用户名: 密码:
会员中心 在线投稿
| 网站首页 | 中国历史 | 世界历史 | 历史名人 | 教案试题 | 历史故事 | 考古发现 | 历史图片 | 文化 | 社会
相关文章    
您现在的位置: 历史千年 >> 文化 >> 文化研究 >> 正文
美国轰炸中国大使馆炸出…
美日印军演欲对中国“东…
中国男色的花开花落
中国第一部男色电影
中国仁义的富商从古至今…
网友坦言中国联通WCDMA…
当中国人的谋略演变为耍…
台湾若想得通 中国当局…
中学课文在以极尽妖魔化…
中国的文化背着“另类”…
最新热门    
 
略论中国文化意象的生产

时间:2009-8-8 16:45:20  来源:不详
如此改编?》,见人民网,2006年4月18日.
7 《亵渎经典,中国人何苦自贱!》人民网,文化批评。2005年12月11日。最新的一个例子是:上海东方网报道:上海现代人剧社的《Q版辣妹打面缸》话剧,竟将清官包青天刻画成垂涎青楼女子美貌的“淫棍”。包公第34代孙包遵平先生表示对“恶搞”行为表示强烈愤慨和抗议。(2006,9,27)
8 明代小品笔记中将六字真咒“唵嘛呢叭弥哞”,解释为“俺把你哄”;以及海上三仙山“蓬莱”、“方壶”、“圆峤”,被说成是“蓬蒿草莱”、“棺之形”、“墓之象”,《五灯会元》(卷十六)记高僧名言“一大藏教是试不净纸”;“道是干屎橛”;参见钱锺书《管锥编》第  页。这些都有破除迷信、解开套套的思想松绑意义。而明清时期则是不影响经典主流地位,文化生活中添加的作料与温和的游戏。参见何予明《印刷与文化:关于晚明类书与杂书中的笑谑风尚》,载《中国文学:传统与现代的对话论文集》(南京大学)。作者强调晚明文化中通过笑谑而形成的某种新的阅读习惯,某种对于禁忌的挑逗及好奇求新的心理。
9 关于前者,是杜维明教授结合美国思想界的桑代尔(Michael Sandel)、泰勒(Charles Taylor)、麦金太尔(Alasdair Macintyre)等人对于西方启蒙的反思的理论和他一直在做的中国儒家思想当代性,为国内学术界提供的最新论述。最近的状况,参见杜维明、黄万盛《启蒙的反思》长篇学术对话(《开放时代》2005年第3期),以及《“启蒙的反思”学术座谈》(《开放时代》2006年第3期)。而后者是费孝通先生提出,深受国内传统学者认同的一个新进路。
10 国务院新闻办公室主任蔡武《中国学研究与科学发展观》(在第二届世界中国学论坛开幕式上的书面演讲),《文汇报》2006年9月22日。
11 乐黛云《美国梦、欧洲梦、中国梦》,在北京第三极书局的演讲,参见《欧洲梦和中国梦将影响人类未来》,《文学报》2006年9月21日。
12 郑必坚《中国路 中国梦 中国心》,《文汇报》2006年9月22日。
13 而且,西方也是重要的生产者。比如西方的媒体,也在产生关于中国的想像。“截止到2005年12月25日,《纽约时报》2005年已经刊登了3000多篇涉及到中国的报道,86篇新闻上了头版,与1995年同期相比,报道的总量是原来的3倍多,头版文章数翻了一番。社会文化领域的报道增多,纯粹的政治报道比重有所下降。”(《在中国工作的西方记者》《南方周末》2006年9,14)
14 好莱坞已经拍过的《花木兰》、《孙悟空》,日本拍过的《白蛇传》,再如斯皮尔伯格将拍《西游记》,李安将拍《竹林七贤》等。
15 如王家卫、索德伯格、安东尼奥尼合拍的《爱神》(Elose),相同的主题,不同的文化表现。
16 仅以《西游记》为例,近年来有很多新的多媒体创意作品。试以一个网站的统计为例:“中国动漫人似乎特别对神猴孙悟空有着一种深厚的情结——由万籁鸣、张光宇等大师设计的中国动画经典《大闹天宫》 1964 年就完整完成,至今正好 40 年。此前此后以神猴孙悟空为主角或重要配角的动漫作品不断问世,计有动画电影《铁扇公主》、《人参果》、《金猴降妖》、《丁丁战猴王》、《猪八戒吃西瓜》、《宝莲灯》,以及电视动画系列剧《西游记》等等。日本动漫大师手冢治虫的遗作也是向中国动画大师致敬的日本版《西游记》;《七龙珠》、《最游记》等等也是广为人知的现成实例。其他国家乃至远到欧美也有猴王的动漫形象出现。影视方面则有央视电视连续剧《西游记》及其续集、周星驰的电影《大话西游》、张卫健的电视剧集《齐天大圣》不一而足。在网络动画 Flash 这个领域内,应用《西游记》的创意、情节、形象的作品也比比皆是。
许多作者都在对《西游记》做着种种个人理解式的演绎,说“一百个人心目中就有一百种《西游记》”,恐怕也不为过。同时,作品类型从非商业动画、MV 到商业广告乃至游戏,应有尽有。其中大多数作品都继承了《西游记》的喜剧精神,并将其向不同的方向发挥,而且发挥到几乎所有细节——《西游日记》(作者:正义的朋友)广告里唐僧帽上的“SOS”呼救信号、黑口黑面活像“终结者”而且肩扛火箭导弹发射器的沙僧、头顶雷达的猪八戒,是对《西游记》的一种细节演绎;两版《你快回来》MV中,都不约而同地对唐僧师徒尤其是悟空与其他人的关系的戏剧化,较早的一版是由“老闪”皮三制作,后者(作者:大懒虫)是对前者的模仿秀,还是不同时空中的英雄所见略同,似乎倒也并不重要——重要的是它们都是对《西游记》的一种细节演绎(后者还采用了动画电影《大闹天宫》的形象); :)贝贝龙(Babylon)的《雪村-抓贼》 MV 中对“西天夜校”和师徒四人从外在装束到内在心理的完全现代化的描绘,是对《西游记》的一种扩展演绎;
showgood 的《你最红》 MV 中将猴王和《三国》、《无间道》人物放在一个时空里,也许也是一种对《西游记》的一种细节扩展演绎;拾荒的“小破孩”动画系列片里屡屡出现的“八戒”,尤其是在《射雕英雄传》中的出场方式(该片中师徒四人都曾出场),和在《景阳岗》、《金瓶梅》中扮演的角色,又把《西游记》人物与金庸小说、《水浒》、《金瓶梅》中的人物名号情节等“扯”到了一起,或者说是同时“解构”和“结构”到了一起,这无疑也是一种对《西游记》的一种细节扩展演绎;《西游新记》是由动漫人 comicren 打造的四格漫画,主要用 Flash 交互功能播放静态的四格漫画,而不是大家常见的那种动作流畅的 Flash 动画,情节上也是一种对《西游记》的一种扩展演绎;《嘻游记》则由千龙动漫根据同名网络原创小说改编(目前只发布了预告片),除了是对网络文学的一种拓展,也是对周星驰喜剧风格与电影《大话西游》的一种扩展演绎,而电影《大话西游》一定程度上又是对小说原著《西游记》的一种扩展演绎……
17 如何将传统作为资源,进行新的文化创意,也关系到中国文化的再生,是十分重要的问题。解构与文学经典的关系,容另文探论。西方最近的例子,是《达芬奇密码》。中国的例子,譬如赖川声的《暗恋桃花源》与林怀民的《红楼梦》,都是在解构的基础上,有极新鲜成功的文化创意。《暗恋桃花源》是当代华语戏剧经典之作:《暗恋》和《桃花源》两个毫不相干的剧组阴差阳错都与剧场签订了当晚彩排的合约,双方争执不下,谁也不肯相让,只能同时在同一个舞台上彩排,于是成就了一出古今相对、悲喜交错的舞台奇观。
18 本雅明批评恩格斯的话,具有十分重要的现代文化批评的经典意义。恩格斯写《英国工人阶级的状况》其中描写伦敦的街头:“谁对谁连看一眼也没有想到。所有这些人愈是聚集在一个小小的空间里,每一个人在追逐怎么私人利益时的这种可怕的冷漠,这种不近人情的孤僻就愈使人难堪,愈是可怕。”本雅明认为恩格斯是“站在它之外来看它”,“恩格斯被大众弄得灰心丧气;他以一种道德反应和一种美学反应来作答复;人们彼此匆匆而过的速度扰乱着他。……作者来自当时仍算是欧洲外省的德国;他大概从没有面对那种在人群里失落自己的诱惑”,而“波德莱尔,大众是一切,唯独不是外在于他的。”(《论波德莱尔的几个主题》,载《启迪:本雅明文选》阿伦特编,张旭东、王斑译)
19 [英]丹尼  卡瓦拉罗《文化理论关键词》,第43-50页,江苏人民出版社,2006年版。
20 非常值得注意的是,新媒体中,并非不可以完成传统的教育功能如德化。“在《大话西游II》中加入很多“颇有教益”的情节。例如在某个场景中,玩家会被诱惑与怪兽作交易,如果玩家抵御不了诱惑,则会失去更多。这是为了彰显“诚信做人”的精神,这一主题在虚拟世界里表达得直接而简单——“老实人”最后会得到更多。”(《互联网周刊》《“中国故事”的新意思》)
21 目前此一趋向又受到海外资金的关注。去年新浪网就已经报道:“Discovery亚洲电视网日前再度联合上海文广新闻传媒集团,在中国启动2005年度Discovery探索频道“新锐导演计划”,招募6位中国新锐导演。这创下了该计划自1995年在欧洲首次推出10年以来,连续3年在同一个国家举办的先例。世界正怀着好奇想了解变化中的中国,中国题材纪录片正在风靡世界。中国涌现出的一大批才华横溢的纪实作品导演新人也让我们感到欣喜。”
22 搜狐、新浪等网站的报道:“《流动的紫禁城》不同于一般服饰作品,它是一部以服饰美反映中国建筑、历史、文化精神的作品。这部作品集服装、舞美、建筑艺术于一体,以史无前例的形式和全新的艺术视角对中国文化进行了深入地探索,充分展示了中华民族辉煌的文化传统和不息的精神风采。《流动的紫禁城》以故宫的宏伟气势为基调,依照故宫建筑群的次序依次展开,以故宫中轴线上午门大门上的门钉、殿顶的走兽、太和殿的宝座、干清宫的楹联、珍宝馆的珐琅钟等为主要题材,从不同角度撷取生动的画面,以独特的联想和大胆变形的手法,通过服装间的搭配组合,构成一幅气韵生动、神形兼备的流动画卷。”“李凌钻研书法艺术三十余年,以独特的“苍石飞花”体而着称。苍石飞花体的主要特点是融合书法艺术中所有对立的元素,并使之在对抗和矛盾中产生和谐奇特之美。李凌的书法艺术克服了书法创作中容易出现的平庸、呆板、单调和重复,他在作品中力创矛盾之美,变幻之妙,从而给予观众新鲜、流动、丰富之感。有关专家这样赞誉李凌先生的书法风格:“凝重如苍石卧地,潇洒似落花飞空”。
23 《乐友》第84期,2003年8月。
24 Theatrex:Chinese Performing Arts Theatre Exchange Network (Theatrex) Magazine 表演艺术交流网络

25 拙文《变脸的神女:文选神女赋的后世转义》(香港大学饶宗颐教授九十华诞国际学术讨论会论文,待刊)有更详尽的分析。

上一页  [1] [2] [3] [4] 

 
  | 设为首页 | 加入收藏 | 联系我们 | 友情链接 | 版权申明 |  
Copyright 2006-2009 © www.lsqn.cn All rights reserved
历史千年 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