用户名: 密码:
    设为首页 | 加入收藏
| 网站首页 | 中国历史 | 世界历史 | 历史名人 | 教案试题 | 历史故事 | 考古发现 | 历史景点 |
相关文章    
您现在的位置: 历史千年 >> 中国历史 >> 清朝历史 >> 正文
珍贵旧照再现甲午悲歌[
成为职业革命家之前的张
揭秘:西安事变之前 张
甲午战争:中国也输在外
甲午战争时竟然有中国民
甲午一战使日本鄙视中国
钩沉:方伯谦甲午海战临
日本 董狐 笔下的甲午战
甲午前中国外债抵押问题
张 研试论十九世纪中期
最新热门    
 
甲午之前清政府驻外公使的选用

时间:2007-3-9 17:26:23  来源:不详
1866年、1868年和1870年清政府相继派出了斌春代表团、蒲安臣使团、崇厚使团出使西方进行遣使尝试。1876年,中国第一个常驻国外公使郭嵩焘登上了赴英国的航船。

18761895年间,清政府逐步丧失了对周围藩属国的宗主权,传统的外交体制也因此实际趋于消亡。与此同时,清政府初步完成了近代使节制度的建设工作。这一制度大致包括使节的级别、任期、奖惩的规则等几个方面。在这19年时间里,清政府相继向日本、美国、秘鲁、西班牙、法国、俄国等派遣了20多位公使。遣使不再是一种临时性的外交手段,而成为了清政府外交的重要内容。在这一过程中,一批懂外语、精通专业的职业外交官也逐渐成长起来,他们活跃在1895年后的清末民初的外交舞台上。

正是在上述背景下,中国最早的一批公使及随行人员来到了西方。他们没有往日中国历史上天朝钦使的文化优越感。相反,他们是带着一份屈辱感走近西方社会并接触文化的。

甲午战争之前,清政府在驻外使节的选用与任命上用了很多功夫。遣使一开始,就面临“求使才难”的问题。他们谈到,对于使才“循分供职,中材亦知极称,沉几观变,知者亦有难周,非为守兼优,识力俱卓,洞悉洋情之员,转足见轻于外族,而贻患于事机,至于羁旅势孤,易为所胁,贪狡计出,挟以为质,流弊之端,在所不免。”(注:周家楣

上一页  [1] [2] [3] [4] [5] [6] [7] [8] [9] [10]  ... 下一页  >> 

 
  | 设为首页 | 加入收藏 | 联系我们 | 友情链接 | 版权申明 |  
Copyright 2006-2009 © www.lsqn.cn All rights reserved
历史千年 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