用户名: 密码:
会员中心 在线投稿
| 网站首页 | 中国历史 | 世界历史 | 历史名人 | 教案试题 | 历史故事 | 考古发现 | 历史图片 | 文化 | 社会
相关文章    
您现在的位置: 历史千年 >> 文化 >> 文化研究 >> 正文
八卦是文化源泉
中国的文化背着“另类”…
以“文化革命”封嘴巴
以“暴民文化”来妖化
再论述“旧文化不能救中…
中国文化强国的起点
向深圳学习创新型文化发…
感受美国博物馆文化:把…
小学文化的高院法官
不要把文化看成贴在城市…
最新热门    
 
秦文化起源及相关问题再探讨

时间:2009-8-8 16:49:24  来源:不详
仰身直肢葬。其中42%的墓随葬陶器为一鬲,33%的墓随葬一鬲一罐,4%的墓随葬一罐,另有少量墓共出有尊、簋和盂。北吕墓地从商代晚期到西周初年的墓葬中 ,仅有BM21随葬一件属于斗鸡台类型的乳状袋足鬲,并共出有尊、盂各1件,其余各墓所出陶鬲均为联裆鬲,共出的陶器有折肩罐和肩部有弦纹的圆肩罐。因原简报未发表各地点的墓葬分布图,因而不能确知BM21在墓地内的确切位置,及与其他墓葬之间在平面上的关系。但从简报所述该墓位于“北山墓地最西 ”,至少可以确认BM21不是杂处于随葬联裆鬲的墓葬之间。从这个意义上讲,北吕墓地应是一处表现出较单纯文化面貌的墓地。
4、扶风壹家堡
    壹家堡遗址包括居址、窑场和墓地几个部分,1986年北京大学考古系发掘所获资料主要是来自居址。原报告将壹家堡遗址分为四期,并认为其中第二期和第四期遗存属郑家坡类型。第四期遗存包括4、5、6三段,年代相当于殷墟文化三期末到殷墟文化四期,即商王文丁到帝乙时期。据孙华《扶风县壹家堡遗址分析》一文,在壹家堡遗址四期遗存中,占主导地位的为郑家坡类型文化因素,同时共存有其他一些文化因素,如双耳乳状袋足鬲(H21:7)为典型的刘家文化因素,而三足蛋形瓮(T31③:41)、素面圆肩罐(T31③B:47 )、素面折肩盆(T31③A:44)等,则或许是来自陕北、河套地区的古代文化因素  。
5、岐山贺家村
    贺家村墓地自五十年代以来已经过多次发掘 ,其中年代相当于殷墟四期到商周之际或西周初年的墓葬主要有1963年发掘的54座墓葬,均为长方形竖穴,大多口小底大,或口底相等,个别口大底小,多有熟土二层台,墓底无腰坑,均为直肢葬。随葬陶器以鬲、罐为主,仅个别墓出有壶、缶、瓮等。随葬的陶鬲中有20%左右为高领乳袋足鬲,其余均为联裆鬲。从墓葬的平面分布观察, 随葬乳状袋足鬲的墓散见于墓地各处。
6、武功郑家坡
    郑家坡遗址包括居址和墓葬二部分,但已发表的材料均来自居址 。因该遗址中出土的大量极具特点的长筒形联裆鬲、绳纹深腹盆、绳纹折肩罐是同类遗存中最具代表性者,从而将这一类遗存命名为郑家坡类型。原报告将其分为早、中、晚三期,在其中期阶段已经出现的属斗鸡台类型的高领乳状袋足鬲,表明在郑家坡遗址的居址中,至少有一段时间,郑家坡类型与斗鸡台类型是共存的。不过在郑家坡遗址发现的基本与居址同时期的墓地 中,墓葬均为长方形土坑竖穴,无腰坑,仰身直肢,随葬器物组合以一鬲或一鬲一罐为 主,陶鬲均为联裆鬲,表现出极为单纯的文化面貌 。
7、武功黄家河
    黄家河遗址包括居址和墓地二部分。黄家河墓地共发现先周时期和西周中期的墓葬49座,车马坑2座 ,黄家河墓地的墓葬均为长方形竖穴墓,口略小于底,有生土或熟土二层台,未见腰坑,人骨葬式均为仰身直肢,随葬陶器为一鬲或一鬲一罐。鬲均为联裆鬲,罐有绳纹折肩罐和肩腹部有弦纹或方格纹的圆肩罐。黄家河墓地所表现出的这些特点是代表了单纯的周人文化,基本是商周考古研究者的共识。
8、武功岸底
    岸底遗址发掘于90年代初期,包括居址和墓地二部分,已经报导的材料均来自居址。据发掘简报,岸底遗址属于先周时期的遗存可分为早、中、晚三期 ,后参加发掘者牛世山又将其分为四期七段,其中第四期(含6、7两段)的年代相当于殷墟文化四期到商周之 际,文化面貌以郑家坡类型典型的联裆鬲、深腹盆和绳纹折肩罐为主,同时亦有斗鸡台类型的高领乳状袋足鬲,以及来自陕北、河套地区北方古代文化的三足蛋形瓮和来自商文化的折腹簋等 。
9、丰镐遗址
    自五十年代以来,以探索西周文化为主要目的,考古工作者在丰镐地区进行了长期的发掘和研究,涉及到大量的居址和墓地。丰镐地区发现的周文化墓葬可分为四期8段,其中第一期第1段的年代为殷墟文化四期 ,另在马王村发现的H11,因其叠压在出有西周时期铸铜陶范的H10之下,因此其年代也可早到先周时期 。丰镐地区先周时期的周文化遗存,除了有大量的联裆鬲、深腹盆等典型的郑家坡类型文化因素外,不仅有斗鸡台类型的高领乳状袋足鬲,还可见到商文化的强烈影响,如墓葬有腰坑、随葬铜器组合为爵和觯、陶器中有殷墟文化常见的折腹簋等 ,表现出较为复杂的文化面貌。
    宝鸡斗鸡台、凤翔西村、岐山贺家村墓地,因没有发现与墓地同时期的居址材料,不能确知居址的文化结构,但从这二个墓地中都是随葬联裆鬲和随葬高领乳状袋足鬲的墓杂处,可以推定居址中也应是二种类型的文化因素共存。在武功黄家河和郑家坡遗址的墓地中,既没有发现同时随葬有联裆鬲和乳状袋足鬲的墓葬,也没有发现随葬不同类型陶鬲的墓葬在墓地中交错存在的现象,都只是发现了随葬联裆鬲的墓葬,应是表现出非常单纯的郑家坡类型文化面貌。北吕墓地的情况应基本同于黄家河和郑家坡墓地。扶风壹家堡、武功岸底都只发表了居址的材料, 文化结构较为复杂, 不能确知在与居址同时使用的墓地 中,是否有随葬不同文化因素陶器的墓葬交错存在的现象。丰镐遗址则不论在居址,还是在墓葬 中,都表现出较为复杂的文化面貌。
    上述各遗址就其文化结构,大体可分为二大类。第一类以郑家坡类型文化为主,同时又包含有斗鸡台类型或刘家文化的因素,主要有宝鸡斗鸡台、凤翔西村、岐山贺家村等遗址;或还同时包含有其他文化因素,如扶风壹家堡、武功岸底、沣镐遗址等,分布于从宝鸡地区到沣镐地区的关中平原中西部。第二类只包括了单纯的郑家坡类型文化,有武功黄家河、郑家坡和扶风北吕墓地,集中分布在周原地区。尽管出现第一类遗址的原因可能会有多种,但都表明到了这一阶段,郑家坡类型与斗鸡台类型、刘家文化间有着广泛的共 处,亦有可能在某些地点发生融合;而第二类遗址的存在则表明,尚有一部分使用郑家坡类型文化的人群尽管在居址中可能与使用斗鸡台类型和刘家文化的人群共处,但在埋入墓地时却与之分离并保持了自己单纯的文化面貌。
    甘谷毛家坪属于先周时期的秦文化遗存只发表了居址的材料,没有见到上述第一类遗址中常见的斗鸡台类型、刘家文化以至于商文化的因素,毛家坪遗址进入西周时期以后的墓葬中也没有见到上述外来文化因素,因此可以推测与一期居址同时的墓地在文化结构上与居址相同。即毛家坪遗址不论在居址中还是在墓葬中,都表现出比较单纯的与郑家坡类型相近的文化面貌。表明毛家坪一期秦文化遗存就其文化性质来说,应属于郑家坡类型,其源头亦应到郑家坡类型中去寻找。
    已有的研究成果表明,郑家坡类型在其早期阶段主要是分布在漆水河下游 ,后向西、向东扩展。在宝鸡地区、丰镐地区都见到以郑家坡类型晚期遗存为主,兼有斗鸡台类型、刘家文化、商文化因素的遗址,除了因有些遗址级别较高而文化构成较复杂外,还有一个很重要的原因,就是郑家坡类型在其向西、向东传播或发展的过程中,与所接触到的其他文化有所交流并产生融合的结果。
   据现有发掘资料还难以判断甘谷毛家坪遗址的级别,但该遗址西周时期以后的墓葬中没有见到随葬青铜礼器的墓葬,随葬仿铜陶礼器的墓葬也只有一座,估计该遗址级别较低。目前也还不能断定在陇东地区是否存在着较高等级的秦文化遗址,以及在这样的遗址中文化结构单纯抑或复杂,但可以知道在商代晚期到商周之际的陇东地区,在毛家坪这种等级较低的秦文化遗址中,是表现出较单纯的与郑家坡类型相近的文化面貌。毛家坪遗址地处陇东,隔六盘山脉与关中西部的宝鸡地区相邻,而毛家坪一期秦文化遗存所表现出的这种文化结构,不是同于距离较近的宝鸡斗鸡台、凤翔西村等遗址,而是隔宝鸡地区与周原地区的黄家河、郑家坡墓地相同。显然毛家坪一期秦文化不是和已与斗鸡台类型、刘家文化或其他文化接触并有所交流或融合后的郑家坡类型有关,而是源自周原地区具有比较单纯文化面貌的郑家坡类型。之所以会产生这种在分布上跨跃地域式的相似,似乎很难用文化的自然传播和扩展的过程来解释,很可能是有一支使用郑家坡类型文化的人群由于某种原因由周原地区向陇东地区迁徙,或者是由于迁徙的时间很短促,以至于来不及与其所遭遇的其他文化发生关系,或者是由于这一支人群具有一定的保守性,以至于在迁徙过程中以及到达陇东地区后,都保持着原有的文化面貌。从这个意义上讲,以甘谷毛家坪为代表的早期秦文化应源于郑家坡类型文化,即起源于先周文化 。



   毛家坪遗址西周时期的秦文化遗存,包括居址和墓葬二部分,《报告》和《探索》对其进行的分期和年代的认定基本是准确的,只是个别单位的年代尚可进一步讨论。M1和M6为毛家坪西周墓葬中年代最早者,原报告将其与沣西张家坡的西周墓葬进行对比后,认定其年代应在西周中期。M1和M6随葬的鬲,大口,腹部圆缓,豆为方折盘,豆把较粗且无棱,罐为大口,圆折肩,或有绳纹等特点,均为较早的特征,分别与沣西张家坡M81、M33的同类器物相近(见图二)。笔者曾将丰镐地区的周文化墓葬分为四期8段,其中张家   坡M8 1、M33二墓归属于二期3段,年代为西周早期的成康时期 。毛家坪M1和M6的年代应与之相当,亦应在西周早期。毛家坪M9原划归于其墓葬的二期3段,年代在西周晚期,只是所出陶鬲肩部明显,大喇叭口罐的口径已大于最大肩径,豆为折盘棱把,与陇县店子M15 所出同类器物相近(见图三)。M15是店子墓地中年代最早者,大体在春秋早期或春秋早中期之际 ,毛家坪M9的年代应与之相当,即已进入春秋时期。因此本文所讨论的毛家坪西周时期秦文化遗存主要包括居址中的H31、LM7和④A以及墓葬中的M1、M2、M6、 M10、M4、TM5、M3等单位。

   甘谷毛家坪西周时期的秦文化遗存,表现出与关中地区西周文化的诸多相似性。毛家坪遗址所出的联裆鬲、绳纹深腹盆、折肩盂/甑、肩部带鸟形扳的绳纹罐(图四,14)等,均与沣镐地区西周时期遗址中所出的同类型器物极为相近(图四,5&a mp;#61485;8),而这些器物正是关中地区西周文化中最具代表性的典型器物。因此有研究者提出,可将甘谷毛家坪西周时期的秦文化遗存称为西周文化的一个地方类型 。另外,毛家坪遗址出土的石斧、石刀、纺轮(图四,912)等与从事农业生产活动有关的工具,其形制亦与关中地区西周文化遗址所出 的同类器物相同(图四,1316),表明二者具有相同的以农业为主的经济类型。在埋葬习俗方面,毛家坪遗址也表现出与同时期西周文化一定的相似性,但同时还存在着某些差异。如墓葬形制虽然都是长方形土坑竖穴墓,有熟土或生土二层台,但关中地区的西周墓葬因受商文化影响在墓底多挖有腰坑并在坑内殉狗,而毛家坪仅有一座墓有腰坑,且未有殉狗(见图五)。随葬陶器都是以一组炊煮器、盛食器和盛水器为基本组合,但西周墓葬在西周中期以前用鬲、簋、豆、罐,而毛家坪秦墓用盆而不用簋,且多为红陶器(参见图二);西周中期晚段以后毛家坪秦墓以随葬鬲、盂、豆、罐为主,其器类组合与西周墓葬相同,但二者在器物的具体形制上却有所区别,如西周墓葬随葬的鬲有联裆鬲、分裆鬲、仿铜

上一页  [1] [2] [3] 下一页

 
  | 设为首页 | 加入收藏 | 联系我们 | 友情链接 | 版权申明 |  
Copyright 2006-2009 © www.lsqn.cn All rights reserved
历史千年 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