用户名: 密码:
会员中心 在线投稿
| 网站首页 | 中国历史 | 世界历史 | 历史名人 | 教案试题 | 历史故事 | 考古发现 | 历史图片 | 文化 | 社会
相关文章    
您现在的位置: 历史千年 >> 文化 >> 文化研究 >> 正文
美国轰炸中国大使馆炸出…
美日印军演欲对中国“东…
中国男色的花开花落
中国第一部男色电影
中国仁义的富商从古至今…
网友坦言中国联通WCDMA…
当中国人的谋略演变为耍…
台湾若想得通 中国当局…
中学课文在以极尽妖魔化…
中国的文化背着“另类”…
最新热门    
 
中国散文翻译的新收获——喜读张培基教授《英译中国现代散文选》

时间:2009-8-17 11:31:54  来源:不详
著《英语声色词与翻译》中就对这种“实基合用式”在理论上进行了概括。这是以英语为母语的读者较为习惯并乐于接受的英语色彩表达法。
  “昨晚上甜蜜的私语,今朝的冷清的露珠”这诗一般的语言也被译者译得很到位。“Last night’s whispers of love;this morning’s drops of cold dew...”两个英语并列词组在结构上前后完全对称,与原文形似,并有同样言外之意,可称其为内容与形式有机结合的不可多得的一例。此外,译者用了“增益”“删略”互补的手法,译出了文中所“无”,如“love”;又割舍了文中所“有”,如“甜蜜的”,在潜层语义上实现了更完美的“统一”。
  《路畔的蔷薇》中“花瓶我没有”一句译成“I have noflower vase.”也是无可非议的,但没有“Flower vase Ihave none”感情色彩那么浓或文学性那么强。张先生的这种译法不仅做到了与原文信息“等值”,而且连语序与原文都基本一致。译者若不非常熟悉none有时可作形容词用以及“宾语+主语+ to have+none”这种句式,就不可能有这种与原文维妙维肖的译法。
  《夕暮》结尾一句是“‘今年的成绩真好呢,竟养大了十只。’欢快的音波,在金色的暮霭中游泳。”原文没有“施主”,但译成英文时译者为其增添了beamed my wife等英文字样。这种“无中生有”是有充分根据的,因为文章开头有“我携着三个孩子在屋后……”等“伏笔”在先,把鸡养大的非他的妻子莫属。可见,译者在翻译的实践中决不是只在句子层面上“对译”,而始终注意把握“全局”,着意通篇的信息的转换。这就从根本上杜绝了望文生义。该句中有“游泳”等字样,一般译者无疑会同swim产生联想,而张先生却总是能跳出表层语义的局限进入潜层语义中来,力求译出原文的精神实质: The joyous sound wave drifted through the goldenevening mist,即使我们把该译文再回译成中文“欢快的声波在金色的暮霭中飘荡”,同原文比也毫不逊色。
  “许久储蓄在心里的诗料,今晨在理发店里又浮上了心来了。——”这是郭沫若《白发》一文的首句,开门见山地点出了作者写作动机,其中关键词为“诗料”。因为通篇讲的是作者对一位“年青的,年青的远隔河山的姑娘”为其理发时“拔去了一根白发”后的感情经历,为此将其译为poetic emotion显得很得体,如译成“poetic material”便有伤大雅;全句的译文My long pent_up poetic emotion emerged again this morning at a hairdresser’s也很简练,把“储蓄在心里的”较长的定语浓淡缩成意为“心扉封闭”或“被压抑”的pent_up也很经济实惠又形象逼真。把“远隔河山的”有意淡化为of the distant land也很不俗,不然“mountains”“rivers”通通直译出来必然使句子变得很臃肿,甚至言不及义。“你的慧心替我把青春留住了”句中的“慧心”颇不好译。中国人常有“慧眼”“慧心”之说,“慧心”原是佛教用语,指能领悟真理之心,英文中没有十分贴切的对应词,译者将其“模糊”处理译为feeling heart,颇有见地。
  《水墨画》这篇

上一页  [1] [2] [3] [4] [5] [6] [7] 下一页

 
  | 设为首页 | 加入收藏 | 联系我们 | 友情链接 | 版权申明 |  
Copyright 2006-2009 © www.lsqn.cn All rights reserved
历史千年 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