用户名: 密码:
会员中心 在线投稿
| 网站首页 | 中国历史 | 世界历史 | 历史名人 | 教案试题 | 历史故事 | 考古发现 | 历史图片 | 文化 |
相关文章    
您现在的位置: 历史千年 >> 文化 >> 文化研究 >> 正文
论隋炀帝在隋唐诗风嬗变…
祖庙东华里历史文化街区…
“西花厅记忆摄影展”记…
贾樟柯开始新的电影表述…
曹操高陵考古队:随葬猪…
学者:挽救中国少数民族…
《西游记》演绎历史:李…
学者谈历史剧:为追求真…
国家重大历史题材美术创…
海口立法保护历史文化名…
最新热门    
 
重构历史与建构文化身份——浅析台湾原住民论述的文化策略

时间:2010-8-21 11:15:50  来源:不详
论文关键词:文化身份;重构历史;口传文学;传承
 
  论文摘要:台湾原住民文学围绕着建构文化身份进行多种尝试,重构历史是其中一个重要途径。原住民论述通过重构历史,力图清除强势文化的歧视,夺回历史阐释权。在重构过程中,口传文学由于其有助于原住民族传统的接续,与部落记忆的有着密切联结,也有助于文化身份的定位与认同等因素,被原住民论述确认为重建历史的一个重要手段。但是在建构过程中,也出现了如何延续传统与面对现代冲击的两个难题,而更为艰难的是将历史与现实沟通,从历史重构中找寻原住民族文化身份定位,重建原住民族的自信心。
 

  台湾原住民论述在1980年代兴起后,一直是台湾社会思潮里的重要一支。日本学者甚至断言:“台湾原住民文学在台湾的文学范畴中获得不可动摇的地位,进一步成为一门专门的学问被广泛地多方讨论。”因此,对其进行辨别与梳理将十分有助于对台湾当代思想的深入理解,并从中把握到台湾当代知识分子的思想动向,捕捉台湾喧嚣世界里的一缕清音。
 
  在台湾原住民论述里,关注较多的是文化身份问题。如何认识文化身份,如何去建构文化身份一直是台湾原住民知识分子所积极探求的问题。斯图亚特·霍尔说过:“文化身份是有源头、有历史的。……身份绝非根植于对过去的纯粹‘恢复’,过去仍等待着发现,而发现时,就将永久地固定了我们的自我感;过去的叙事以不同方式规定了我们的位置,我们也以不同方式在过去的叙事中给自身规定了位置,身份就是我们给这些不同方式起的名字。……它总是由记忆、幻想、叙事和神话建构的。”文化身份的复杂性决定了台湾原住民知识分子对文化身份多元定位。例如一些原住民知识分子就提出以语言为主体进行重新的反思与建构,而文化身份的历史定位则是重点被关注的。原住民知识分子重新开始审视自己的历史,发现原住民历史不仅是空白的,而且长期被“污名”。为了使自己的族群正视历史,也为了更好地与其他族群进行平等的沟通,进而增强原住民族群的自信心与凝聚力,原住民族的历史必须被重新建构起来。只有这样,原住民族的文化身份才能自信与强健地得到定位。
 
  一、不可剥夺的历史阐释权与重建文化身份
 
  原住民族的文化身份既然是根基于历史,那么其内容是否反映了原住民族的真正现实就最为关键。但是原住民知识分子发现,在强势文化书写那里,原住民族的历史只是被征服的历史,被污名的历史,例如长期被视为野蛮象征的出草文化。日据时期台湾的原住民的出草文化被形容为“凶暴、猛恶”,日本的人类学者描述其习俗野蛮、进化缓慢,以此为理由强制推行日本文化;而国民党时期则以知识权力污名原住民,最突出的就是宣扬“吴凤舍生取义”的历史神话,以此建立原住民野蛮无教的形象。此外,还有用“番”等词来代指原住民,本身就是一种强势文化的浓重歧视语言。诸如此类的历史污名再加上原住民族的口传历史的传承较为艰难,造成了原住民族对自身文化的记忆残缺破碎,甚至当原住民试图认识自己历史的时候,也只能接受强势文化所阐释的历史,这必然无法寻找自我的认同。原住民的文化身份主体位置也就无从定位。
 
  那么历史应该由谁来诉说与阐释?强势文化一直把持的历史阐释权是否就是正当与合理的?刘登翰等人主编的《台湾文学史》里肯定了原住民族自我书写的重要意义:“以前的汉族作家的作品,尽管也以各种角度反映了高山族的生存环境和生活情态,但毕竟只是一种外部的观察,唯有高山族本身作家的作品,才是一种内部的观察,才能

[1] [2] [3] [4] [5] 下一页

 
  | 设为首页 | 加入收藏 | 联系我们 | 友情链接 | 版权申明 |  
Copyright 2006-2010 © www.lsqn.cn www.lsqnw.com All rights reserved
历史千年 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