用户名: 密码:
会员中心 在线投稿
| 网站首页 | 中国历史 | 世界历史 | 历史名人 | 教案试题 | 历史故事 | 考古发现 | 历史图片 | 文化 |
相关文章    
您现在的位置: 历史千年 >> 文化 >> 文化研究 >> 正文
浅谈体育文化的全球化与…
浅析阿多诺大众文化批评…
开启英美文化的钥匙
影视文化对大学生价值观…
阿多诺的文化工业批判思…
文化批评:八成人“提笔…
三俗高雅文化皆尴尬  形…
试论文化工业理论生成的…
浅论约翰·费斯克的大众…
文化工业:虚假的同一性
最新热门    
 
大众文化视域中的“文本空白

时间:2010-10-12 11:41:13  来源:不详
带有两个旧有的含义:低等级的作品(区别高等品位)和刻意炮制出的博取欢心的作品(以别于民主新闻的大众新闻)。的确如此,雷蒙·威廉斯的观点对当前中国的文化研究也大有借鉴意义。从这点出发,我们能更为准确地理解大众文化的意识形态性,也能更好地理解在此种环境中大众的不自由性。大众在这些强势话语面前究竟有多少话语言说呢?而这种强势的话语究竟又存在多少“空白点”来让大众去尽情的填充呢?答案显然是否定的。

    法兰克福学派认为商品的拜物教导致了文化产品的同质,启蒙的原则和商品拜物教都剥夺了人的主体性,而这种失去了主体性的人就是大众,文化工业是一种虚假的启蒙,文化工业进行有计划的文化产品生产,电影电视都是商业的产物,文化工业不存在真的差异,所谓的差异仅仅是表象,来欺骗大众,文化工业体系中,大众完全被剥夺了主体性和反抗性,导致了对文化工业的绝对认同,大众在文化产品面前是没有积极性、主动性和选择性的,只是被动的接受文化工业的欺骗,在看电影时只能够匆忙的接受电影传达的信息,持久的思考是不存在的。电影是以仿真的真实出现在大众面前,大众把电影当作了真实存在的东西,大众的想象力消失了。
    而文化的同质性导致了大众的被动接受,这实际是艺术产品的真正风格消失了,机械复制下是没有真正的艺术产生,经典艺术的独特性消失了,同质成为当前文化产品的最大特色。而对文本的填充是在对话和反抗中才能实现的,大众文化的同质性和单向接受性决定了这种填充已不再存在。
    当然,虽然文化工业来势凶猛,但我们也不能仅据此就得出观众彻底“失语”的结论,这种灰色的论调并不可取。我们看到的是研究者在对大众文化正视的同时,也努力寻找切实有效的方法来解决文学边缘化的间题。笔者相信,只要大众提高了自身的文化修养,认真体验着生活的真切感受,提高自己的鉴赏能力,是能够在文化工业面前重获自身的“话语权”

上一页  [1] [2] [3] [4] [5] 

 
  | 设为首页 | 加入收藏 | 联系我们 | 友情链接 | 版权申明 |  
Copyright 2006-2010 © www.lsqn.cn www.lsqnw.com All rights reserved
历史千年 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