺乏个性和创造激情
  文化工业的出现,不仅文化产品本身的个性和创造性被扼杀,同时也导致青少年的个性与创造性正在丧失。无个性和创新性的文化必然造就无个性和创新性的人。大众文化从内容到形式的标准化和模式化衍生出了固定的消费模式,这不仅把文化推向单调与平庸,也把青少年带向单调与平庸,使越来越多的青少年缺乏个性和创造激情。大众文化把原来文化创作中的个性化过程变成了文化工业的流水线式的生产。借助现代科学技术手段,文化产品被批量的生产和复制,我们甚至能从今天的流行风格预测出明天将有什么出现。大众文化在形式上除了戏说就是拼凑,在内容上除了暴力和性就是无法理清的感情游戏。青少年浸淫在无个性和缺乏创造性的大众文化之中的同时也就不断被大众文化所塑造,自主人格得不到健全发展。大众文化正把青少年潜移默化为不愿思考、缺乏个性和创造性的受众。
  
  (五)缺乏社会责任感
  大众文化对意义的消解使青少年不仅缺乏对人生价值的深度思考,也不关心社会或人类的未来。社会责任感和使命感是促使青少年奋发图强,为祖国之崛起而努力学习和创新

[1] [2] 下一页

 
  | 设为首页 | 加入收藏 | 联系我们 | 友情链接 | 版权申明 |  
Copyright 2006-2009 © www.lsqn.cn All rights reserved
历史千年 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