用户名: 密码:
会员中心 在线投稿
| 网站首页 | 中国历史 | 世界历史 | 历史名人 | 教案试题 | 历史故事 | 考古发现 | 历史图片 | 文化 | 社会
相关文章    
您现在的位置: 历史千年 >> 中国历史 >> 中国古代史 >> 正文
1949年新旧转换:夏衍在
49年后八位国防部长的关
69年中苏珍宝岛事件引发
1979年巨贪事件:处决贪
1939年康定建省:化边地
1972年周恩来与尼克松握
1949年黄金运台之后的去
曹操墓入选社科院举办0
49年后最后一起驾机叛逃
1919年北洋政府在通县当
最新热门    
 
49年周恩来追究浙江大学抵制竺可桢风波始末

时间:2010-1-5 12:40:56  来源:不详
师问倒了,那么只好下次重新讲,而这个“下次”就意味着要再读一年。理学院各系的教授都十分重视这门课,因而每一次讨论都十分认真,这对学生来讲,当然就格外恐慌了。其中,物理系的学生最怕束星北和王淦昌两位教授,因为他们二人的知识太渊博了,要想不被他们二人问倒,真是不容易的事(李政道就曾领略过他们的风采)。浙大在当时已然是一所名校了,新生都是参加全国统考被分配来的,可是没想到,他们到了一年级永兴分部报到时,学校规定所有报到的学生都要再考一次,名曰“编组考试”,以便分班,很多新生受不了,有的竟联合起来“拒考”,几乎酿成“学潮”。但他们都尊重竺校长,怕他生气,就派了代表去总部进行解释。竺校长不客气,命令所有拒考的学生都要签名悔过,三天之内如不完成,就停闭永兴分部,这样一来,全体一年级学生500多人只好个个认错,一个个都去注册课签名“悔过”。后来开课了,一年级时几乎是每个星期天的上午都有考试,只有大年初一那天没有,——过去浙大的学生就是在这样严格的训练下培养出来的。后来因为“学潮”频频发生,染色也就影响到了浙大的学风,就在“于子三事件”沸沸扬扬的时候,有一次考试,竟出现了“二分之一不及格(学分)及必修课不及格二次须开除者有七十人之多”的现象,由此可以想见:当时学生们应该是无比的愤懑吧(也许是“法不责众”,竺可桢听说有“不及格者可从宽留校”的传说,他获知是壁报上的谣言,随即予以辟谣,表示“查无此事”,还是照样执行学校的规章)。当然了,大部分的学生还是尊重竺校长,也尊重学校制度的。不仅是学生,竺校长的威严在全校教师中也很有影响,至于学校的制度和学风等,更是他们的生命,浙大当年的光辉,也在于有这样一支戮力同心的团队,使浙大处艰危之中而不坠。在这支团队中,如光谱专家、物理系主任兼附中校长的朱正元就曾说:“竺校长命令我做的事,我从来没有违抗过。”史地系教授西洋史的顾谷宜教授回到杭州后,临危受命,出任浙大训导长一职,他说:“这是竺校长要我干的,我明知困难,也不能推辞。”苏步青也说过:“凡是竺校长要我干的事,我都干。”他们都是知名的学者,所谓恂恂如也,即便性格暴躁的束星北也是如此。有一年冬天,在贵州湄潭文庙浙大图书馆的门前,石阶上已经积满了厚厚的白雪,狂风吹打着门窗,有学生下课后走过这里,看见束星北一个人在雪地里徘徊,学生有礼貌地问他:“束先生,怎么一个人在雪地里?”束说:“声音轻点,竺校长在这屋里,我有事要向他请教。”学生问:“你怎么不进去呢?”他说:“里面有人,等他出来,我再进去。”如是而已。

竺可桢有严厉的一面,更有温和的一面。前者,可以让人“误读”,甚至反感,以至激发出“学潮”;后者,更加可以显示出他的思想和人格魅力。

沧桑鼎革,人在灯火阑珊中。竺可桢却不是转圜如莲转的人,过去浙大发生“学潮”,蒋介石往往责其“过宽”,学生则热情地呼之为“民主保姆”,现在呢,却又斥其“不能对恶势力斗争”。竺可桢到底是夹缝中勉为其难的尴尬角色,后来他的离杭赴沪,也就是这样一种无奈的抉择了。

(

去留之际

1949年,是沧海桑田的岁月。这年3月7日,是竺可桢的六十华诞。

这天,竺可桢在《浙大日刊》刊登启事:“礼品一概不收,开会一概不到。”此前的6日,学生自治会举行盛大的祝寿晚会,竺校长辞而不往。这天,学生又提出要建“竺可桢图书室”,竺校长说:“人尚健在,何必有此举。”翌日,学生又为他的生日大做广告,他将贺礼一律退还,而学生又向他献上一面旗帜,上书“浙大保姆”四字。这,不过是大时代之中的一个小插曲了。

4月,“红旗漫卷西风”,红旗插到了南京的城头。不久,竺可桢接到杭州市政府转来的教育部部长杭立武的电报:“俞市长烦速转浙大竺校长,望早莅沪。教授愿离校者到沪后可设法。晓峰已到。”国民党溃败,开始抢运人才,浙大训导长、史地系主任张其昀(晓峰)已经奔至蒋介石脚下,从此替代了自杀的浙大校友陈布雷,充任蒋氏的“文胆”,并建议把溃退的路线指向一海之隔的台湾,后来他成为台湾的“教育之父”和“文化之父”。当时浙大哲学系主任谢幼伟、教授牟宗三和客座教授熊十力等,也先期离开杭州,辗转前往广州,他们中有的后来又去了香港,乃至台湾。

竺可桢依然不动。

26日,竺可桢听说国民党军警闯进上海“交大”并逮捕了80多名学生,他为浙大师生的安全感到担忧,遂于翌日接连走访浙江省教育厅长、省政府秘书长、省保安司令,询问军队是否会开入浙大捕人,但是并未得到确切的答复。他当即给杭立武复电:“沪校疏散,浙大师生震惊,此时暂难离杭。”不久,他得到了省主席和保安司令“决不入浙大捕人”的保证,而杭立武又再次来电催促。何去何

上一页  [1] [2] [3] [4] [5] [6] [7] [8] [9] [10]  ... 下一页  >> 

 
  | 设为首页 | 加入收藏 | 联系我们 | 友情链接 | 版权申明 |  
Copyright 2006-2010 © www.lsqn.cn All rights reserved
历史千年 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