用户名: 密码:
会员中心 在线投稿
| 网站首页 | 中国历史 | 世界历史 | 历史名人 | 教案试题 | 历史故事 | 考古发现 | 历史图片 | 文化 | 社会
相关文章    
您现在的位置: 历史千年 >> 文化 >> 文化研究 >> 正文
美国轰炸中国大使馆炸出…
美日印军演欲对中国“东…
中国男色的花开花落
中国第一部男色电影
中国仁义的富商从古至今…
网友坦言中国联通WCDMA…
当中国人的谋略演变为耍…
台湾若想得通 中国当局…
中学课文在以极尽妖魔化…
中国的文化背着“另类”…
最新热门    
 
略论中国文化意象的生产

时间:2009-8-8 16:45:20  来源:不详

生产不仅为主体生产对象,而且也为对象生产主体。
  马克思《政治经济学批判导言》
  
  小引
  21世纪初期,中国政府战略性地提倡文化生产与消费的市场化/产业化,并将它们视为新的经济增长点。第十个五年计划首次将发展文化产业视为战略性经济。在2002年中共十六大报告中,高度肯定了以市场为导向的文化产业发展方向。在最近政府发布的文化发展规划中,也进一步明确了发展文化产业的重大任务。本文针对目前中国文化资源的利用所存在的问题与机遇,作出对策性的研究。本文提出如下重要概念:中国古典文学资源的再生产、文化正典、文化失衡、文化分层与积极创意、中国文化意象。作者试图探讨的是:为什么说我们这个时代中国文化的危机与机遇并存?活的中国古典文学与文化如何可能?
  马克思说,“生产不仅为主体生产对象,而且也为对象生产主体。”文化生产的概念,正是从马克思这一思想中来的。简言之,文化创造是一种通过主体与对象世界交往的活动,将不同的主体也生产出来,成为人向自己立法,人向未来的生成的实践活动。1
  所谓中国古典文学资源的再生产,是指:已经存在的古典文学\文化资源,是古人的创造成果;然而古人的成果基本上只是文献或口传等形式存在的资源,在诸如商品化大潮、网络技术、图像文化优势等条件下,有待于进一步开发。在文化作为文明发展的重要资源的这一认知下,不仅不应该将传统文化作为现代化的绊脚石,而且,不应该把“古典”仅仅看成是书斋里的知识,不应该将活生生的中国古典仅仅视为“埃及学”之类博物馆知识。新的知识观,以及新时代新技术新工具新体验的开发,使积极的“再生产”成为可能。我们试从这一“再生产”当前状况的分析开始。
  中国古典文学资源的再生产状况
一,文化赤字:当前中国古典文学资源的再生产状况之一
  历来中西文化关系上,还从来没有出现过眼下这样一个新的关注点:即从原来关注文化引进、文化宣传、文化交流的时代,变而成为关注文化表达、文化逆差、甚至文化赤字的时代。文化宣传是为了让世界了解中国,也是结束冷战之后的中国,对外开放的形势所迫;文化交流是比文化宣传更为开放、也更有自信的性格,更为乐于让世界了解中国(虽然一直是不对等的)。然而,不仅是单纯关注引进的时代已经成为过去,而且是仅仅关注宣传的时代正在地成为过去。不是宣传和交流不再重要了,而是在全球商业化文化生产大潮的面前,中国文化基本属于被动局面。一方面,在全球化大背景下,特别是在中国远期战略目标定位于融入全球经济体系的大格局,中国文化虽向世界推出了和平发展的理念,然而在政经、科技、以及社会发展的文化价值取向上,仍不免由世界体系来决定、来剪裁的总体命运(尽管我们也有自己的理念)。由于经济不平等而带来的文化交流的不平等,由于经济优先而带来的文化滞后,由于现代化进程而带来的文明学习,而连带的文化弱势,已经使中国文化资源的再生产与再创造蒙上不利的阴影,另一方面,更何况西方文化商业大潮的入侵,中国文化守土渐困渐退。因为它的生产自觉、生产能力以及对于受众的关注,一直是远不如美国文化的。有识之士已经意识到问题的严重性:这就是,几乎可以说我们已经处于历史上文化逆差巨大,文化赤字空前的时代,其中标志性的数据之一,即是中国电影与中国出版进出口的大幅度逆差。2
  当然,文化赤字的出现,并不全然是坏事。从积极的方面说,恰恰也反映了中国社会对于来自外部世界的文化产品的极大兴趣与需求。一个富于好奇心、充满热忱的接受新鲜事物的文明主体,一个在众多方面领域具有极强消化能力的文明主体,是上进的、健康的,有朝气的。
  何况,文化全球化,当然不等于文化类同化(homogenization of culture)。来到中国的麦当劳、比萨饼与迪斯尼,已经不是原叶原味的了。文化全球化必然是你中有我,我中有你,不必强分中外。来自西方的文本,只有真正融入中国的社会,才会有生命;而一旦这样,它又很难说没有中国文化的创意了。
  然而,还是有充分理由忧虑。最大的理由即中国文明与文化的创造力弱化的问题。撒切尔夫人关于“中国只出口电视机,而不能出口电视机里的内容”,因而中国没有“文化”的说法,一方面让西方人放心,一方面让中国人窝心:中国文化的创造力在哪里?
  口口声声说中国是四大文明之一,口口声声说中国古代的四大发明对世界做出了重大贡献。但是,现代中国还是一方面确实不断受益于西方文明,一方面又由于文化的建构作用,而不断被西方文明制作成为它最大的受众与“粉丝”,3从而循环往复而为命定的追随者,文化表达中罕见文化大国、文明古国的气象。中国如果不止满足于成为一个硬件加工厂、一个观念跑马场、一个进口文化的消费性格,如果面对商业化与全球化的浪潮不能无动于衷,那么,如何减少文化逆差、更多表现出想像力与创造性,这个问题绝非杞人忧天。

二,文化失衡:当前中国古典文学资源的再生产状况之二
  本土文化所面临的时代困境,还不止于此。另外一个时代特征是:我们时代的本土文化,有新一轮被污化的潜在危险。只不过,过去的专制与左倾的暴力,变化而为后现代思潮、新帝国主义文化生产、以及消费主义商品化、大众文化的软刀子。或者,从一个文化八股的时代,到一个文化失衡、甚至文化恶搞、文化八卦的时代。文化失衡主要是关于文化产品叫座不叫好、文化产品的价值要素与其经济要素失去应有的平衡的概念。最典型的一个例子是张艺谋的《英雄》,一个以好莱坞方式制作有关秦始皇的大片。文化符号的不断解释不断再造是正常的,但是不容讳言,解释与再造的过程,有魔化、丑化,这就是符咒化。我们以《英雄》为例,看看失衡是如何可能的。
  《英雄》歌颂秦始皇,将他塑造成为化干戈为玉帛的英雄。一方面给他一个新的符号,另一方面又给历史真相套上新的咒语。其实文化符咒的做法,一直存在。稍稍有点历史常识的人都知道,在中国历史上,从老百姓到知识人,对秦始皇做的事情都是否定的。但是还要给秦始皇、曹操翻案的,仍有郭沫若之流坠落文人;说我们就是要做秦始皇,秦始皇还只坑了四十万,我们要比他多,也仍有毛泽东之类孤家寡人。解毛泽东和郭沫若的符咒,就要回到历史真相。“仁义不施,攻守之势异也”,司马迁说:“善哉乎!贾生推言之也。”就代表了中国主流知识人的共识。“荆轲虽游于酒人,然其人沉深好书,其所游诸侯,尽与贤豪长者相结”,一句话暗示了荆轲剌秦的思想源头。司马迁笔下的荆轲,真是融注了史家无限的同情。陶渊明为什么那么喜欢荆轲,“其人虽已没,千载有余情”,还不是同一个道理?桃花源世界为什么美好?“自云先世避秦时乱”,“嬴氏乱天纪,贤人避其世”,已经点明了桃源社会的价值源泉。直呼为嬴氏,又跟杜牧《阿房宫赋》中称秦始皇为“独夫”同一口吻。李白也不是一个只知道喝酒的仙人,你看他那样推崇鲁仲连,为什么?“齐有倜傥生,鲁连特高妙。却秦振英声,后世仰末照。”(《古风》)“却秦”一语,正是诗仙与仲连心心相印的特质。鲁仲连“义不帝秦”的理由是,秦是一个弃礼义而尚首功的国家。这都是代代相传的中国文史经典,代表中国文化的正解。
  在中国老百姓那里,孟姜女哭长城的故事,一唱就几千年。谁人逞一己的野心去造长城,是秦始皇;谁人哭倒了长城,是孟姜女。孟姜女的哭声,化而为诗歌、为戏曲、为音乐,为天地之正气,表达民族生命深处的愿望,即孟子所说的“行一不义,杀一不辜,而得天下,皆不为也”(《孟子·公孙丑上》)即决不以社会进步为借口为代价,残害生命,破坏幸福。
  然而《英雄》却以英文单数(Hero)为题目,明显只以秦始皇为真英雄。4导演以大一统为借口,歌颂秦始皇的盖世武功,让争取自由的侠客向他称臣。这里至少有几个问题是可以讲清楚的。第一,天下有道,并不是建立在以宏大目标来压制个人幸福的基础上的。如果是这样,那么,毛泽东的阶级斗争、斯大林的红色恐怖、以及希特勒的纳粹主义,都可以是合理的了。他们的理由越是堂皇,越是具有欺骗性。借为秦始皇翻案,来为宏大目标来压制个人幸福制作合理性,这是《英雄》的政治不正确。第二,说秦始皇代表历史先进方向,这是对历史的公然造假。秦二世而亡,就是最明白不过的事实。英雄的立足点在哪里?古今中外,英雄有一个基本要素,即扶弱打强。恃强凌弱决不是英雄。而这个结构被《英雄》颠覆了,英雄的去英雄化、相对化,正是这个时代的特征。看教科书一方面对文天祥、岳飞等除名,一方面又对秦始皇等造新的符咒,正是后工业文化的配套生产。5

三,文化八卦:当前中国古典文学资源的再生产状况之三
  首先,要对“八卦”作一定义:凡是利用古典文化资源,而颠覆原有的价值,又不具有艺术创造、更不具有思想原创,只有商业目的和游戏动机,格调鄙俗的作品,即属于“八卦”范畴。对中国文学资源的使用中,有时并不严重颠覆中国历史文化常识,并不恶意诋毁中国传统观念与价值,但却对于文学经典加以戏谑、扭曲、调侃,将其有意无意地将其低俗化、甚至鄙俗化。这正是当前流行的所谓文化八卦化。以下列报道为例:
  《水浒传》讲述了3个女人和105个男人之间的感情纠葛;《西游记》里孙悟空偷吃“伟哥”引发一系列尴尬;《三国演义》中的“桃园三兄弟”变成了“长江国际工商管理大学”的营销高手;《红楼梦》里的贾宝玉竟成了“文革”中的造反派,他对贾政的丫环说:“你别跟着我,我要去上网”……《Q版语文》中,司马光砸缸后可以流出来7个小矮人、圣诞老人、机器猫、刘老根、西瓜太郎、流氓兔以及李亚鹏……《背影》中的老爸会唱“快使用双截棍,哼哼哈嘿!”在朝华出版社2005年出版的“逗你玩系列——暴笑无厘头作品”中,《三国志》变成了古典名著的一颗《三国痣》,《西游记》则变成了需要笑声配合的《嘻游记》。6
  新兴文化产业和消费工业迅速发展,极大影响年轻一代。年轻一代不愿捧读六七百页的古典名著,已经不是什么新鲜事。然而,古典深具名气资本,作为名牌有着极高的社会知名度。于是,商家利用受众对于古典名著的认知,随意编一些供人调侃和娱乐的畅销书,不少年轻人就是从这种不负责任的作品中认识了贾宝玉、孙悟空、武松等文学人物,他们所看到的这些人物,简直与名著中的人物风马牛不相及。如果任这种现象蔓延,久而久之,许多人会忘记真实的古典名著,只记得一些被篡改过的荒唐情节。这对于经典教育来说,无疑是一大伤害。
  以《西游记》为例:《大话西游》还算是有后现代的思想追求,然而消费文化与商业大潮之下:
  《西游记》真的成了现代人眼中的一块“唐僧肉”。对于如今的现状,别说吴承恩了,即使孙悟空转世,也自叹不如。有业内人士说:像孙悟空会七

[1] [2] [3] [4] 下一页

 
  | 设为首页 | 加入收藏 | 联系我们 | 友情链接 | 版权申明 |  
Copyright 2006-2009 © www.lsqn.cn All rights reserved
历史千年 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