用户名: 密码:
会员中心 在线投稿
| 网站首页 | 中国历史 | 世界历史 | 历史名人 | 教案试题 | 历史故事 | 考古发现 | 历史图片 | 文化 | 社会
相关文章    
您现在的位置: 历史千年 >> 文化 >> 文化研究 >> 正文
我的汉语系统改革意见
中国权贵阶层嚣张惹民怨…
前后改革30年,月人均食…
利用风水,厂房选址怎样…
住房改革的由来与现状
写入改革开放30年档案的…
看改革开放后消失的10大…
民俗学教学改革理论及实…
把握中国哲学精神 建设…
学院校演讲:忆改革,庆…
最新热门    
 
把握改革开放历史的深层脉动——评焦祖尧的小说创作

时间:2009-8-8 16:42:05  来源:不详

  改革开放已走过了整整30年的历程。今天的老中青几代作家,都亲历了这一段历史。但真正深刻、艺术地表现了改革大潮的作家,又有多少呢?这值得我们总结和研究。焦祖尧就是一位执著表现改革历史且成果丰硕的作家。他从1957年就开始发表作品,“文革”之前就出版了数本短篇小说、报告文学集,文学生涯至今已有50余年。但他创作的“黄金时期”则是在1978年至现在的30年间。他发表和出版了大量的短中长篇小说、报告文学及文学评论,而其中几部代表性的中、长篇小说,无一不是直接描写改革题材的。从1978年的《总工程师和他的女儿》到1992年的《故垒西边》,再到2007年的《飞狐》等,从中可以窥见30年改革的风云际会和历史走向,也可以看到作家对改革的深沉思考和真知灼见。焦祖尧是一个坚定不移同时又富有创新精神的现实主义作家。他继承了老一代作家那种“忧国忧民”、直面社会人生的文学传统,一有机会就深入到社会底层和普通百姓中,在最真实、鲜活的生活激流中,去感悟、把握改革开放的深层规律和动向。这样从现实生活中得出的结论和认识,不仅更加吻合生活自身的逻辑,同时也能克服作家主体的思想局限,显示出现实主义创作的强大力量和魅力。他特别注重对各种各样的人物以及社会关系的观察和研究,在作品中塑造了众多丰满而坚实有的堪称“典型”的人物形象,丰富了新时期文学以来的人物画廊。他信奉现实主义文学的基本表现形式和手法,但又绝不因循守旧,而是努力借鉴和汲纳各种现代表现方法和手段,构成了清新、流动、刚健的艺术风貌和个性。

  焦祖尧的第一部长篇小说《总工程师和他的女儿》,1978年人民文学出版社出版。小说故事发生在1959年至1960年反右倾时代,但作品实际上写的是反“左”。表现敢想敢干和实事求是要结合起来,强调做工作要尊重科学和规律,违反科学必然要受到惩罚。总工程师等一批科技人员身上体现的正是一种严谨、务实、严格的工作精神和作风。上世纪五六十年代,正是大讲阶级斗争、反对右倾路线的时期,当时的作家们都在自觉不自觉地用这样的观念观照和表现生活,作者自然也难以超越这样的时代局限。但作者置身在实际生活中,依循自己的所见所感去写作,写出了距离政治要求甚远而距离生活现实很近的作品。作品由于没有突出阶级斗争,主人公是知识分子而不是普通工人,所以在当时没有得到出版,却成为新时期文学初期一部很有影响的现实主义力作,成为表现当代生活中第一部以知识分子为主人公的长篇小说。1984年由人民文学出版社出版的长篇小说《跋涉者》,标志着焦祖尧在思想和艺术上的一次重要突破和超越,是新时期文学中最早反映改革开放的作品之一。作品以飞狐岭矿1978年前后改革整顿为前景,以该矿1958年的“大跃进”为背景,以新任矿长、书记杨昭远捅伪“劳模”“马蜂窝”为主要情节,以女工程师丁雪君和杨昭远的爱情为陪衬情节,全面而深入地展示了国营煤矿所走过的曲折道路,揭示了企业改革的紧迫性和必然性。其中有两点思考是弥足珍贵的。一是煤矿工人的“主人公”地位问题,在根深蒂固的计划经济体制中,煤矿工人已逐渐丧失了主人公地位,而沦为“出煤的工具”,成为一个贫困而无奈的弱势群体。改革就是要彻底改变这种状况。二是只要产量的“大跃进”式的“左”倾思潮与政治体制的内在关系问题。为什么从上到下的领导,都热衷于追求高速度、高指标、高产量,就是因为它与各级领导的政绩和升迁密切相关。领导的命运掌握在更高一级领导的手中,只要经济效率上去了,就有得到提拔的可能。至于国家和人民的利益,是可以置之不顾的。新任矿长杨昭远,就是要大胆改革,解决这些带有根本性的问题,并在实践中取得了可贵的突破。经过十年动乱后的70年代末期,改革虽已启动,但还没有全面展开,人们的思想还较混乱,而新一轮的“洋跃进”思潮又在萌发。在这样的背景下,焦祖尧的《跋涉者》展示了改革的艰难复杂,提出了一些敏锐而重大的社会问题,具有深刻的现实意义。

  发表在1992年的中篇小说《故垒西边》,作者把笔触从工矿转向农村。作品写晋北农村的知识青年靳宝山,从“文革”到新时期的人生命运,特别是在发展科学养猪道路上的种种艰难曲折,展示了中国农村传统文化和道德同现代文化与科技之间的尖锐冲突。发表于1993年的中篇小说《归去》则把艺术视野投向了广阔的城乡结合地带,在晋北某中外合资的露天煤矿的独特环境中,演绎了一个青年农民“出而复归”的人生故事,艺术地表现了中国农民在两种文明和文化的夹缝中的困惑、彷徨和痛苦。2007年作家出版社出版了作家的长篇小说《飞狐》,继续了他在《跋涉者》中的社会人生思考。作品写的是上世纪90年代中期,一个叫飞狐岭矿的国营中型煤矿,如何由每况愈下的计划经济体制,经过艰难的探索和改革,转变为“股份合作”体制,使企业实现了转型,走出了困境。千千万万的普通工人,永远是工矿的主人,历史的主角,只有他们才能推动历史的变革,促进社会的发展和进步。没有对底层社会和民众的深入了解和把握,是揭示不出这样的宏大主题的。纵观焦祖尧的创作,我们可以清晰地看到,他始终关注和思考的是改革进程中一些突出的、深层的社会问题。同时又因这些问题来自他对生活的直接观察和领悟,因此就显得格外深刻有力、发人深省。

  塑造“典型环境中的典型人物”,是焦祖尧这一代作家孜孜追求的。由于作家熟悉工矿、农村的各种各样人物,因此塑造了众多鲜活、丰满、扎实的人物形象,有的达到了典型的高度。概括起来,作家主要塑造了三种类型的人物形象。

  一是知识分子形象。焦祖尧曾在工厂当过几年技术人员,在煤矿研究过采掘、安全等问题,接触过众多从事科技的知识分子,使他对这类人物“情有独钟”,因此他的许多作品都是以知识分子为主人公的,且写得相当成功。《总工程师和他的女儿》中的叶赋章,是一个从旧社会走过来的高级知识分子。他千辛万苦出国留学,学成归来报效祖国。他在科技工作中积极探索、坚持真理、实事求是,表现了一个传统知识分子的献身精神和高洁人格。他热爱新生活,严于律己,宽厚待人,但也有旧的思想重负,显得谨慎而懦弱,是一个富有立体感的老一代知识分子形象。《跋涉者》里的杨昭远,是80年代文学中一个具有典型意义的改革者形象。他有50年代走向社会的知识分子那种单纯、天真、性急的性格,更有这一代人执著、自律、献身的精神。他忘我工作、搁置爱情,心系矿工、勤政为民,多方改革、冲破罗网,终于使飞狐岭矿走上了改革开放的坦途。《故垒西边》中的靳宝山,则是在农村小生产的汪洋大海中,力图开辟一条科学养猪道路的探索者形象。《飞狐》里的余大中,与杨昭远有异曲同工之处,是一个工人化了的知识分子形象,是工人群体中涌现出来的杰出代表,是改革历史的开拓者和推动者。他虽是一个很懂专业技术的副矿长,但他的根却深扎在矿工之中。他冲破重重阻力,打碎了旧的行政、经济体制,创建了由工人当家作主的“股份合作”体制,在90年代后期为企业的改革蹚出一条新生之路。作者笔下的这些知识分子形象,质朴、坚韧、崇正,有一种感人至深的精神力量。

  二是普通工人、农民形象。《飞狐》中塑造了一组普通矿工的系列形象。老师傅陈洪海是一个有传统色彩的老劳模,但他身上有一种“愚忠”性格。徒弟庞根生是采煤队长,他不仅带领矿工积极挖煤,同时热心关注、参与煤矿改革,富有“担当”精神。徒孙刘天生则由于煤矿的不景气,逐渐滋生了“叛逆”性格,当企业改制后他终于找回了“矿山主人公”的感觉。三代矿工、三种性格、三种境界,令人感动。《归去》里的吴福,是青年农民中的一个典型形象。他与现代露天煤矿的生产机制和生活方式的格格不入,对自由自在、融融乐乐的农家生活的梦牵魂绕,“返乡”之后突然对农村诸多现象的不满困惑,深刻地表现了两种文明、文化的冲突中农民精神世界里的内在裂变和微妙演化。

  三是工矿、农村的各级干部形象。这类形象中自然有优秀的、杰出的,但亦有平庸的、变质的。譬如《跋涉者》里那位善于玩弄权术的伪君子邵一锋,《飞狐》中那位精明圆滑、最终算计了自己的陆震云,在旧的体制中渐渐变得庸庸碌碌甚至滑向腐败的邢耀等,都刻画得逼真、丰富而深刻。此外,作家笔下的女性形象,如叶琪、丁雪君、邢凤仪等,作为知识女性,他们有自己的独立思想和人格,作为具有传统品格的女性,她们坚贞、温情、贤淑,都写得生动、鲜活、优美。

  传统现实主义小说、特别是长篇小说,在叙事视角上一般采用全知全能的第三人称,在叙事结构上较多选择情节贯穿方式,这似乎已成为一种通用模式。焦祖尧在创作实践中,为了更有效地展示环境、刻画人物、表现主题,潜心探索,积极借鉴包括西方文学在内的表现方法,形成了自己的创作路子和风格。首先是叙事视角的精心选择。其次是叙事结构的独辟蹊径。焦祖尧的小说时空开阔、情节繁复、人物众多,但却显得集中而简练,原因就在他创造了一种以人物心理为主线的叙事结构法。作为长篇小说,采用这样的视角和结构,有一定的难度,但作家处理得纵横捭阖又和谐井然。作家的一般叙述,大抵采用知识分子的书面语言,清新、细腻、灵动、雅致,时有抒情、哲理式警句。而人物的心理、语言,则本色、简练、深切、传神,富有人物个性和生活韵味,洋溢着“塞北的刚健之气,又带有江南的明丽之情”(马烽语)。

 
  | 设为首页 | 加入收藏 | 联系我们 | 友情链接 | 版权申明 |  
Copyright 2006-2009 © www.lsqn.cn All rights reserved
历史千年 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