用户名: 密码:
会员中心 在线投稿
| 网站首页 | 中国历史 | 世界历史 | 历史名人 | 教案试题 | 历史故事 | 考古发现 | 历史图片 | 文化 | 社会
相关文章    
您现在的位置: 历史千年 >> 文化 >> 文化研究 >> 正文
杂剧《西游记》思想内容…
论元杂剧中的一处错误
阐述合生与唐宋伎艺及杂…
我们读到的是“元”杂剧…
《再生缘》杂剧作者考辨
杂剧的成熟以及与散曲的…
元杂剧中张飞、李逵形象…
近代传奇杂剧的嬗变
元杂剧的“宾白”与“表…
最新热门    
 
元杂剧传奇英雄形象硇类型及其文化措征

时间:2010-3-24 11:34:19  来源:不详
宋江、鲁智深抢走,并拿出红绢褡膊为见证时,便怒气冲天地回山追查,他大怒,就砍倒杏黄旗,大闹忠义堂,为的只是对人民的同情。所以孔子说“仁者,必有勇;勇者,不必有仁。”(《宪问》)仁是最高的道德表现,是不断企及的理想和目标。
  3.忠信之义
  在中国文化、尤其是儒家思想中,义是一个很重要的范畴。义的观念对塑造中国人的道德直觉起了很重要的作用。早在《礼记 -中庸》中就有:“仁者人也,义者宜也”的论述。段玉裁《说文解字注》:“义,善也。引申之训也。从羊者,与善、美同意。”孔子说:“君子义以为质”,(《论语·卫灵公》)“君子义以为上。”(《论语·阳货》)就是讲君子应该把义放在个人道德修养的首位,并作为本质内容。
  民间受孔子正统道德观的影响,把主要作为个人道德修养的内容的“义”在生活中具体化为特别强调人与人之间的相互扶助以及知恩图报的原则。元杂剧中许多三国戏所表现与弘扬的就是义的道德标准,杂剧中的关羽就是“义”的化身,他不为曹操的高官厚禄所动,最终演出“挂印封金”、千里走单骑的壮举,体现了“义”这一道德原则在封建社会中之价值。 
  水浒戏也对义给予了充分的肯定。“替天行道”的政治口号本身就认为梁山好汉所从事的是一种义举,梁山事业的凝聚力就是义气。《单鞭夺槊》中在原来的主人刘武周死后李世民来劝降时,坚持要为其先主服孝三年,以“尽君臣礼”。既是忠的体现,又是内在的义的道德标准的外现。归顺李世民后,他发誓:“我必然舍这一腔热血,为国家出力”,也是出于感激李世民对他器重的义举。
  元杂剧中所描写的这一切,对于市井读者却有很强烈的吸引力,因为这种道德是他们在生活中所崇尚的。关羽后来成为“伏魔大帝”、“关圣帝君”,固然与统治者要求人民效忠有关,却也离不开民间从自身的观念出发的理解。
  结语
  元杂剧的作家们把英雄的理想精神和人格魅力融会于对生活的哲理思索之中,以英雄形象引导读者和观众主动走进现实生活,去感悟生命的意义,更多地以理性的认识去剖析正在经历的生活的品质,去思索英雄人物悲壮生活历程中所容涵的丰富深刻的社会内容和人生、人性、人道的情感体验,从而激发读者以潋隋、灵感和理性浇灌出生命之花。
  参考文献:
  [1]丘振声.三国演义纵横谈[M].台北:晓园出版社,1991.
  [2]顾宇倩.元杂剧中三国戏艺术管窥[J].扬州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1997(6) 
  [3]王力.王力古汉语字典[M].上海:中华书局,1983

上一页  [1] [2] [3] [4] 

 
  | 设为首页 | 加入收藏 | 联系我们 | 友情链接 | 版权申明 |  
Copyright 2006-2010 © www.lsqn.cn All rights reserved
历史千年 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