用户名: 密码:
会员中心 在线投稿
| 网站首页 | 中国历史 | 世界历史 | 历史名人 | 教案试题 | 历史故事 | 考古发现 | 历史图片 | 文化 | 社会
相关文章    
您现在的位置: 历史千年 >> 中国历史 >> 中国古代史 >> 正文
1949年新旧转换:夏衍在
49年后八位国防部长的关
69年中苏珍宝岛事件引发
1979年巨贪事件:处决贪
1939年康定建省:化边地
1972年周恩来与尼克松握
1949年黄金运台之后的去
曹操墓入选社科院举办0
49年后最后一起驾机叛逃
1919年北洋政府在通县当
最新热门    
 
49年周恩来追究浙江大学抵制竺可桢风波始末

时间:2010-1-5 12:40:56  来源:不详
的最后结果是:“省政府方面接洽结果已使浙大被传学生减至最少限度”,而学生还要举行罢课,他估计当局“将来难免不再来捕人”,这怎生是好?

却说12月12日,竺可桢获知教育部转来的一个情报,内云:自从8月浙大捕人事件之后,“竺校长之态度即或形转变,甚至包容奸伪匪谍学生之一切非法活动于不问不闻,而对于特刑庭之传讯则加以拒绝。——无怪社会人士认浙大为共匪之租界”。同时,竺可桢也深知:“余办浙大颇为宵小所不谅解,横逆之来有自。”面对即将到来的凶险,他是不怕的,但又不是大意的。此时浙大学生的罢课风潮愈演愈烈,教室亦被学生占领,教师无法上课。这时又传来陈仪去职的消息,竺可桢忽然感到“事先毫无所知”,也与其此前在“福建及台湾两次去职时事先先通知者又不同”。有人以为陈仪的去职可能与浙大风潮不无关系,即此前浙大被捕学生吴大信“释放时浙大学生大贴标语,省府置之不问不闻,与此次之更调有关,因特务方面必扩大其辞以报告蒋也”。竺可桢吃了一惊,忽然也感到:“余以此知余地位之危险。”但他仍然去为陈仪送行,告别时,竺可桢由衷地感谢陈仪:过去“对于浙大同人给予无价米每月七斗,同人极为感激,而对于学生之越轨行为,保安司令部与特务机构均欲严办,总由渠个人加以宽容之办法,尤为难得”。同时,竺可桢又因陈仪的去职与此有关甚感不安,“因公洽(陈仪字——引注)去浙是一极大损失,因其人确有理想,且具胆量也”。而代之就任的周岩“就职伊始,其部下已大有暴雨欲来风满楼之概”,竺可桢不免感慨:从来就被人们标榜的“ 文化城”杭州,恐不久之后,“将成‘武化城’矣”。

1949年1月 25日,李宗仁出任南京政府的代总统后,“报载政府将释政治犯,停止特务,并各大城市解严,恢复各种停刊之报纸”,竺校长即以校方名义向国民党特种刑庭要求保释浙大被捕的吴大信、李雅卿、郦伯瑾、陈建新、黄世民等五个学生,他还亲自到监狱探望了五人。翌日,浙大自治会的学生拟集体前往迎接被捕同学出狱,竺校长担心学生的安全,遂请苏步青等前往特种法庭,并电话通知监狱长。这样,浙大学生排队前往监狱,一路浩浩荡荡,他们在所过道路的墙上大书“还我于子三来 ”、“严惩战犯”等标语,竺可桢闻之却很担忧。不过,总算“幸告无事”,竺校长终于松了一口气,但他不能不痛苦地感到:自己做校长的日子,应该有个了结了。多少年来惨淡经营一所学校,却不断与恶化的时局以及尖锐、刚性的政治周旋和博弈,他几乎崩溃了。

竺可桢作为一名曾留学美国的自由主义知识分子,对国民党的所作所为大有不满,但对共产党的主张也不甚赞同,如其所云:“关于政治党派,余均不感兴趣。”(1948年11月12日日记)更由于自己校长的身份,他对左派学生组织的“学潮”也不无反感,并多次公开表示反对,他认为学生的首要任务就是读书。然而,在几次“学潮”中,他以明确的态度表示了有限的支持,这是出于保护学生的目的,害怕手无寸铁的学生会“吃亏”。他更坚决反对国民党抓捕学生,并保护了不少他并不赞同其政治观点的学生,往往浙大的学生有被捕情事,他总是极力予以营救,并且不时去狱中看望;如果他们受审,他也一定要到庭旁听,在他的日记中,记录了大量有关的文字。也是因此,大多数的浙大师生对他充满了真诚的感激,他的那一句话——“吾人总须爱惜青年,不能以其喜批评政府而开除之”,也常常温暖着人们,让人们得以瞻仰这位大气磅礴的校长。不过,可能人们会忽视了他的另一面——真正爱护学生,并不是把学生放到火上去烤。一个优秀的教育家,一个杰出的校长,他有他清明的理性,他的长远的眼光,虽然这些可能会在一个纷扰的时代下被遮蔽、被湮没。同时,今天重新回去考量当年如火如荼的“ 学运”,应该说除了政党政潮的因素之外,也不能完全排除其他的因素,比如说当时的教育体制、浙大的学风等等。

竺可桢执掌下的浙大,他和他的同人们是提出并且真正实践了“求是”的办学思想和方针的。当然,这在某种程度上,应该说又失之于过分的严厉和整肃,这不免使许多资质和能力较弱的学生惶恐不安。如有些学科的学生在读完一年级的课之后,只有2/3的学生能够升入二年级去,另有1/3的学生不是开除就是留级;有些学生已经读到三四年级了,却仍有因某一门课重读后不及格而被开除;当时浙大的各系各年级,都有一批把关的教授,据说这些“关”真是难以通过,以致每年都有1/3的学生不及格,好多学生暑假不休息,拼命用功想补考及格,可老师出的补考题,往往比大考还要难;还据说读理科的学生,到四年级时都必须修读一门《文选报告》课(只有一个学分,可是要取得及格却真是登天一样难),选取这门课时,必须要在世界著名的杂志上选出一篇与研究专业有关的论文,然后要把它读懂、读通,乃至读到使全系的老师问不倒的地步,然后才够条件上讲台去向同班同学和老师作阅读报告,如果被老

上一页  [1] [2] [3] [4] [5] [6] [7] [8] [9] [10]  ... 下一页  >> 

 
  | 设为首页 | 加入收藏 | 联系我们 | 友情链接 | 版权申明 |  
Copyright 2006-2010 © www.lsqn.cn All rights reserved
历史千年 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