用户名: 密码:
会员中心 在线投稿
| 网站首页 | 中国历史 | 世界历史 | 历史名人 | 教案试题 | 历史故事 | 考古发现 | 历史图片 | 文化 | 社会
相关文章    
您现在的位置: 历史千年 >> 文化 >> 文化研究 >> 正文
简论“诗亡”与“《春秋…
先秦诸子的救灾观
论先秦黄老学对百家之学…
林 楚王、秦戎与洛之戎…
两汉掖庭女乐考论
先秦叙事诗基本线索及相…
两汉气感取象论
楚风北袭与北学南渐——…
先秦两汉文学对山的审美…
先秦文学与中国文学传统
最新热门    
 
先秦两汉文学研究述要

时间:2009-8-8 16:40:37  来源:不详
一统的广大一体的物理空间使人们在其范围内玄思遐想成为可能;另一方面,一统天下的皇王将相以及这天下里的知识层的发扬蹈奋,使人们更加饱满激情地关注着作为人类自身家园的现实空间,对它进行肆意的装饰与竭力的歌唱。汉赋中的具体事与物正是处在赋文空间结构中,才呈现出含有特殊意味的事态与物态,汉赋的艺术张力在于它的空间结构以及经其组合控制而塑造成为千奇百怪的事态与物态之中。”汉大赋的细部描写具有一种特殊的装饰性,即它装饰的乃是赋体空间。“‘赋家之心’固然包含着创作灵感与艺术想象的普遍内容,但‘赋之迹’的工艺操作特色却给‘赋家之心’带来了特殊面,亦即那种在以后渐渐消失了特殊创作心理实在性。我们把汉赋的这一特色与汉代繁复、精致、豪丽的漆画雕器、珍绫绣锦的工艺品相比,便可见出这一时代艺术风貌的一个特殊面。”
    1993年江苏东海县尹湾汉墓出土的简牍中有一篇《神乌赋》,1996年8月,《文物》杂志将《神乌赋》赋文刊出。此后很快引起学术界关注。《中国文化》1996年秋季号发表的扬之水《神乌赋谫论》认为:一,《神乌赋》的出土,证实此前研究者的一个设想,即两汉之际,骚赋、文赋、俳谐体赋之外,更有一种如《神乌赋》之类的民间俗赋并列于世。二,《神乌赋》是敦煌石室所出《鷰子赋》的祖本。三, 《神乌赋》之“赋”,简牍作“傅”,由此可以证实清人王念孙《读书杂志》中提出的一个意见,即《汉书》所云淮南王安作《离骚传》,应为“离骚傅”,亦即“离骚赋”。《谫论》并根据《文物》所刊《神乌赋》竹简释文,对赋文作了简要的注释。文物1997年第1期刊发了裘锡圭《〈神乌赋〉初探》,《初探》对《神乌赋》作了比较准确和详细的考释,于“傅”之为“赋”的问题亦有进一步的讨论。同期发表的刘乐贤、王志平《尹湾汉简〈神乌赋〉与禽鸟夺巢故事》,以及此后周宝宏《汉简〈神乌赋〉整理和研究》〔46〕,马青芳《〈神乌赋〉的生命价值观及其悲剧意义》〔47〕,伏俊连《从新出土的〈神乌赋〉看民间故事赋的产生、特征及其在文学史上的意义》〔48〕,万光治《尹湾汉简〈神乌赋〉研究》〔49〕等,对赋文的产生背景以及所反映的内容均作了更为深入的讨论和研究。


    〔1〕以人大复印资料为基础,略事增补。
    〔2〕《河北师院学报》(社会科学版)1996年第3期。
    〔3〕《中国文学研究》1997年第2期。
    〔4〕《绥化师专学报》1997年第2期。
    〔5〕《北方论丛》1996年第5期。
    〔6〕《中华文史论丛》第55辑,上海古籍出版社1996年。
    〔7〕《培训与研究》,(《河北教育学院学报》)1997年第4期。
    〔8〕《文史哲》1996年第5期。
    〔9〕《重庆师院学报》(哲社版)1996年第2期。
    〔10〕《中原文物》1996年第2期。
    〔11〕《河北师院学报》(社会科学版)1996年第2期。
    〔12〕《大陆杂志》(台北)第92卷第5期,1996年5月。
    〔13〕《思想战线》1996年第5期。
    〔14〕《文史》第41辑,中华书局1996年。
    〔15〕《贵州文史丛刊》1997年第5期。
    〔16〕《文学遗产》1997年第3期。
    〔17〕《河北师院学报》(社会科学版)1996年第4期。
    〔18〕《贵州社会科学》1997年第5期。
    〔19〕《河北学刊》1996年第1期。
    〔20〕《文史哲》1996年第2期。
    〔21〕《文学遗产》1997年第3期。
    〔22〕《文学遗产》1996年第5期。
    〔23〕《文史》第42辑,中华书局1997年。
    〔24〕《中国文哲研究集刊》(台北)第8期,1996年3月。
    〔25〕何仁富《试论楚文化的“酒神精神”——对古代长江文化精神特质的初步探讨》,《东方丛刊》1996年第1期。
    〔26〕梅琼林《世纪末:楚辞学研究方法的当代反思——兼论林河、萧兵、毛庆等人的三种阐释倾向》,《贵州教育学院学报》(社科版)1996年第2期。
    〔27〕《文学遗产》1996年第5期。
    〔28〕《殷都学刊》1997年第1期。
    〔29〕《贵州社会科学》1997年第5期。
    〔30〕《中州学刊》1997年第5期。
    〔31〕《汉学研究》(台北)第15卷第2期,1997年12月。
    〔32〕《中华文史论丛》第55辑,上海古籍出版社1996年。
    〔33〕《文学评论》1996年第4期;又,《绍兴师专学报》1996年第1期有作者同样题目的一篇,无缘寓目,未知内容是否相同。
    〔34〕《中国社会科学》1996年第1期。
    〔35〕《文学遗产》1996年第4期;1997年第5期。
    〔36〕《东方丛刊》1997年第1期。
    〔37〕《中国文化月刊》(台北)第196期,1996年2月。
    〔38〕《燕京学报》新2期,北京大学出版社1996年。
    〔39〕《郑州大学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1997年第7期。
    〔40〕《文学评论》1996年第4期。
    〔41〕《中华文史论丛》第55辑,上海古籍出版社1996年。
    〔42〕《阴山学刊》(社科版)1996年第1期。
    〔43〕《文学评论》1996年第2期。
    〔44〕《文学评论》1996年第5期。
    〔45〕《文学遗产》1997年第1期。
    〔46〕《古籍整理研究学刊》1997年第2期。
    〔47〕《青海民族学院学报》(社科版)1997年第3期。
    〔48〕《四川师范大学学报》(社科版)1997年第3期。
    〔49〕《西北师大学报》(社科版)1997年第6期。

上一页  [1] [2] [3] 

 
  | 设为首页 | 加入收藏 | 联系我们 | 友情链接 | 版权申明 |  
Copyright 2006-2009 © www.lsqn.cn All rights reserved
历史千年 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