用户名: 密码:
会员中心 在线投稿
| 网站首页 | 中国历史 | 世界历史 | 历史名人 | 历史教案 | 历史故事 | 考古发现 | 历史图片 | 文化 |
相关文章    
您现在的位置: 历史千年 >> 文化 >> 文化研究 >> 正文
简论影视作品中的中国文…
简论中国文化的特殊性及…
传承 融汇和开拓——简…
简论网络广告的信息传播…
论梁衡人物散文独特的艺…
由上博《诗论》简论“文…
简论“诗亡”与“《春秋…
简论《三国演义》传播研…
简论传播视野中的《三国…
楚风北袭与北学南渐——…
最新热门    
 
简论梁漱溟的中国文化现代化模式

时间:2011-01-15 15:25:27  来源:不详
  梁漱溟的文化哲学就其总体而言无疑是主观唯心的,但是,我们不能因此就予以简单否定,而是要具体分析,这种分析对我们文化的现代化研究有所启迪。梁漱溟的“文化三路向”说认为“意欲”决定人的生活和人的文化,这当然是主观唯心论,但是在方法论上有所突破。当五四时期绝大多数文化论者还停留在例举一串截然不同的东西文明表面现象时,梁漱溟却以独具的敏锐思维力透众多杂乱的文化现象,从生活态度根本精神着眼,把中西文化把握为三个有机的整体加以研究,知其然更知其所以然,不能不说有独到之处。梁漱溟对科学与民主“这两样东西完全承认”,认为“所有西方文化的特长都尽于此”。但是,他又感到这四五年来,大家只把科学方法、德漠克拉西的精神说来说去,可是如何引进到中国来并没有解决。他认为引进西方文化,不能简单搬运、摹取它的面目,必须从根本上从它的路向、态度人手。他说:“考究西方文化的人,不要单看那西方文化的征服自然科学、德漠克拉西的面目,而须着眼在这人生态度生活路向。这种认识是深刻的。我们引进外国文化,绝不能生吞活剥地照搬,必须根据我国社会发展的需要、必须与我们民族的传统文化结合起来才能行得通。那么具体应该怎么做呢?梁漱溟提出了中国文化现代化的模式和道路。

  二、中国文化的现代化模式
  梁漱溟生活在20世纪的中国,深切感受到西方文化的挑战和“中国向何处去”的迫切问题。他深知,中国必须走向现代化,但中国的现代化并不等于西化。他不同于西化派和国粹派,也不同于早期的马克思主义者。他一方面认同传统文化,一方面迎合西方思潮,提出了他的文化现代化模式,力图以儒家精神为主体,来吸收、融合、改造西方近现代的思想文化,找出一条使传统中国文化通向现代化的较平稳的改良道路。
  梁漱溟首先提出他的文化现代化的理论模式:“中国固有精神与西方文化的长处的沟通调和”。“对于西方文化是全盘承受,而根本改过;就是对其态度要改一改。批评的把中国原来的态度重新拿出来”。他对西方文化“全盘承受”的是西方科学、民主精神,要“改一改”的是西方人追求物质满足的人生态度,因为“那西洋人从来的人生态度到现在已经见出好多弊病”,不能无条件“不知拣择”地“原盘拿过来”。对中国文化“重新拿出来”的是孔子本来提倡的“阳刚”精神,“批评的”是对孔家精神的历史扭曲。可以看出,梁漱溟给世人提供的就是利用西方文化中民主与科学的形式,填上中国传统文化的内容,这是一种新的中体西用论。他自认为其文化模式因吸收了科学与民主而高于国粹派;因保留了中国文化的根本精神而强于西化派;又因其内容与形式相统一而不同于将中西不同精神相融合的调和派。他反对调和派,但他的模式又何尝不是一种折中调和?只不过变了一个花样。
  梁漱溟决非书斋里的学者,他是为“生活”和政治而搞学问。为了实现他的文化现代化的理论模式,他还提出了实践模式。他认为解决中国文化困境的途径,是他所绘制的乡村建设的蓝图。他预言这一包括经济、政治和社会革命等广泛内容的计划,将创造一种前所未有的新文化,他还在山东等地进行了实验。他的乡村建设图式是这样的:基本组织形式—乡约;乡约的行政组织—乡农学校;乡约的经济组织—生产合作社。他试图通过这些组织形式把现代化运动(民众动员、政治参与和经济发展)与保留传统的中国社会组织中的伦理关系(亲密的小团体和人类情感)结合起来。他也和其他维新改良人物一样,曾倾慕西方的议会制,但他讲求调和和谐的儒家立场,厌弃西方政权的尔虞我诈、争权夺势,而给他的组织罩上浓浓的道德教化氛围。
  梁漱溟也不相信凭借纯粹的道德力量就能创造和保证新

上一页  [1] [2] [3] [4] [5] [6] 下一页

 
  | 设为首页 | 加入收藏 | 联系我们 | 友情链接 | 版权申明 |  
Copyright 2006-2010 © www.lsqn.cn www.lsqnw.com All rights reserved
历史千年 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