用户名: 密码:
会员中心 在线投稿
| 网站首页 | 中国历史 | 世界历史 | 历史名人 | 历史教案 | 历史故事 | 考古发现 | 历史图片 | 文化 |
相关文章    
您现在的位置: 历史千年 >> 文化 >> 文化研究 >> 正文
试析WMA:中国文化产业的…
试析当代中国文化转型的…
试析典籍英译与文化意识…
试析“温情与敬意”的大…
试析韩剧热见证中国文化…
试析从中国文化失语症反…
试析发展中国文化产业提…
试析妇女为本——反家暴…
试析安徽省城乡信息化水…
试析从跨文化交际中的文…
最新热门    
 
试析从《中国文化与基督教的冲撞》译瑕看翻译的难度

时间:2011-01-19 01:15:17  来源:不详
字。他在“译者后记”中解释说:“我用了‘试译’二字,也只是表明我没有翻译这书的能力。从这译稿连我自己也看得出我缺乏驾驭文字的才能,我没有能够忠实地表达愿意,也没有能够传达原文的音乐美。”著名的美学家、翻译家朱光潜先生在译完《歌德谈话录》后也说,歌德在思想上和语言表达上都是亲切具体、平易近人的,所以翻译他的作品比翻译黑格尔的作品更为容易。但这并不是说译者在工作中没有遇到困难,困难首先在于歌德学识渊博,译者经常感到知识有限,不能完全掌握。朱先生曾说:译者所追求的目标只有两条,一是忠实于原文,二是流畅易读。但实际能做到的与理想还是有些差距的。朱先生一生翻译了许多外国文艺理论方面的名著,只要看内容丰富的注解和“译后记”,就足见朱先生何等严谨。再如翻译家杨宪益先生,一本《译余偶拾》就足可以反映出杨先生在从事翻译时涉猎了多么广泛的内容。因此,每一名翻译者都应学习巴金、朱光潜、杨宪益等老一辈翻译家一丝不苟的精神,同时要加强自身文化素质的培养,广泛涉猎各方面知识,这无论对于译者还是读者,都是极有益处的

上一页  [1] [2] [3] [4] 

 
  | 设为首页 | 加入收藏 | 联系我们 | 友情链接 | 版权申明 |  
Copyright 2006-2010 © www.lsqn.cn www.lsqnw.com All rights reserved
历史千年 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