用户名: 密码:
会员中心 在线投稿
| 网站首页 | 中国历史 | 世界历史 | 历史名人 | 教案试题 | 历史故事 | 考古发现 | 历史图片 | 文化 | 社会
相关文章    
您现在的位置: 历史千年 >> 文化 >> 文化研究 >> 正文
现在的“卫浴一体”要注…
中国古代“说书体”小说…
中国文化的集体“弑母”…
重新理解“同光体”作家…
“身体”的觉醒
“荆公体”别解
“章回体”称谓考
最新热门    
 
“昆体”文学生态及其创作主体的文化特征

时间:2009-8-8 16:43:06  来源:不详
地。

    与杨、刘诸公以歌功颂德为主的翰苑酬唱有所不同,“后西体”文学从内容到形式都有了明显的超越,也更加符合望族文化的表现需求。北宋望族不同于隋唐时期的世族门阀,他们不再拥有干预地方政务、掌控部分地方武装的政治军事实力,而所谓“贫富无定势,田宅无定主,有钱则买,无钱则卖”44的社会转型,又使他们失去了垄断土地、蓄积财富的经济特权。因此,作为新型望族,若欲尊显其门第,便只有通过喜文乐士、附庸风雅的途径张扬其文化优势。宰相沈伦之子沈继宗,“喜结宾客,终日宴集无倦”45;王质颇以能入范仲淹党籍为光荣46,皆其显例。不过,从总体上看北宋望族本身的文化积累还远没有隋唐世族那样丰厚,若要凭借自身的才识学养实现张扬门第文化的目的,的确不是一件容易的事。“后西体”作家正好从两个方面弥补了这种不足。其一是创作主体本身的显贵心态,客观上与望族文化心理源流相同;其二是“体”之作以其典实富丽的特性,为望族文化的张扬提供了最佳方式。翁方纲《石洲诗话》卷三云:“宋初之西,犹唐初之齐梁;宋初之馆阁,犹唐初之沈、宋也。”倘若就文学所承载的文化内涵而言,这种类比无疑是恰当的。以王《宫词》为例,其镂金刻玉璀璨锦绣之文,令人目不暇接;满纸充斥着玉阶、金缕、朱弦、玉腕、金殿、锦帐、玉浪、金床一类的字眼,内容则多与望族生活密切相关。葛立方《韵语阳秋》卷三云:“唐王建以宫词名家,本朝王岐公亦作宫词百篇,不过述郊祀、御试、经筵、翰苑朝见等事;至于宫掖戏剧之事则秘不得传,故诗词中亦罕及。”其实,王《宫词》不及宫掖之事的根本原因,乃是由于他眼中的望族生活与王建笔下的唐宫嫔妃并无太大区别;而叙写郊祀、御试、经筵、翰苑朝见等事更能体现其学识与文采。“后西体”契合北宋望族文化心理的艺术发展轨迹,由此即不难得到明确的验证。

    “后西体”文学作为望族文化的艺术载体,自然不会与苏、梅领导的文学革新运动同步共振,这一点毋庸置疑。不过,同一时代各种文学流派之间的借鉴与互补也是必然的。譬如,同样是以“典雅丽藻”见长的夏竦,对宋初诗坛的整体看法却与欧、梅有着惊人的相似处。他说:“近岁学徒,相尚浮浅,不思经史之大义,但习雕虫之小技,深心尽草木,远志极风云,华者近于俳优,质者几于鄙俚,尚声律而忽规箴,重俪偶而忘训义。”47,这既是对时风的批评,同时也有自我反省的深意。他希望“后西体”作家能够超越杨亿诗“如锦绣屏风,但无骨耳”48的不足,多一点“气壮”、“语峻”的创新与提高。胡宿诗虽充满富贵气,但他却称赞邓国公“缀文根道,尤邃于诗,峻整平淡,通有二体”49,欣赏僧长吉“平淡犹古乐,于言虽未忘,在理已能觉”50的淡雅境界。晏殊在文学思想上与欧、梅截然对立,他坚守“西”阵地,主张雅颂宗旨,反对用诗歌反映民生疾苦。但他“每吟咏富贵,不言金玉锦绣,而唯说气象”51。所有这些,都是“后西体”作家受到欧、梅文学改革思想影响的明证。正如望族阶层不得不直面范仲淹、王安石等人的政治改革一样,“体”文学也无法回避欧阳修以后新文学思潮的冲击。新、旧两种政治文化及文学理念的对话与冲突,表明北宋历史正在进行着全方位的文化转型。

    在近似荒漠的宋初文坛,“西体”的产生不仅意味着文学自身的开拓与超越,更意味着南方文人群体政治文化意识的悄然觉醒。前、后“西体”的历史传承与自我更新,看似单纯的文学现象,实际却有着更为深广复杂的社会心理原因。望族文化心理的积淀和成熟,无疑为“后西体”文学的兴盛提供了最直接的现实基础,而北宋中期波澜起伏的政治文化变革,又对其存在价值提出了严峻的挑战。“西体”的兴衰,折射出北宋历史文化演进的某些深层思致,本文的分析讨论也仅仅涉及到冰山一角。

    注释:

    ①《欧阳文忠公文集?诗话》,《四部丛刊》影印本。

    ②两条分别见陈师锡《五代史记序》,文渊阁《四库全书》本《五代史记》卷首;欧阳修《新五代史》卷16《唐废帝家人传论》173页,中华书局t974年点校本。

    ③柳开门人张景在《河东集序》中说:“先生生于晋末,长于宋初,拯五代之横流,扶百世之大教,续韩孟而助孔周,非先生而孰能哉?”孙复著《春秋尊王发微》,明确表示其研究目的在于“尊王”。石介《徂徕石先生文集》卷七《二大典》亦云:“《周礼》、《春秋》,万世之大典乎……呜呼!《周礼》明王制,《春秋》明王道,可谓尽矣。”④杨亿《西酬唱集序》。

    ⑤36《宋史》卷305《杨亿传》。中华书局点校本。⑥《武夷新集》卷6。

    ⑦所谓《中和》《乐职》,乃是西汉王褒所作“宣风化”之诗,颜师古注曰:“《中和》者,言政治和平也;《乐职》者,言百官各得其职也。”详参《汉书》卷64下《王褒传》。《南史》卷三八《柳恽传》云:“恽立性贞素,以贵公子早有令名。少工篇什,为诗云:‘亭皋木叶下,垄首秋云飞。”“亭皋”、“陇首”,代指流连光景之作。

    ⑧《跋宋待制宁轩自适诗》,周必大《文忠集》卷47,文渊阁《四库全书》本。

    ⑨田况《儒林公议》卷上,文渊阁《四库全书》本。⑩《广平公唱和集序》,《武夷新集》卷7。

    11《观文殿大学士行兵部尚书西京留守赠司空兼侍中晏公神道碑铭(并序)》,《欧阳文忠公文集?居士集》,卷22,《四部丛刊》影印本。

    1241叶清臣《王文恭神道碑》,《名臣碑传琬琰集》上集卷8,文渊阁《四库全书》本。

    1340《夏文庄公竦神道碑铭》,王《华阳集》卷47,文渊阁《四库全书》本。

    14两条分别引自《带经堂诗话》43页、211页,人民文学出版社1963年点校本。

    15《宋史》卷314《范仲淹传》,10268页。16《宋史》卷305《刘筠传》,10089页。

    17朱熹《资治通鉴纲目?凡例》以开宝八年为北宋正统之始,明人周礼作发明。

    18宋赵彦卫《云麓漫钞》卷四云:“太祖御笔:‘用南人为相、设谏官,非吾子孙。'石刻在东京内中。”19《宋史》卷249《王溥传》,8801页。20《宋史》卷250《石保吉传》,8813页。

    21两条并引自《宋史》卷257《王仁赡传》,8957、8958页。

    22《宋史》卷257《元载传》,8949页。23《宋史》卷267《张洎传》,9209页。

    24宋魏泰《东轩笔录》卷1云:“太平兴国中,吴王李煜薨,太宗诏侍臣撰《吴王神道碑》,时有与徐铉争名而欲中伤之者,面奏曰:‘知吴王事迹,莫若徐铉为详。'太宗未悟,遂诏铉撰碑,铉遽请对而泣曰:‘臣旧事李煜,陛下容臣存故主之义,乃敢奉诏。'太宗始悟让者之意,许之。”

    25《宋史》卷441《徐铉传》,13045页。

    26宋真宗语。李焘《续资治通鉴长编》卷60,519页,上海古籍出版社1985年影印本。

    27《钦定续通志》卷308《陈恕传》,文渊阁《四库全书》本。

    28)《续资治通鉴长编》卷84载,大中祥符八年三月,腰水人蔡齐与新喻人萧贯争为进士第一,“齐仪状秀伟,举止端重,上意已属之。知枢密院寇准又言:‘南方下国,不宜冠多士。'齐遂居第一。……准性自矜,尤恶南人轻巧,既出,谓同列曰:‘又与中原夺得一状元。'”

    29《欧阳文忠公文集?奏议》,《四部丛刊》影印本。30《武夷新集》卷7,文渊阁《四库全书》本。

    31《徂徕集》卷5《怪说中》,文渊阁《四库全书》本。32详陈植锷《北宋文化史述论》第2章第3节之论述。中国社会科学出版社1992年版。

    33详参《宋史》卷265《李传》及子、孙各传,9135—9145页。

    34详参《宋史》卷265《吕蒙正传》及子、孙各传,9145—9150页。

    35详参《隆平集》卷5《吕夷简传》,文渊阁《四库全书》本。

    37《忠愍集》卷上《述怀》,文渊阁《四库全书》本。

    38曾巩《类要序》,《元丰类稿》卷13,文渊阁《四库全书》本。

    39《晏元献公挽辞三首》,《欧阳文忠公文集?外集》卷6。

    42夏竦《景德五颂序》,《文庄集》卷24,文渊阁《四库全书》本。

    43《华阳集》卷46,文渊阁《四库全书》本。

    44南宋袁采《袁氏世范》卷下。文渊阁《四库全书》本。

    45《宋史》卷264《沈继宗传》,9116页。46《宋史》卷269《王质传》,9245页。47《厚文德奏》,《文庄集》卷15。

    48范镇《东斋记事》卷3,第23页,中华书局1980年版。

    49《太傅致仕邓国公张公行状》,《文恭集》卷40。文渊阁《四库全书》本。

    50《读僧长吉诗》,《文恭集》卷1。

    51吴处厚《青箱杂记》卷5,第46页。中华书局1985年点校本。

上一页  [1] [2] [3] [4] 

 
  | 设为首页 | 加入收藏 | 联系我们 | 友情链接 | 版权申明 |  
Copyright 2006-2009 © www.lsqn.cn All rights reserved
历史千年 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