用户名: 密码:
会员中心 在线投稿
| 网站首页 | 中国历史 | 世界历史 | 历史名人 | 教案试题 | 历史故事 | 考古发现 | 历史图片 | 文化 | 社会
相关文章    
您现在的位置: 历史千年 >> 文化 >> 文化研究 >> 正文
宋代之防盗版
宋代——还是宋国——有…
古典家具的档次普遍要高…
两大韩国家族近400年墓…
八大彭姓家族的名墓之“…
现代家居风水与健康
陕西韩城宋代壁画墓揭开…
再探土家族摆手舞的起源
古代家祭偶像杂谈
土家族梯玛文化的内涵及…
最新热门    
 
宋代家族与文学【第四章】——以澶州晁氏为中心

时间:2009-8-8 16:42:54  来源:不详
诗一轴不能尽和用师淮父韵奉简》、《杨承父与予同在别试所,聊戏之奉简》等,数量之多即使在宋人诗歌中也颇为突出。因其诗歌多写日常题材,风格也相应表现为清浅通俗,如《宇文叔介逆妇归,过通义,为置酒远景楼饯之》:

    夜雨洗绿野,平池磨青铜。共登百尺楼,遂享万里风。远自木末来,大音中笙镛。盛夏安得此,正是飞廉慵。为我解炎蒸,举觞谢天公。君行亦快哉,轻舟疾归鸿。闺中当更喜,新凉入房栊。可赓白头吟,写之以丝桐。

    宋人最爱在五古里呈才求奇,往往僻典异字,难以卒读。说之、补之的诗也有此倾向。公遡这首五古却轻快浅近,说的无非是夏日雨后的一个晚上,朋友携妻路过此地,诗人置酒相待,天凉风微,十分惬意。于是上谢苍天,并祝福友人。通篇除“飞廉”外,几乎无典,诗意一览无余。再看一首五古《今岁试士竟,置酒起文堂,延主司,且作诗送之》:

    吾州俗近古,他邦那得如。饮食犹俎豆,佣贩皆诗书。今年属宾兴,诏下喧里闾。白袍五千人,崛起塞路衢。入门坐试席,正冠曳长裾。谈经慕康成,对策拟仲舒。吟诗必二雅,作赋规三都。传闻选主司,考阅须鸿儒。果然提权衡,未尝谬锱铢。得者固惊喜,失者亦欢呼。乡党为叹息,是事盖久无。老守蒙此声,增重西南隅。何以为子谢,举觞挽行车。少留尽一醉,归驾且勿驱。

    乾道元年公遡知眉州,正值秋试,此诗就是因此而作。诗从眉州好文的风俗写起,顺承到这次考试。属县仅四的眉州,考生多达五千,足见科举竞争的残酷和激烈。最后期望考官们秉公选才。诗的结构是单线型的,诗的语言也拒绝深奥,虽有“康成”、“仲舒”、“二雅”、“三都”等典,但都是习见之语,并不影响阅读。从艺术上看,诗写得平平无奇,倒是为研究眉州文化和宋代科举制度留下了珍贵的史料。

    不过,当公遡以选材的细俗、风格的清浅去捕捉与表现自然风物的神态时,有时反而获得成功,因为“细俗”使它关注到自然景物的幽微之处,“清浅”又使它展示出自然景物最直观的形象。这多表现于公遡的律、绝诗体中(少数古诗里也有一些类似的景语),如:“云来翳遥碧,眇眇没飞鸟”(《远望》)、“初荻青穿水,繁阴绿满城”(《清明》)、“浮鸥轻浩渺,飞鸟灭苍茫。洲渚苹初白,陵陂麦未黄”(《晚望》)、“草黄迷犊卧,水白见鸥飞”(《隆州道中》)、“老藤维堕石,远树挂残云”(《江上》)、“蜂蝶低窥酒,凫鹥狎近船”(《契榼》)、“清波天让碧,月照无边秋”(《游仙都山》)、“野晴春草细,江晚夕阳明”(《至日留滞荆渚同邓氏兄弟饮酒》)、“帆影浸斜青草月,笛声吹尽碧芦风。(《送汤子才》)、“白石既出细可数,杂花初开远更明”(《龙爪滩》)、“浮鸥藉草溪沙暖,飞鸟冲花野树香”(《西山》)、“水浮渺莽春畦外,山在冥茫暮雨中”(《二月》其二),皆绘景如画,形态生动。但它们大多有句无篇,鲜有浑然一体的佳作。王士祯《居易录》卷一曾举公遡“警策”之作如下:

    a 人生汉南树,风物剑西州。(五律《岁尽》)

    b 一年风物仓庚报,万里乡心杜宇知。(七律《次韵鲜于晋伯清明日过水南》之二)

    c 万里艰难炊剑首,十年流落梦刀头。(七律《立春有感》)

    d 秋江水清不胜绿,还与汉江颜色同。望中白鸟忽飞去,落日丹枫相映红。(七绝《秋江》)

    e 折得寒香日暮归,铜瓶添水养横枝。书窗一夜月初满,却似小溪清浅时。(七绝《咏铜瓶中梅》)

    f 征衣消尽洛阳尘,泣向东风拭泪痕。不及青春归有信,一年一到乐游园。(七绝《感事》)

    g 不见罘罳阙,于今已十春。素衣不忍弃,为有洛阳尘。(五绝《有感》)

    它们或缭绕着浓得化不开的乡愁(a、b、f、g),或寄寓着人生沦落的感慨(c),或展现出色调鲜明的自然景色(d),或跃动着美丽动人的想像(e),在公遡诗中的属上乘。但王士祯所举诗篇完整的四例均是体制短小的绝句,稍长的律诗就只能摘句了。可见公遡诗才尚欠宏通博大,因此王士祯认为他的诗“在叔用、无咎之下”,四库馆臣也评其诗曰:“体格稍卑,无复前人笔力。因由一时风会使然,而挥洒自如,亦尚能不受羁束。”(《嵩山集》提要)

    相较而言,公遡的部分文章倒能“劲气直达,颇有崟崎历落之致,以视《景迂》、《鸡肋》诸集,犹为不失典型焉”(《嵩山集》提要)。《嵩山集》共五十四卷,一至十四卷除首卷为赋,余者为诗;卷十五、十六为表状,应用文体;卷十七至卷二十六为启,较有艺术性;卷二十七为乐语,卷二十八为祭山川、神灵、人物之文,不足为论;卷二十九至卷三十四为小柬,类于今日日常生活中的便条,卷三十五至卷四十四为公文劄子,皆可不论。卷四十五、四十六为书,卷四十七为序,卷四十八至五十为记,卷五十一为杂著,卷五十二至五十四,除两篇传外,余为墓志。其中书、序、记的文学性较强,反映生活面较广。尤其是书、序之文,常针砭世风,对人情冷暖多有愤慨之语,有的文章还显露出自己独特的个性,风格显得劲崛不平。如《送王子载序》:

    予家五世而儒,不见弃于大夫、士,大夫、士集予门特多焉。由是见先君所与友日狎至,先君待之不敢怠。或留舍于家,家故贫,犹贳贷修具终其去,人人皆尽欢。其间所遇豁达无隐、谑浪笑傲,或杂出辞章、含讥讽靡所忌,宜昵甚。虽有沈厚而深者,亦笃诚可持久,谓不相负。然近者朞月,远者三四年,或后以贵故,因复决舍;或既去,迹寖疏不相闻;或始出无聊,及得势则背而驰不复来;或有所谒,阳示狎密,谒已,或遂或不遂,皆舍去,再遇则若不相识。予心疑之,岂先君待士薄耶?间以问先君,先君笑曰:“无庸此之问,后乃自知。”予既孤,年益壮,家益穷,空视当时先君之友犹半在,然颇珥笔持槖侍禁中甚宠,不复记忆往事,以一字慰问其孤者。嗟乎!风俗其已久矣,不足悲也。……

    文中叙写其父冲之乃性情中人,热忱好客,为友不惜告贷和担当风险,受其恩惠者不知凡几,然而这些人贵显后马上变得“若不相识”。冲之赴国难后,其子生活困难,这些人别说实际的救济,甚至没有“一字慰问其孤”。世态炎凉至此,令人感慨。这些遭遇使公遡个性带上了某种愤世嫉俗的色彩。《与李仁甫结交书》[5]中他曾自我画像:“长来无父,师性放焉。不能自制,且复疏懒,日日增甚。见有异书,心欲得之而不喜剧读,间取观焉,数卷以后,则欠伸思寐,及闻有学强而记博者,则亟欲交之。所居无其人,则杜吾门,靡所接其所好。”其自放不群之态,不禁令人想起《与山巨源绝交书》中的嵇康来。文中还对那些将读书视为利禄之学的人做了嘲讽:“方其坐殿庑下,挟翰墨,观主之所向,而谋一言之合,讪在后不暇恤,有能显斥天下利害,奋不顾忌者,徒欲出常士之表,以猎名位而已。既得之,亦容容自守,不复如对策时。嗟夫!所谓贤良方正者,止进取一途耳。”又让人联想到明代李贽《又与焦弱侯》中描写的“口谈道德而心存高官,志在巨富”之徒。我们读他的《上周通判书》、《答陈震秀才论〈易〉书》、《答杨监税书》、《答家仲安书》、《答曹监税书》、《答李司理书》、《送子嘉兄赴达州司户序》、《杨景温字序》、《吕商隐字序》等文,也多少能感受到他的这一风格,四库馆臣所言的“颇有崟崎历落之致”,当指此类文章而言。

    至于“记”文,因所记对象多为公共建筑或当地名胜,公遡作记时也多使用“官”而非“私”的身分口吻,因此语调正统,主题单一,无非宣扬儒教,勉学劝善而已。但同一主题公遡却注意从不同角度、运用不同手法予以说明,如《尽心堂记》以“尽心”为中心,展现“尽心”的不同途径,指出士、农、工、商当各守其职、各尽其心。《梁山县令题名记》巧妙运用层层转折,阐述安民以静的道理,结构上都有一定特色。

    晁公遡的“启”文数量多达一百九十余封,采用骈体,音声流美,词雅气畅,值得研究。一般说来,骈体四六是宋代朝廷的制诰表奏、士大夫及百姓日用的题笺书启最常采用的文体,但南北宋之间有不少变化。北宋前期仍承继唐代博丽典雅之风;北宋中期以降,则别开淡雅自然、情致深婉、用典较少、援散入骈一途;而南宋尤其是南宋后期则长联泛滥、用典复炽,情意流于表面和客套,体格卑弱繁碎。另外,像颁历、恤刑、贺正、节候、馈赠、科举、书启等日常应酬的四六启文,北宋欧、王、曾、苏诸大家亦非不作,但数量不多,且绝少看重,亦不屑编入文集。而南宋诸家文集中此类作品渐增,这从公遡的启文里多日常答、谢的内容即见一斑[6]。但公遡处于南宋前中期,虽爱用长联句式,累于日常繁琐之事,却很有气势,尚少南宋后期卑弱之弊。如“欲效王子渊作宣布之诗,不察卫武公求箴戒于国”(《答孙监酒启》),“安得如唐太仆之良四十万匹,何以充周天子之厩一十二间”(《贺张茶马启》),“顷者授命,乃在九月十月之交;忽焉踰时,所有三年二年而舍”(《答利路杨提干启》),“天下之事不必问,汝曰安,安则为之;贤者之道初何难,我欲仁,仁斯至矣”(《谢李志修投书启》)。另外,他又受家传文献、文学影响,启文具有较高的艺术性,遂使琐碎亦有优雅可爱之味,兹举《嵩山集》卷二十四《答刘提干启》以见一斑:

    七里之郭,久矣汗颜;六辔如丝,忽焉在手。岂有不待临轩而遣其使于外,初亦未尝诣阙而有以知其人。方怀芒刺之忧,敢当竿牍之贺。某官早与同道,顷尝定交。闻我锡命之云初,恨其辞满而将去。退而自解,去复何伤。子有酒酌言酬之,苟得须臾而其乐;朝闻道夕死可矣,岂必追逐以相从。某过辱推尊,愈深惭悚。高才宜在于要近,安得使之三年淹;故事尚须于讲论,或肯为此数旬客。庶几连城之不二价,遂作奏章之第一人。既擅举贤之名,又获告善之助。提封传诵,衰朽光荣。

   全文依次为四字句、十二字句、六字句、四字句、七字句、四字句、十四字句、四字句、十四字句、八字句、六字句、四字句,长短交错,且有“久矣”、“忽焉”、“酬之”、“可矣”等语气句搭配其中,有的动词故意措后,造成画龙点睛之效。

    公遡启文最鲜明的艺术特点还在于对句中使用当句叠对,如:

    心醉六经而目营四海,实记览之无遗;朝为百赋而暮作千诗,殆从容而可办。(《谢李解元投诗启》)

    坐之坐而食之食,待之有若于贤人;步亦步而趋亦趋,继此当如于夫人。(《与泸州王安抚启》)

    天下忧而忧,况尝闻于前辈;夫子步亦步,更当效于宏规。(《谢张茶马启》)

    俎豆之事而军旅之事,皆百姓之是供;布缕之征而粟米之征,先一年而预取。(《答梁彭州启》)

    公侯之事而公侯之宫,尊俎遥知其燕乐;子弟多赖而子弟多暴,乡闾独远于师承。(《答杨荣州启》)

    我为我,尔为尔,盖各在于统临;辩亦辩,言亦言,顾可无于酬对。(《答李富顺启》

上一页  [1] [2] [3] [4] [5] [6] [7] 下一页

 
  | 设为首页 | 加入收藏 | 联系我们 | 友情链接 | 版权申明 |  
Copyright 2006-2009 © www.lsqn.cn All rights reserved
历史千年 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