用户名: 密码:
会员中心 在线投稿
| 网站首页 | 中国历史 | 世界历史 | 历史名人 | 教案试题 | 历史故事 | 考古发现 | 历史图片 | 文化 | 社会
相关文章    
您现在的位置: 历史千年 >> 文化 >> 文化研究 >> 正文
宋代之防盗版
宋代——还是宋国——有…
古典家具的档次普遍要高…
两大韩国家族近400年墓…
八大彭姓家族的名墓之“…
现代家居风水与健康
陕西韩城宋代壁画墓揭开…
再探土家族摆手舞的起源
古代家祭偶像杂谈
土家族梯玛文化的内涵及…
最新热门    
 
宋代家族与文学【第四章】——以澶州晁氏为中心

时间:2009-8-8 16:42:54  来源:不详

    皇祐中,吾金紫公自秘阁出知怀州,宋景文公赋诗送行云:“读尽黄香未见书。”今斯人抱简于管库之中,而勤呻吟于岐路之际,为可惜哉。

    治平初,吾新郑公以秘书丞知河间县,温公送行诗称文元公名德为人物之师,以丹穴况吾家[9]。恨新郑公羽毛短而文采奇也。若为今日而兴叹则又如何哉。

    其孤公迈、公昂、公逸相与涕泣而言曰:“不死徒读祭礼也,不若收拾吾父之遗稿次第之,虽不足以尽吾父之奇,亦庶几使来者感叹有属也。”是岂为不寿,而谁与穷者?既而得十六类三十五卷,乞说之为之序。说之曰:“尚忍序汝父之文哉?”

    不得已,上以道世德,而下以勉汝曹云。政和七年丁酉十二月己卯东里曾省堂序。

    作为一名儒家气质浓厚的士大夫,晁说之本人所追求的是为国秉笔的词臣之文,不屑穷愁呻吟,歌咏一己之私情。晁氏祖先晁迥、晁宗悫皆知制诰,是谓“得时”,为说之所肯定。而晁氏后人,不论是说之的祖父金紫公晁仲衍,还是说之的父亲新郑公晁端彦,或是被苏轼誉为“奇才”的说之之弟晁咏之,都再没享受到这份殊荣(说之任中书舍人是在靖康年间),所写文章是个人情采不得已的发泄,虽然为人传颂,从纯文学眼光看更加值得珍惜,但并不为说之赞许。从这个角度出发,说之对自己家族“徒有才思健于涌泉”却无法代国立言表示了痛惜之情。文章妙在言高祖、曾祖、祖父、父亲时,每段结尾都以咏之的不遇作比,或正比,或反比,再束以语气助词,将伤感家声坠落、亲人怀才不遇,故发为穷愁之文的无奈淋漓尽致地表达出来。苏轼评晁载之之文时亦云:“晁君寄骚,细看甚奇,信其家多异材耶。然有少意欲鲁直以己意微箴之。凡人文字,务使平和,至足,余溢为奇怪,盖出于不得巳也。晁文奇怪似差早,然不可直云耳,非谓避讳也,恐伤其迈往之气,当为朋友讲磨之语乃宜。”(《东坡全集》卷七十七《与鲁直二首》其一)晁氏文章之“奇”并非文章达到至足境界后的不得不变,而是一种奇特人生遭遇在文章中的映射。这种家风与文风之“奇”,也正是晁氏家族区别于其他文学家族的重要特征。

    另外,晁氏对先人文学创作的模仿,虽然现存文献未足征,但晁端友温厚静深的诗风对其子晁补之七绝的影响,公武、公遡兄弟对其父晁冲之诗歌“清”的一面的秉承,细观其作品,仍是不难体味。晁氏族人对家族先人及其文学遗产还有意识地主动认同和维护,也构成了传承性的重要一环。晁氏家族成员不仅倾力搜罗、编集、出版家族先人的作品,还屡屡在诗文中缅怀先人,批评、模仿、宣赞先人的文学业绩。晁补之的《鸡肋集》即其族弟晁谦之收集刊刻(四部丛刊本《鸡肋集》后序),谦之还曾裒刻其父端仁的《汝南主客文集》(《景迂生集》卷十七《汝南主客文集序》);晁说之的《嵩山文集》则系长孙晁子健编类刊布(四部丛刊本《嵩山文集》附录);晁公武为父亲的诗集求序于喻汝砺(《晁具茨先生诗集序》),其《郡斋读书志》中收集晁氏著作十余种,亦多褒誉之辞。至于批评、怀慕、赞颂先人文行之美的作品更是屡见不鲜,如晁补之的《积善堂记》、《祭陕州二叔父文》、《右朝议大夫致仕晁公墓志铭》、《寿昌县君晁氏墓志铭》,晁说之的《答李大同先辈书》、《崇福集序》、《送郭先生序》、《题戒杀生文后》、《宋任城晁公墓表》等。这种家族成员对自身文学传统的建构和认同,使晁氏家族作为文学世家存在于人们的观念中,还以文学文本的实物型态强有力地延续着、伸展着。

    但是,一个家族的文学如果仅有传承,而没有创新、开拓或变异,那么这个家族的文学生命就会逐渐老化,走向衰亡。因此不断的变异是家族文学维持生命活力的基本手段。家族文学内部的有些变异是自然而然、不以人的意志为转移的。家族中人虽然感情亲近、相互影响,但毕竟各自的经历、个性有所不同,文学创作当然也会千差万别。譬如晁氏文风,晁迥以平易著称,而至端、之两代则趋于怪奇,至公武、公遡则归于清易,这可能是因为晁迥、公武、公遡经历相对顺利,而端、之两代则多坎坷而致。再如补之五古奇奥,而公遡五古清浅,风格有着较大的反差,这一点除了经历、个性不同之外,还有时代审美思潮变化的影响:北宋中后期和南宋前期虽然都是江西诗风笼罩,但人们的审美趣味却逐渐由雄深雅健走向了清畅柔润,而家族文学也常常与时俱变。因此一个绵延长久型家族的文学史,可以成为整个宋代文学史的缩影。

    家族文学的变异更多是由家族成员主动向外开拓来完成的。一个家族并非一个封闭独立的社会单位,尤其是宋代,很少有世代聚居同炊的大族,大多数文学家族都是四方宦游。当晁氏家族进入社会系统、参予种种活动时,便因婚姻、职业、政见、同年、兴趣等结成了各种不同的社会关系,它们对晁氏文学势必会产生一定的影响。不妨看其师友圈中的文学名士,由于关系繁复,难以遍举。仅以《全宋诗》为依据,将与晁氏有诗作往来的诗人表列如下(不止一首的只举一首篇名),以见一斑:

姓名 诗篇举例 册数 篇数 张咏 寄晁同年 1 至少1篇 王禹偁 酬太常晁丞见寄 2 至少2篇 宋真宗 赐贡举晁迥 2 至少1篇 宋庠 赠太子太保晁文公挽词二首 4 至少4篇 梅尧臣 送晁质夫太丞知深州 5 至少4篇 韩维 送晁怀州学士 8 至少1篇 文同 余过兴州,太过晁侯延之于东池晴碧亭,且道其所以为此池亭之意,使余赋诗。 8 至少1篇 刘敞 送晁殿丞签判郑州 9 至少1篇 司马光 送晁秘丞通判雄州 9 至少3篇 苏颂 次韵晁美叔游山见寄 10 至少2篇 王安石 寄深州晁同年 10 至少2篇 刘攽 次韵晁单州诗六首 11 至少11篇 许广渊 和晁令首夏道中 11 至少1篇 曹辅 呈邓张晁蔡 12 至少1篇 苏轼 戏用晁补之韵 14 至少12篇 崔子方 江上逢晁适道 14 至少1篇 邓忠臣 曹子方用釜字韵赋诗见遗予洎张文潜、晁无咎、蔡天启,因以奉酬并示四友 15 至少1篇 孔武仲 晁无咎大砚 15 至少4篇 李之仪 次韵晁尧民黄鲁直苏子瞻同赋半粲字韵十往返而不倦者 17 至少4篇 黄庭坚 次韵寄晁以道 17 至少37篇 毕仲游 和晁秘校 18 至少6篇 刘跂 晁端州秀宴席 18 至少1篇 余干 和曹子方呈邓张晁蔡 19 至少1篇 陈师道 寄晁无斁 19 至少20篇 杨时 次韵晁以道 19 至少1篇 张耒 喜晴有感呈晁郎 20 至少35篇 陈恬 寄晁以道求嵩山长松 20 至少1篇 李廌 卢泉之水次韵晁克民赠隐人 20 至少1篇 赵令畤 次韵晁以道嘲陈叔易得官入京 22 至少1篇 周行己 走笔问讯晁四以道 22 至少1篇 饶节 送宿州晁祖禹佥判 22 至少3篇 邢居实 送晁以道 22 至少1篇 吕颐浩 次韵台守晁子莫见贻 23 至少1篇
苏过 次韵晁无斁与叶少蕴重开西湖唱酬之诗 23 至少1篇 王安中 送晁以道 24 至少4篇 张扩 次韵晁待制喜富季申迁校书 24 至少1篇 叶梦得 与晁激仲夜话 24 至少6篇 程俱 晁无斁将之录示近诗有和其兄以道说之诗次韵,以致区区,兼简以道 25 至少2篇 王庭珪 将韵向文刚晁叔易游青原 25 至少1篇 周紫芝 奉酬晁强伯见和晓晴长句 26 至少3篇 吕本中 访晁进道归 28 至少16篇 曾几 挽晁恭道侍郎二首 29 至少5篇 张表臣 和孙叔易就晁以道求长松 29 至少1篇 郭印 新开小轩晁子西有诗以韵答之二首 29 至少3篇 王洋 和郑侍郎赠晁倅 30 至少4篇 傅察 次晁之道韵 30 至少1篇 苏籀 次韵答晁以道见赠二首 31 至少2篇 张元干 奉送晁伯南归金溪 31 至少2篇 刘子翚 和晁应之大暑书事 34 至少1篇 王从道 夔州歌简晁子西 34 至少1篇 谢伋 过晁使君子莫园有感 34 至少1篇 李石 赠墨手道人寄晁子止即用子止韵 35 至少1篇 吴曾 南湖诗上晁侍郎 36 至少1篇 王灼 次韵晁子与 37 至少1篇 李流谦 送晁子西提刑赴召 38 至少4篇 范成大 晁子西寄诗谢酒自言其家数有逝者词意悲甚次韵解之且以建茶同往 41 至少1篇 释宝昙 再韵谢晁郎中二首 43 至少1篇 王质 送晁侍郎二首 46 至少5篇 赵蕃 次韵晁大舅祖子应 49 至少6篇 危稹 送晁告院得南康 51 至少1篇 韩淲 晁十哥出旧藏书画 52 至少12篇

文天祥

送河间晁寺丞 68 至少1篇    当然,以上列举还很有限,远远不能涵盖晁氏家族社会交往中的文学关系。以晁迥为例,他与张咏是同年关系,与王禹偁是朋友关系,与曾致尧、陈彭年、钱惟演、李宗谔等是同事关系,与唐介、王贽(王珪祖父,非庐陵王贽)是亲家关系,与李谘、宋绶、晏殊、夏竦、王举正是师生关系[10],与吕夷简是世交关系[11],不同的原因组成了庞大的关系网,这些关系对象具有的共同特点便都是文学高华之士,他们与晁迥的关系很大程度是以文学为基础建立的。至于晁补之,作为苏门的主要成员之一,他的文学关系更为广泛,可以参看罗凤珠《晁补之及其文学研究》(台湾乐学书局1998年版)中的有关章节。这样若干个深具文学色彩的家族组成的家族群,自然会形成一种浓郁的文学氛围和文学环境,从而对家族子弟产生潜移默化的影响。

    社会心理学告诉我们,个人的概念是在同其他个人的相互作用中形成的,所谓个性,某种意义上就是人对周围意见的心理反应的综合。社会交往中他人的意见不可避免会对自己的性格发生或大或小的作用。如晁补之的好学,虽源于天性,但也与岳丈杜纯的激勉有关。据补之《祭外舅兵部杜侍郎文》:补之父亲端友与杜纯交契,补之从小听父亲讲杜纯的孝与贤,要他长而师之,心里先树了一种敬畏感。十五岁那年,有次杜纯来拜访端友,正碰上补之“笼凫于阶”,杜纯教训他说:“此何为玩物丧志?若斯其年,一日千里。”补之悚然起惊,遂用心学业,杜纯以为孺子可教,遂妻以女(《鸡肋集》卷六十)。再如说之纯儒的气质和反王学的精神,与刘恕的训戒不无关联。说之少随父游历江南,大儒刘恕自洛阳南归来访,端彦令说之立侍刘恕身旁聆听教诲,刘恕严厉告诫他:“无从妖学,无读妖言。”这句话令说之白首不忘,奉之终身(《景迂生集》卷十五《与刘壮舆书》)。

    至于晁氏家族文学创作中具体接受了师友的哪些影响,由于惟补之、说之、公遡有诗文集传世(端礼只有词集,冲之只有诗集),我们无法得出客观全面的结论,但影响无疑是存在的。如晁补之对陶渊明的钟情,至有《饮酒二十首同苏翰林先生次韵追和陶渊明》,显然与其师苏轼尚陶一脉相承;他喜《离骚》,有《重编楚辞》、《续楚辞》、《变离骚》等,而他的师友苏轼、黄庭坚等也广具屈骚情怀[12];他

上一页  [1] [2] [3] [4] [5] [6] [7] 下一页

 
  | 设为首页 | 加入收藏 | 联系我们 | 友情链接 | 版权申明 |  
Copyright 2006-2009 © www.lsqn.cn All rights reserved
历史千年 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