用户名: 密码:
    设为首页 | 加入收藏
| 网站首页 | 中国历史 | 世界历史 | 历史名人 | 教案试题 | 历史故事 | 考古发现 | 历史景点 |
相关文章    
您现在的位置: 历史千年 >> 中国历史 >> 清朝历史 >> 正文
16世纪古代刑具在美国拍
上世纪中央领导人的首席
王震:20世纪最伟大的“
上世纪八十年代的第一个
半个世纪以前故宫的改建
上世纪初的女子双侠 秋
米夫:上世纪三十年代王
史海回眸:回顾二十世纪
自行车20世纪初从德国传
从上个世纪到现在人们心
最新热门    
 
十九世纪中日对外开放思想比较

时间:2007-3-9 17:27:54  来源:不详
西方,建成一个独立的资本主义国家了。

  第二,时时遇到保国保皇与师学西方的矛盾。近代中国一直处于强敌四通,外侮日深的形势下,维护民族独立始终是首要的主题。在当时的历史条件下,人们不可能正确地认识反对外来侵略和反对本国封建主义的联系。封建的纲常关系虽不比以前那样坚固,但作为从中国传统文化中陶铸出来的近代士大夫,也不可能摆脱“爱国即忠君”这一观念的羁绊。爱国救亡这一悲壮的旗帜,在士大夫那里固然是为了捍卫民族独立,使它免遭列强欺凌,也包含着维护清王朝封建统治的内容。问题是,民族独立的目的必须通过向西方学习才能达到,敌人又是先生,这就呈现出复杂的局面,使近代士大夫在如何爱国救亡上表现出极大的困惑和犹豫。要保国保皇,就必须向西方学习;学习西方,又会冲击以皇权为代表的封建专制统治。正因为这样,几十年中,凡是对大势有一定认识的士大夫,无不处心积虑地在保国保皇和师学西方之间寻找一个平衡点,以求两全其美。“道器之辩”、“本末之说”乃至“中体西用”的模式,正是这种矛盾心态的反映。

  

 

  任何外来文化的输入,必然要同本国的传统文化发生撞击,如何尽快使两种文化协调起来,融合适应,关系到对外开放的成败。十九世纪中日两国在对外开放的过程中,为解决这一问题,曾出现了两个思想模式:日本的“和魂洋才”和中国的“中体西用”。有人将二者相提并论,其实,它们的内涵不尽相同,在两国发生的作用也很不一样。比较这两个模式,也可以看到中日对外开放思想的差异。

上一页  [1] [2] [3] [4] [5] [6] [7] [8] [9] [10]  ... 下一页  >> 

 
  | 设为首页 | 加入收藏 | 联系我们 | 友情链接 | 版权申明 |  
Copyright 2006-2009 © www.lsqn.cn All rights reserved
历史千年 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