用户名: 密码:
会员中心 在线投稿
| 网站首页 | 中国历史 | 世界历史 | 历史名人 | 教案试题 | 历史故事 | 考古发现 | 历史图片 | 文化 | 社会
相关文章    
您现在的位置: 历史千年 >> 中国历史 >> 中国古代史 >> 正文
日本捏造南京大屠杀谎言
日本僧侣捐赠16件南京大
因抗战之名存旧事:民间
日本僧侣捐赠16件南京大
南京大屠杀参与国际救援
太平天国入南京军纪严明
南京民国盐务署大楼先拆
南京发现明袁氏墓志 历
南京大屠杀七十二周年:
被遗忘:南京大屠杀幸存
最新热门    
 
思考南京大屠杀要有更宽广的历史视野

时间:2009-12-16 11:18:04  来源:不详
会愤怒。也会羞愧。我遇到过很多这样的日本人。他们比中国的汉奸更有人味,更有原则。我们不能用这个国族来划线。现在的问题是,如果我们去看过去的历史,我们从里面要吸取的教训是什么?我觉得那种单纯的要复仇的情绪没有罪过,只不过是需要提炼而已。复仇的情绪瞬间会有,但是这个瞬间过去以后,我们要思考。复仇的话,是要去炸日本国会吗?还是见一个日本人就杀一个?那么像家永三郎那样一直奋斗到底的日本人你杀不杀呢?

网易历史:现在很多年轻人,他们没有经历过,只是大略知道这个事。但我看南京大屠杀史料集,大部分亲历者和他的后代与日军都是不共戴天之仇,这么多年过去了,他们也没有什么思考,只有仇恨。

孙歌:我觉得这样的仇恨有正当性。跟我刚才讲的不矛盾,这是历史的一个部分。就如同纳粹屠杀犹太人,我们不能因为我们距离远,此事与己无关,我们就说犹太人是被文明地杀死的。同样,南京大屠杀的直接亲历者和他的后代与日本有不共戴天的仇恨,这个仇恨必须尊重。

我认为这一份仇恨,当事人及其后代应该有,没有直接关系的人也应该理解和共有。这份感情我认为应该得到尊重。因为这是活着的历史一部分。但是这不等于说,这段历史遗留给我们的只有仇恨。我并不是说要通过反思来说明仇恨是错的。我只是说我们需要往前再走一点。因为只有仇恨是不够的。

我们中国人不可以忘掉南京大屠杀,这个是我的一个基本立场,同时我们不可以忘掉731,不可以忘掉重庆大轰炸,以及日军对中国其他地区更多的烧杀抢掠。我们摆一个姿态太容易了,但真的要继承这一段历史需要怎么做?我觉得我们至少要和日本的进步势力有联合,这个任务才有可能完成。中国在战后至今没有经历像日本社会那样围绕战争责任问题的左翼和右翼的对抗,在这点上,我们对历史的认识缺少社会性的积累。而另一方面,与日本的进步势力联合,绝对不是一个轻而易举的事情。这里边一个基本的问题就是首先要理解他们。

就日本社会而言,他们有一个内部的政治斗争在里边。我早年写东史郎那个文章,讲30万这个数字不仅仅是一个数字,它是一个标杆。中国人是用那数字来区分敌人和朋友的。所以你把它当一个数字是不够的。它是个标尺。所以我们从来不需要去考证这个数字。你只要承认30万,你就是我们的朋友,但是日本人为什么就连左翼也要考证?我曾做过一段研究,发现日本像家永三郎这样的历史学家,为了对抗文部省审查教科书的政治偏向,他们批判的方式就是指出文部省“不科学”, 50年代的时候,文部省对左翼提交审查的教科书都不认可,在这样一个情况下,左翼学者为了和文部省里的右翼官僚对抗,就用考证作为一个对抗的手段。说我们这是科学的,我们每一步都是言之有据的,包括南京大屠杀的人数,左翼一直也在考证。这是他们的斗争策略。现在文部省审查教科书的时候不表态了。文部省宣称他们只在技术上把关。这是一个小小的进步,应该说是日本左翼斗争的结果。

所以我们需要理解他们的这一部分。但是当日本左翼走出国门的时候,面对中国人单纯的愤怒,他们不知道该怎么办,他们的对应方式有时候会让中国人不满。这里面有一个错位。如果我们有一个大的结构意识,我们联合他们一起把这个错位找出来,我们就会知道我们共同的敌人是日本右翼,那么斗争会更有效。

(

忘记过去就意味着背叛:什么是不能背叛的?

网易历史:您曾写过有关中日学者4次对话的文章,是日本左翼学者吗?

孙歌:可以这么说。这是一个民间的活动,现在结束了。一共做了6次。我觉得一个最大的成果就是我们第一次把中国人和日本人关于战争记忆的问题作为同一组文章在中文杂志的一个专栏里发出来。实际上我那篇《实话如何实说》就是和另外一个日本学者的文章一同发出来的。

这个运动可能开了一个头,由于更多人的努力,中国知识界的文章不断地被翻译成日文在日本发表。这样做有一个好处,让日本的知识界了解到中国有一批真正关心中日历史问题的知识分子。在一定程度上纠正了他们认为中国没有学者、没有思想和学术的偏见,促进了两国知识界之间的了解。

网易历史:与日本进步势力联合思考南京大屠杀、也包括整个的中日战争,这一段历史对中日双方的意义,增进双方的理解,是学院、媒体、民间都需要努力的方向。不过目前看来,更多地是在中日学者之间进行,而且是民间学者组织之间进行对话。您对我们的网民,以及更多的关注南京大屠杀的普通读者,有什么更多的建议?

上一页  [1] [2] [3] [4] [5] [6] [7] [8] [9] [10] 下一页

 
  | 设为首页 | 加入收藏 | 联系我们 | 友情链接 | 版权申明 |  
Copyright 2006-2009 © www.lsqn.cn All rights reserved
历史千年 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