用户名: 密码:
会员中心 在线投稿
| 网站首页 | 中国历史 | 世界历史 | 历史名人 | 教案试题 | 历史故事 | 考古发现 | 历史图片 | 文化 | 社会
相关文章    
您现在的位置: 历史千年 >> 文化 >> 文化研究 >> 正文
浅论《桃花源诗并序》的…
浅论犹太民族“犹太性”
浅论戊戌时期不缠足运动…
论梁衡人物散文独特的艺…
浅论《三国演义》中的术…
浅论境界、意境与意象
浅论杜甫和白居易诗中的…
浅论刘少奇对知识分子阶…
浅论中国传统文化对经济…
中国散文翻译的新收获—…
最新热门    
 
浅论散文的艺术形象

时间:2009-11-10 11:12:13  来源:不详
复于散文是表现主体人形象为已任这一基本命题。总之.散文是喷出来的,是从作者血管里喷出的,是从作者胸膛里喷出来的。

    二、作为主体人格对象化的客体生活形象
    主体感受的获得是主体心理作用于客观事物的结果,因此,作者在抒写心灵感受的时候,就离不开感受到的具体事物.把相关的事物作为情感的载体和人格的具体化对象化,使主客体在作品中有机地融合在一起,“散文重在‘神真’,也重‘形美’。它往往需要通过绘形以传神。这里所谓形即客观事物的外表、外部形态;所谓神即客观实体的气质、情状、内在精神、亦即内质’,,。注重对客观生活形与神的表现,同时也是为了透视出作者内在的神—精神、气质、情趣、情感等。所以,我们阅读优秀的散文作品的时候,常常会看到跳动着主体情思的生动具体的客体形象。如张洁的散文《拾麦穗》,作品中那个拾麦穗的小姑娘(几十年前的作者),充满幻想、无真无邪、一晕一笑呼之欲出,如在目前。那个饱经岁月风霜挑担卖糖的善良的老汉,他的容貌、他的神态、他的心灵,形动神现、过目难忘。小姑娘与老汉的交往如天国的童话,体现了多么纯净的真诚。又如马丽华的散文《西部开始的地方》,作者以藏北高原及那里的牧民生活为审美对象,向我们展示了“平均海拔五千公尺以上,阔达60余万平方公里”这块神奇土地上的人情物貌。这“更加高拔、寒冷”常人难以想象的冰峰雪地,对于当地牧民来讲,“不仅是他们的生息之地,还是精神和情感的寄托之所”,世世代代的藏北牧民生活在怎样的一块严峻的土地上啊!然而,那一个又一个美丽动人的山的神话、湖的神话成为他们的精神支柱,支撑起了一个民族,支撑起了严酷的自然和历史的现实和苦难!可见,作者“生动的形象描绘”。和“叙事与抒情的艺术画面。”、赋予了散文客体以具体可感的形象,同时,也可以看出散文作品中的客体形象具有相对独立的意义。一些现当代散文作家,在散文创作中追求意境的创造,或触景生情、或融情于景、情景交融,也从一个侧面说明了客体形象的存在和相对独立的意义。一篇成功的散文作品,就是绝对的主体感受与相对客体形象融汇成的有机整体。
    散文客体形象的随“意”性、决定了客体形象的多种形态。由于散文是以展示主体人格、抒发主体感受为核心的,凡与主体感受密切相关、能突出主体感受的事物,都可纳入到一篇散文中。它不受故事情节完整性的限制,也不受典型性格的制约。散文历来被人们称为“拿得起放得下、灵活性很大的”。文学样式,取材十分自由。所以,散文的客体形象呈现出多种多样的形态:或者由一人一事一物一景为主构成;或者由多人多事多物多景构成。后者往往是由主体感受贯穿起来的一个形象链条。如巴金的《怀念肖珊》、何为的《第二次考试》、李佩芝的《小屋》、汪曾棋的《桃花源记》,分别都是由一人一事一物一景为主构成的。王英琦的散文《一个小镇》,则是由众多的人事物营造的艺术整体。开篇说“我常常执拗地思念着一个小镇……”,原因是:六八年十五岁的“我”被下放到农村接受再教育,离村只有一里的小镇“深深吸引了我”,“小镇虽不大,却沸沸腾腾,热热火火,挤满了扛麻袋、挎篮子、赶牲口的庄稼人。十几家‘林家铺子’似的小店集中在一起,倒也招人看。最显眼的要称那些摆零食的摊的了,什么糕呀饼、绿豆丸子、糖葫芦、五香豆、芝麻糖—应有尽有,惹人嘴馋”。接下去作者分别写了四个人:热情开朗的表婶,慷慨善良的卖绿豆丸子的“孤照老人”徐大爷,“厚道”的秃头老光棍剃头匠二秃子,天真勤劳追求美好

上一页  [1] [2] [3] [4] [5] [6] 下一页

 
  | 设为首页 | 加入收藏 | 联系我们 | 友情链接 | 版权申明 |  
Copyright 2006-2009 © www.lsqn.cn All rights reserved
历史千年 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