用户名: 密码:
会员中心 在线投稿
| 网站首页 | 中国历史 | 世界历史 | 历史名人 | 教案试题 | 历史故事 | 考古发现 | 历史图片 | 文化 | 社会
相关文章    
您现在的位置: 历史千年 >> 文化 >> 文化研究 >> 正文
浅探传统道德文化对法律…
论我国传统道德文化的历…
儒家道德文化与深圳特区…
群众文化实现可持续发展…
打造特色公益文化品牌之…
中国传统文化之文化科学…
如何以科学发展观引导“…
浅议新时期我国消费文化…
谈信息技术对大众文化全…
经济全球化进程中民族文…
最新热门    
 
公众文化发展模式实证研究

时间:2009-10-26 10:54:47  来源:不详
信息资源共享,建立网络平台,利用现代媒体为公众提供文化服务;发掘非物质文化遗产,充分开发廊坊的历史文化资源;在节假日组织大型系列文化活动;发展社区文化。在非市场领域,公众自发组织的文化活动,展现出一道独特的风景。自发文化活动形成很多兴趣团体,最突出地表现为广场文化,形式多样、参与人群广泛、时间自由且跨度大,极大地丰富了广大公众的文化生活。在市场领域,廊坊市政府及文化部门重视发展文化产业,通过由专家组建领导小组、深入各县深入调研、广泛征集文化创意产业项目、到发达地区学习考察、推介招商等多种方式探寻高品质的文化产业项目,并力图借势京津,发展出自己的特色。
  在廊坊市公众文化发展取得成绩的同时,也存在一些问题。首先,政府主抓非市场的公众文化活动难以成为公众日常生活组成部分。几乎所有的大型公益文化活动都由政府出面组织,每次要耗费大量人力、物力、财力,所以不宜经常进行,导致文化活动多年延续围绕春节、国庆两大节日进行的状况,最多是在进行大型会展或重大活动期间添加节目,中间常出现断点。而公众文化不仅需要在节庆日使公众享受文化权利,更主要的是在日常能够得到文化娱乐。其次,政府搭建的公益文化平台多属于响应政策,主动创新少,落实不力。在上述的五个平台中,只有第四个平台—在节假日组织大型系列文化活动是在传统的基础上进一步完善,其他平台因为需要地方政府或社区来投入人力、物力的支持,考虑到各地经济、人员等条件各有不同,市、区政府难以进行强行规定,因而缺乏实质性进展。再次,公众自发活动场所不足。由于绝大多数社区不能提供活动室,所以广场成为公众文化的主要场所,但在文化休闲的高峰段,由于场所有限,广场常常出现人满为患的现象,难以保证公众的安全和休闲的质量。第四,纳入商品经济领域的文化娱乐市场泛娱乐化倾向比较严重,缺乏品质上的引导,管理不够严格和规范,经常出现同质竞争,有时还会引发恶性事件。第五,文化产业部门不能做到有效的资源整合,难以形成规模效应,造成消费人群大量外流,严重影响本地经济的发展。

  符合城市特色的公众文化发展模式构建
  
  首先,非市场领域的公众文化活动要充分发挥政府和民间组织各自的优势,形成以日常活动为主,以节假日活动为辅的局面,引导公众逐步提高文化素质。公众之中不乏各种兴趣爱好者,他们缺乏的常常是展示和提高爱好的机会。因此,政府应建设更多的广场和活动中心,为广大公众提供足够的文化活动场所,让他们可以彼此交流、展示和提高。并根据公众要求,增建图书馆、增加馆藏,丰富博物馆馆藏,建设科技馆等等,满足公众需要。政府还可以和文化公司合作,政府的常态或临时活动都可以进行委托,文化公司可以向社会广告招商,这样既减少了政府的工作量,又拉动了文化产业的发展。政府还要善于以网络和其他媒体为窗口,传播和开展文化活动,同时引导公众整体文化素质向高品质发展。
  其次,市场领域的公众文化活动要依照廊坊自身特点,建立以健康娱乐为主、品质高尚为辅的引导性文化产品消费结构。廊坊存在历史虽然久远,但文化底蕴并不深厚,再加上廊坊建市时间短,因此,绝大多数公众的文化欣赏水平倾向于大众化、通俗化,以娱乐为主的消费主义仍是主要倾向。鉴于此,廊坊不适合建设大型剧院、音乐厅等文化设施,而更适合于娱乐性主题公园、歌舞厅、音像制品和电子网络市场的发展。
  再次,充分挖掘和利用资源潜能,建立服务本市、吸纳京津的文化消费人群结构。众多廊坊公众都已经养成周末游和假日游的习惯,但消费地通常是京津或其他省市。资源挖掘要本着“土新结合”的原则。“土”指的是

上一页  [1] [2] [3] 下一页

 
  | 设为首页 | 加入收藏 | 联系我们 | 友情链接 | 版权申明 |  
Copyright 2006-2009 © www.lsqn.cn All rights reserved
历史千年 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