用户名: 密码:
    设为首页 | 加入收藏
| 网站首页 | 中国历史 | 世界历史 | 历史名人 | 教案试题 | 历史故事 | 考古发现 | 历史景点 |
相关文章    
您现在的位置: 历史千年 >> 中国历史 >> 清朝历史 >> 正文
珍贵旧照再现甲午悲歌[
成为职业革命家之前的张
揭秘:西安事变之前 张
甲午战争:中国也输在外
甲午战争时竟然有中国民
甲午一战使日本鄙视中国
钩沉:方伯谦甲午海战临
日本 董狐 笔下的甲午战
甲午前中国外债抵押问题
张 研试论十九世纪中期
最新热门    
 
甲午之前清政府驻外公使的选用

时间:2007-3-9 17:26:23  来源:不详
近代使节制度是在传统外交体制崩溃的情形下建立的。

鸦片战争以前,清政府奉行的外交体制是一套所谓的“朝贡体制”。这种体制是以中国为中心,要求周围的国家承认中国的“天子”凌驾于全世界其他统治者之上。外国的君主需要向中国天子进贡,并且在面见中国的天子时行叩拜之礼。中国的天子则回赠给这些君主更多的礼,并为这些藩属国提供保护。

这一套模式在中国历史上已沿袭了很长时间,这使得近代以前的中国朝廷一直陶醉在世界中心的幻想之中。因此,当西方的资本主义国家扩张到东方来的时候,志得意满而又自高自大的清朝君主并未意识到事情已不同于过去。

但西方资本主义侵略者并未因清政府的不适应而改变自己的扩张与侵略方式。鸦片战争的失败,使清政府意识到他们已无力把自己的传统外交体制施诸于西方列强,他们必须面对一些不愿意面对但又不能回避的对手。清政府内部部分有眼光的上层官僚已意识到中国正面临着“三千年一大变局”,中国应该尝试与这些对手建立不同于往日的主权国家的关系。于是有关近代外交尤其是互派使节的制度自19世纪60年代开始进行建设。1861年清政府成立了专事外务的总理衙门。

上一页  [1] [2] [3] [4] [5] [6] [7] [8] [9] [10]  ... 下一页  >> 

 
  | 设为首页 | 加入收藏 | 联系我们 | 友情链接 | 版权申明 |  
Copyright 2006-2009 © www.lsqn.cn All rights reserved
历史千年 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