用户名: 密码:
会员中心 在线投稿
| 网站首页 | 中国历史 | 世界历史 | 历史名人 | 教案试题 | 历史故事 | 考古发现 | 历史图片 | 文化 | 社会
相关文章    
您现在的位置: 历史千年 >> 文化 >> 文化研究 >> 正文
宋代之防盗版
宋代——还是宋国——有…
古典家具的档次普遍要高…
两大韩国家族近400年墓…
八大彭姓家族的名墓之“…
现代家居风水与健康
陕西韩城宋代壁画墓揭开…
再探土家族摆手舞的起源
古代家祭偶像杂谈
土家族梯玛文化的内涵及…
最新热门    
 
宋代家族与文学【第四章】——以澶州晁氏为中心

时间:2009-8-8 16:42:54  来源:不详
社会财富的丰盛、都市经济的繁荣皆盛况空前,享乐奢侈之风大盛,翻检此期宋人创作的诗文不难发现,“太平盛世”是朝野普遍的心理感觉。假若我们只拿他晚年的部分作品对照他的整个人格,至少不能算是公平的做法。

    “端”字辈中文集可考者尚有:端智诗集五卷,端彦文集三十卷,端规文集二十卷,端臣文集三十卷,俱不传。端禀两从伯兄使淮浙,爱西湖琅邪山水,有诗数十百首,流传杭滁间。虽未见结集,然文名远播。《鸡肋集》卷六十三《寂默居士晁君墓表》云其“善为长歌,怪处似玉川子,平处似香山居士,至杂文数千言,叙事极古今得失之辩,则唐人独以诗名如郊岛者不能逮也。”现在只有端彦和端禀各存诗五首在《全宋诗》中。《全宋诗》中另有端佐《醉眠亭》诗四首,清奇可喜。“端”字辈中像端佐这样的能文之士大约还有不少,暂时无法考知。

    晁氏文名至“之”字辈盛极,说之文学成就详见拙著《晁说之研究》,补之、冲之本书有专节研究,此处不赘。另外,将之、谦之、升之、咏之、载之、述之、徽之等俱有文集,不传。《全宋诗》中收有载之诗两首,咏之诗七首,谦之诗两首,贯之残句一。又以载之、咏之诗才为富。

    载之与弟冲之俱学诗于陈师道,师道赞之曰:“一闻七字心已识,钩章棘句天与力。”(《后山诗注》卷四《寄晁载之兄弟》)年未二十,即以《悯吾庐赋》深获黄庭坚赏识,《闻见后录》卷十四载:“鲁直以晁载之《闵吾庐赋》问东坡何如?东坡报云:晁君骚辞,细看甚奇丽,信其家多异材邪。然有少意,欲鲁直以渐箴之。凡人为文,宜务使平和至足之,余溢为奇怪,盖出于不得已耳。晁君喜奇似太早。然不可直云尔,非为之讳也,恐伤其迈往之气,当为朋友讲磨之语可耳。”可见其文风尚怪奇。这从现存的《昭灵夫人祠》一诗里可以约略领受:

    杀翁分我一杯羹,龙种由来事杳冥。安用生儿作刘季,暮年无骨葬昭灵。

    诗对皇权天命表示了怀疑,指出刘邦得天下得力于“分我一杯羹”的无耻和狠忍,和是否“龙种”关系不大。后两句进一步以嘲笑和否定口吻说,刘邦的母亲虽然汉立后被封为昭灵夫人,但她早已在刘邦起兵野战时死于小黄北,尸骨无存,如今不过空有陵庙罢了。这样看来,人们又何必希望自己的儿子贵为天子呢?其立意带有对传统价值的颠覆和反叛性。

    咏之少有奇才,族兄补之以其诗文荐于苏轼,苏轼极其赏识。建中靖国元年咏之又中宏词科第一,一时传诵其文。有《崇福集》三十五卷,《四六集》十卷,《外集》十卷。今传者惟文九篇,诗七首。咏之“天才英特,为文章立成,明润密致”(《万姓统谱》卷三十)。从传世文章看,这个评价比较中肯。其诗风则呈现两种倾向,山水诗清新标致,如《寿星寺》:“石磴插青云,禅宫入渺冥。归云侵客座,流水乱松声。天近月逾白,竹多山更青。从来丘壑志,不独付孙登。”山水怡人之情,荡漾心扉,兼之章法严整,句凝字炼,颇得老杜五律技法,堪称佳作。再如《初行山》:

    霭霭初蒸云,落落欲坠石。山深多晚花,照水自红碧。渔艇入烟小,松竹凌烟直。西风漾碧波,扁舟恣崎侧。客从北方来,苦遭世俗迫。登临虽夙愿,山川多未识。浩荡涉寒流,跻攀并苍壁。扪萝窥发道,踏径穷人迹。清泉洗尘心,山鸟惯幽客。逸兴良未已,日下千崖赤。十载孙承公,好具登山屐。

    诗从清晨写起,云蒸霞蔚之中,诗人驾一叶扁舟,入山寻幽探胜,西风吹拂碧波,映照两岸红花绿草,烟雾缭绕中,一丛丛翠竹笔直挺立。诗人弃舟登山,在山水胜赏中涤荡尘世烦恼,到处是新鲜的景色,古苍的岩壁,细如发丝的小径,藤萝、清泉、山鸟、幽客,诗人逸兴遄飞,直到夕阳映照得千山一派通红。这里人与自然是清逸和谐、相亲相近的。但咏之的人事诗却讽刺辛辣,寓意深曲,如《见降羌感事》:

    沙场尺棰致羌浑,玉陛朝趋雨露恩。自笑百年家凤阙,一生肠断国西门。

    当时晁氏兄弟因元祐党争和元符上书,有多人在党籍,被禁入京。咏之为其中之一,他看到沙场上的降羌都能入朝承恩,不禁感叹自己作为世居京城的士大夫,竟还不如降虏幸运,其中的反讽之意不难体味。咏之高才不遇,遂觉山水之可亲,人事之可憎,这在他的诗歌中鲜明地体现出来。

    “公”字辈之后,公庆、公迈、公昂、公武、公遡、百谷、百谈、晁会等皆有集(参《晁说之研究》),文才飞扬者络绎不绝。然有诗文集存世者只有公遡一人而已。其他公武有诗十三首、残句四、词一首,断文残篇数章,公迈有诗一首,公为有诗两首,子绮有诗一首,子东有诗一首,晁会有诗一首、残句二。相较而言,公武、公遡兄弟文采最为可观。

    公武著述唯存《郡斋读书志》一书,然仅此一书就足以震烁古今,其文献目录学价值,刘兆祐先生、孙猛先生均有专著阐发[4],兹不续貂。但全书的总序、经、史、子、集四部的大序以及各类小序,从文章学角度来看,有的未始不能视为学术性议论文。

    作为学术性议论文,这类文章最大的特点是学识渊博,表述切实,结构严谨,条理清晰。由于总序、小序皆带有总括性,因此又表现出不枝不蔓,文字明洁的特点。如《别集》类小序:“凡文集,其人正史自有传者,止掇论其文学之辞,及略载乡里、所终爵位,或死非其理,亦附见。余历官与其善恶,率不录。若史逸其行事者,则杂取他书详载焉,庶后有考。”六十余字即将别集体例阐述得一清二楚。再如全书总序(文据孙猛校本):

    自汉武帝之后,虽世有治乱,无不知崇尚典籍。刘歆始著《七略》,总录群书:一曰辑略,二曰六艺,三曰诸子,四曰诗赋,五曰兵书,六曰术数,七曰方技。至荀勖更著《新簿》,分为四部:一曰甲部,纪六艺及小学等书;二曰乙部,有古今诸子家及兵书、术数;三曰丙部,有史记及故事;四曰丁部,有诗赋、图赞。勖之《簿》,盖合兵书、术数、方技于诸子,自春秋类摘出史记,别而为一,六艺、诸子、诗赋,皆仍歆旧。其后历代所编书目,如王俭、阮孝绪之徒,咸从歆例。谢灵运、任昉之徒,咸从勖例。唐之分经、史、子、集,藏于四库,是亦祖述勖而加详焉。欧阳公谓其始于开元,误矣。今公武所录书,史集居其半,若依《七略》,则多寡不均,故亦分之为四焉。

    此段文字大致依据《隋书·经籍志·经部序》而成,但《经部序》洋洋数千文,公武仅以二百余字就撮述明白,并指出欧阳修之误和自己选择四部分法的道理,可谓要言不烦。“欧阳公谓其始于开元,误矣。”袁本作“其误甚矣”,衢本改作“误矣”,文字更为简洁客观,反映出晁公武对文字精益求精的态度。

    学术性议论文见出了公武的思力识见,而其情采性灵,则可从其残留的诗词中窥出端倪。公武所留十四首诗词多为摹写自然之作,其总体特点表现为写景清奇,又富有独到的内蕴。我们看《夏日过庄严寺僧索诗为留三绝》:“松筠窈窕隐禅房,茗碗熏炉白昼长。门外尘埃生熟恼,谁知林下自清凉。”(其一)“笑脱尘衫扑软红,杖藜徙倚水光中。最怜林叶深深处,遮尽斜阳不碍风。”(其二)“出门散策烟栖树,归路扶舆月蜕痕。十里江村入图画,野桥沙路杳难分。”(其三)诗歌紧紧扣住“清”字,写出成都庄严寺的清凉、清闲、清幽、清美, “夏日”和“门外尘埃”又可隐喻尘世躁动与烦恼,“林下清凉”亦可视为佛法安神静心的妙用体现,自然风景与佛寺的文化内涵暗相印证。再看《春日》:“蜗牛庐畔舫斋前,春晚风光绝可怜。云补断山尤秀拔,竹藏残蕊尚婵娟。”一“补”一“藏”,将景物写活,云之动态,竹之静仪,俱现眼前。《诗扇》写得更奇:

    短蓬烟里冷萧萧,两岸梅花各见招。吹散前村一杯酒,满江风雨不相饶。

    萧萧之冷衬出梅花之傲,“招”字将梅花与舟中人融为一体,梅之傲适是人之傲,而傲者难契世好,以酒浇愁,又被冷风吹醒,眼前的满江风雨恰是新生的愁情。明明是以情移景,却偏说景“不相饶”,诗趣含蓄隽永。这和他直抒胸臆的《鹧鸪天》词中“倚栏谁唱清真曲,人与梅花一样清”恰有相辅相成之妙。最具历史深度和现实意义的是《南定楼》一诗:

    水接荆门陆控秦,卧龙陈迹久尤新。剑关驿外青山旧,锦里祠边碧草春。更筑飞楼瞰泸水,拟将遗恨问洪钧。南方已定虽饶富,北望中原正惨神。

    乾道元年正月,公武除集英殿修撰,出知泸州(孙猛《晁公武传略》,《郡斋读书志校证》附录一)。泸州为宋西南重镇,陆游有诗“此州雄跨西南边”(《泸州乱》),公武遂于此建南定楼(范成大《吴船录》卷下),取《出师表》中“思维北征,宜先入南”之意为名(《四川通志》卷二十七)。北望中原之志慨然可见。诗从泸州险要地理和诸葛亮遗迹写起,颔联“青山旧”暗示中原河山蒙受胡尘,“碧草春”象征心中希望长存。颈联、尾联点明筑楼之意,“洪钧”指南宋政权,欲以“遗恨”问之,可见所谓“洪钧”并无收复中原之心,因此才让诗人北望惨神。公武诗留存虽少,但足见其精擅七绝,七律亦颇见工夫,其诗寓意之深,技巧之妙,可与补之、说之、冲之等并驾齐驱。

    晁公遡比起公武文采略所不如。翻检《嵩山集》中的近四百篇诗歌,较有气势的只有一部分七古诗篇,如《有客自关外来,颇道边亭暴露之苦,时子止兄方趋原上,予因感而有作》:

    平凉歃血不濡齿,奚车辚辚临渭水。一丸未及封函关,已复胡歌饮都市。近闻移屯集岐下,战声日震长平瓦。两军相持久未决,将军宝帐皆在野。野田秋深风力劲,边云日满青泥岭。三军雨立甲裳重,诸将露宿旃裘冷。原头霜落黄芦干,西风猎猎边亭寒。从军之乐今有几,仲宣寄诗烦说似。

    晁公遡诗的对象是其兄公武。乾道三年六月,晁公武除敷文阁待制,知兴元府、充利州东路安抚使。利州分东西路,东路治兴元(今陕西汉中),靠近宋金前线。此诗兴起想像之笔,铺出边塞的荒凉和战斗的艰苦。最后正话反说,要求公武将从军之“乐”告诉自己,既流露了对兄长的关怀,又显示了积极乐观的精神。诗中所写虽是想像之景,但细节生动逼真,令人读之如身临其境。其他像《怀浙中兄弟》、《王才谅自行朝归以进士题名示予怆然有感》、《得东南书报乱后东都故居犹存,而州北松檟亦无毁者》等,因为融入家国沦亡之感,也显得质朴有力。

    然而除此之外,公遡各体诗给人的强烈印象却是细俗清浅。细俗是就题材而言,清浅是就其风格而论。公遡诗的题材多为亲邻朋友送往迎来的日常生活,如《谢张文老饷酥》、《妻侄师如石同妇见过》、《比以酒饷师伯浑辱诗为谢今次韵》、《李仁甫除丧作诗问之》等,很少涉及国计民生等重大问题。而且公遡似乎有意识地用诗歌来发挥日常书信的功能,其以诗为简、诗题明确标出“简”字的作品就达二十首,如《奉简汤子和》、《阎才元因程伯珍来寄近

上一页  [1] [2] [3] [4] [5] [6] [7] 下一页

 
  | 设为首页 | 加入收藏 | 联系我们 | 友情链接 | 版权申明 |  
Copyright 2006-2009 © www.lsqn.cn All rights reserved
历史千年 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