用户名: 密码:
会员中心 在线投稿
| 网站首页 | 中国历史 | 世界历史 | 历史名人 | 历史教案 | 历史故事 | 考古发现 | 历史图片 | 文化 |
相关文章    
您现在的位置: 历史千年 >> 文化 >> 文化研究 >> 正文
浅析全球化背景下国际新…
论析中西价值观念差异与…
论析心理原理在广告传播…
论析文化势能与跨文化广…
论析植入式广告与拟态环…
论析现代社会的参与型政…
论析新媒介对渝东南少数…
论析唐宋文化传播机制及…
论析跨文化视野中的我国…
论析体育文化传播的现状…
最新热门    
 
论析新闻媒体与公共领域构建

时间:2011-01-03 13:47:45  来源:不详
的公共政策问题。在媒体未批露之前,虽然也有很多人见到,但都未提出质疑,所以有专家认为这是一个典型的“公地悲剧”;在媒体采取新闻与评论相互推进、平衡报道各方的观点等有效措施介人以后,圆明园防渗工程从叫停到听证、环评、评审直至最后决策,管理部门践行了当初“全过程公开透明,公众广泛参与”的承诺。 
    二、新闻媒体构建公共领域的现实意义 
    通过上述分析,我们看到:“圆明园事件”中,新闻媒体通过传递信息和整合意见,增强了不同群体之间的沟通,促进了社会融合和社会谅解,这印证了笔者所言的“使得公民、传媒、政府三者之间能形成及时的、建设性的互动关系,从而推进公共政策的制定、执行、修正等过程环节趋向透明和公开”。但有否“维系民主和法治、促进政治文明建设”呢?笔者以为,由于可以推动决策理念的更新和推进公民文化的建设,这一更高层次的目标亦可达到。 
    1、推动决策理念的更新 
    由于公共领域原则上向所有公众开放,它的一部分由各种对话或讨论组成;因而可以形成“公共意见”( public opinion ),以监督国家权力并影响公共政策。此次事件中,经由媒体的连续报道和组织讨论,公众不仅议论有关决策的失误,更群策群力地探讨如何避免失误,在一定程度上促使管理部门开始更新决策理念。 
    一是“圆明园事件”被广泛披露后,主管的海淀区政府表示“正在建设圆明园问题新闻发布制度,将定期向媒体发布有关圆明园保护和整治的信息”。这在一定程度上意味着决策部门将逐渐改“谋”与“断”一步到位的政策制定模式,为“谋”与“断”的适当反复。囿于某些传统思维的影响,不少公共决策的制定往往存在一个有严重瑕疵的“路径依赖”,即一项决策的出台,往往遵循“设计一宣布一辩护”的模式。建立在这种模式基础上的决策如果合情合理则皆大欢喜;但一旦有任何闪失则可能会一错再错,因为不少决策者出于维护自己决策尊严的本能可能会极力辩护,拒绝修正。“圆明园事件”就是一个绝好的例证:当初决策草率以及被曝光后园方态度强硬的反驳,一幅决策悲剧流水线被清晰展现。 

    二是在当前公共决策日益倚重专家的评价和判断时,由于“圆明园事件”中所展示的专家意见分歧严重,决策部门开始正视专家群体文化和价值分裂这一事实。如清华大学的环评报告出台后,由于报告主要是水利专家从技术角度论证防渗是否可行,有文物保护等领域的专家强烈反对,于是环保总局表示“将尊重环评报告,不过还要听取更多专家,更全面的意见,作出决定”。控制论专家维纳曾说:“还有一种比‘懂得如何做’更加重要的品质……这个品质就是‘懂得做什么’,我们不仅据此来决定如何达到我们的目的,而且据此决定我们的目的是什么。因此,有关管理部门在决策中开始注重听取不同领域专家的意见,意义深远:即在公共决策中,如何兼顾工具理性和价值理性?对一个重大的公共决策而言,不仅需要回答“能不能够”,更需要回答“应不应该”。这一观念的转变极富现实针对性:半个世纪之前C·P  ·斯诺在《两种文化》中就曾言,由于专业分化和学科壁垒,科技知识分子和文科知识分子越来越成为两个语言不通、价值不同、难以

上一页  [1] [2] [3] [4] [5] [6] 下一页

 
  | 设为首页 | 加入收藏 | 联系我们 | 友情链接 | 版权申明 |  
Copyright 2006-2010 © www.lsqn.cn www.lsqnw.com All rights reserved
历史千年 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