用户名: 密码:
会员中心 在线投稿
| 网站首页 | 中国历史 | 世界历史 | 历史名人 | 教案试题 | 历史故事 | 考古发现 | 历史图片 | 文化 | 社会
相关文章    
您现在的位置: 历史千年 >> 文化 >> 文化研究 >> 正文
八卦数理与现代自然科学…
八卦数理与现代自然科学…
八卦数理与现代自然科学…
八卦数理与现代自然科学…
八卦的现代取象
现代八卦取象
八卦与现代基本物理学
八卦与现代理论物理学
八卦现代应用
爆笑:四大名著现代版
最新热门    
 
现代格律诗史纲(下)

时间:2009-8-8 16:44:16  来源:不详

  采莲,

  水珠滑走过荷钱。

  拍紧,

  拍轻,

  浆声应答着歌声。

  ——朱湘〈〈采莲曲〉〉

  这样的节奏,这样的排列,整首诗的章法读起来就跟我们划着小船在水中采莲一样。
  于是

  在他流血的地方,立起——

      一

      尊

      生

      命

      的

      塑

      像

    清明节

  花花花花花

  ——阿红〈〈在塑像前〉〉

  一字一顿的立排,以图案的画面,给人一座完整塑像的形象感。这种“建筑物”对诗意的表达,及形成诗的音调之美,艺术之美是不无裨益的。

  这是一沟绝望的死水,

  清风吹不起半点漪沦。

  不如多扔些破铜烂铁,

  爽性泼你的剩菜残羹。

 
  ——闻一多〈〈死水〉〉

  这种麻将牌式的章法,给人以一潭死水凝滞不动的感觉,和诗体的内容紧紧相关。

  当然,我们不提倡玩文字游戏,但从以上例子可以看出,内容是怎样决定形式的。

  五、体式

  体式是指诗行的排列形式。现代的格律的体式岁无定式,但大抵来说,不外乎两种:一是由于排列的整齐,棱角分明,具有“建筑的美”(方块美),比如闻一多的《死水》;二是排列的错落,井

然有致,具有“参差的美”(抑扬美),比如徐志摩的《再别康桥》。“建筑的美”来源于诗,“参差的美”来源于词,但都不是古典诗词的翻版,是继承与创新。

现代格律诗史纲附录 名人新格律论

                                       之一

  一九二六年四月一日,北京《晨报诗镌》出世。这是闻一多、徐志摩、朱湘、饶孟侃、刘梦苇、于赓虞诸氏主办的。他们要“创格”,要发见“新格式与新音节”。闻一多氏的理论最为详明,他主

张“节的匀称”,“句的均齐”,主张“音尺”,重音,韵脚。他说,诗该具有音乐的美,绘画的美,建筑的美;音乐的美指音乐,绘画的美指词藻,建筑的美指章句。他们真研究,真试验;每周有诗

会,或讨论,或诵读。粱实秋氏说“这是第一次一伙人聚集起来诚心诚意的试验作新诗”。虽然只出了十一号,留下的影响却很大——那时候大家都做格律诗;有些从前极不顾形式的,也上起规矩来了

。“方块诗”“豆腐干块”等等名字,可看出这时期的风气。

  新诗形式运动的观念,刘半农氏早就有。他那时主张:(一)“破坏旧韵,重造新韵”,(二)“增多诗体”。“增多诗体”又分自造,输入他种诗体,有韵诗外别增无韵韵诗三项,后来的局势恰

如他所想。“重造新韵”主张以北平音为标准,由长于北平语者造一新谱。后来也有赵元任氏作了《国音新诗韵》。出版时是一九二三年十一月,正赶上新诗就要中衰的时候,又书中举例,与其说是诗

,不如说是幽默;所以没有引起多少注意。但分韵颇妥贴,论轻音字也好,应用起来倒很方便的。

  第一个有意实验种种体制,想创新格律的,是陆志韦氏。他的《渡河》问世在一九二三年七月。他相信长短句是最能表情的做诗的利器;他主张舍平仄而采抑扬,主张“有节奏的自由诗”和“无韵

体”。那时《国音新诗韵》还没出,他根据王璞氏的《京音字汇》,将北平音并为二十三韵。这种努力其实值得钦敬,他的诗也别有一种清淡风味;但也许时候不好吧,却被人忽略过去。

  《诗镌》里闻一多氏影响最大。徐志摩氏虽在努力于“体制的输入与试验”,却只顾了自家,没有想到用理论来领导别人。闻氏才是“最有兴味探讨诗的理论和艺术的”;徐氏说他们几个写诗的朋

友多少都受到《死水》作者的影响。《死水》前还有《红烛》,讲究用比喻,又喜欢用别的新诗人用不到的中国典故,最为繁丽,真教人有艺术至上之感。《死水》转向幽玄,更为严谨;他作诗有点像

李贺的雕锼而出,是靠理智的控制比情感的驱遣多些。但他的诗不失其为情诗。另一面他又是个爱国诗人,而且几乎可以说是唯一的爱国诗人。

  但作为诗人论,徐氏更为世所知。他没有闻氏那样精密,但也没有他那样冷静。他是跳着溅着不舍昼夜的一道生命水。他尝试的体制最多,也译诗;最讲究用比喻——他让你觉着世上一切都是活泼

的、鲜明的。陈西滢氏评他的诗,所谓不是平常的欧化,按说就是这个。又说他的诗的音调多近羯鼓铙钹,很少提琴洞箫等抑扬缠绵的风趣,那正是他老在跳着溅着的缘故。他的情诗,为爱情而咏爱情

:不一定是实生活的表现,只是想象着自己保举自己作情人,如西方诗家一样。但这完全是新东西,历史的根基太浅,成就自然不大——一般读者看起来也不容易顺眼。闻氏作情诗,态度也相同;他们

都深受英国影响,不但在试验英国诗体,艺术上也大半模仿近代英国诗。梁实秋氏说他们要试验的是用中文来创造外国诗的格律,装进外国式的诗意。这也许不是他们的本心,他们要创造中国的新诗,

但不知不觉写成西洋诗了。这种情形直到现在,似乎还免不了。他也写人道主义的诗。

  若要强立名目,这十年来的诗坛就不妨分为三派:自由诗派、格律诗派、象征诗派

  

                                    ————《中国新文学大系•诗集•导言》(朱自清)

                                  之二

  诗要四化。

  革命化,典型化,群众化,格律化。

  我不是说自由诗不能写,而是说诗应当叮当作响成为闪光的河流。

  诗要讲究韵律。自由诗也要有一种音韵感。这种自由诗不见了

  不要固定于一种形式,要作多种尝试。形式问题不可能一下子解决。

  形式问题,不是一个小问题,我们要求内容和形式的统一。内容决定形式

  我主张诗要有严格的规律。

  一、 关于韵律

  1、最好按普通话的“十三辙”押韵。即:江,征,心,花,哥,威,七,斜,流,路,高,先,开。诗必须押韵脚,近年来似乎已没有争论。其实,这个道理是很容易说清楚的。诗是做有音乐性的

语言艺术。因为诗是以抒情为特征的(不管是抒情诗或叙事诗,都是如此),而音乐性这个因素,是大有助于抒情的。音乐性在诗中有许多方面,其中,最起码的也是最重要的,要算韵脚。。

  2、 韵的疏密规律

  有的诗韵押的太密,读起来太急促;有的则比较稀疏,读起来有“断气”之感。

  3、 我主张至少在一小段内押一个韵。如果在一小段内常常换韵,对于诗的音乐性有影响。

  我认为,韵脚在诗中是非常重要的,不能以为是小事,就掉以轻心。因为诗是艺术,艺术有艺术的规律,这个规律一被打破,对于诗的内容大有影响。用老学究的办法对待它,搞形式主义,固然不

对。丢掉这个规律,将会经常破坏作品的完整性。而且,这个要求并不难做到,对作品的内容没有大不了的束缚,却大有助于艺术表现力。

  二、 其次是诗行的排列,诗句的长短,我认为也应大致有个规律。

  三、 再次是语言的文白问题。

  要尽量用口语,避免用华丽的词藻,不轻易用旧体诗句。要搞得和谐统一。

  语言问题不止是文白问题,而是艺术诸要素中的主要因素。诗终究是语言艺术嘛。音乐性就附着在语言上面的。而语言问题,又不仅是音乐性问题,更重要的是批判地继承民族传统问题。我理解,

毛泽东同志所提出的在民歌和古典诗词的基础上发展新诗,实质上就是指的语言形式问题(不知对不对)。这就包含着韵律(即音乐性),语言结构、诗句的组成、对偶、语言的美等等。“语不惊人死

不休”,是古人对诗歌语言的一种严肃态度。当然,要“惊人”,主要还是思想内容问题。不过,语言形式也极为重要。在这个问题上是提炼语言,借鉴民歌和古典诗词的问题。要尽量运用和改造那些

明朗的、富丽的、有表现力的、为群众所喜闻乐见的语言,使人感到非常新鲜朴素而有华丽。

  创新,又不外两个方面:一、利用原有的格律,根据新的生活和现代口语的要求,使之“推陈出新”。二、吸取原有的格律,根据新的生活和现代口语的要求,创造新的格律。我看,这两个办法,

都是可行的。

                                           ————郭小川《郭小川论诗》

                                  &n

上一页  [1] [2] [3] [4] [5] [6] [7] 下一页

 
  | 设为首页 | 加入收藏 | 联系我们 | 友情链接 | 版权申明 |  
Copyright 2006-2009 © www.lsqn.cn All rights reserved
历史千年 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