用户名: 密码:
    设为首页 | 加入收藏
| 网站首页 | 中国历史 | 世界历史 | 历史名人 | 教案试题 | 历史故事 | 考古发现 | 历史景点 |
相关文章    
您现在的位置: 历史千年 >> 中国历史 >> 清朝历史 >> 正文
16世纪古代刑具在美国拍
上世纪中央领导人的首席
王震:20世纪最伟大的“
上世纪八十年代的第一个
半个世纪以前故宫的改建
上世纪初的女子双侠 秋
米夫:上世纪三十年代王
史海回眸:回顾二十世纪
自行车20世纪初从德国传
从上个世纪到现在人们心
最新热门    
 
十九世纪中日对外开放思想比较

时间:2007-3-9 17:27:54  来源:不详
  “和魂洋才”最先的表述是“东洋的道德,西方的艺术(技术)”,是佐久间象山1854年在他的《省愆录》中提出的,反映了日本在开放之初对外来文明矛盾、折衷的态度。当时的人们虽然认识到了西方科学技术的先进,但却不能理解科学技术与*观念、文化思想是共存于文明中不可分割的两个方面。同时,也反映了对外来文化冲击传统文化的担忧。因为,“输入外国文明常常孕育着一种破坏本国社会上、文化上和精神上统一的危险”。(吉田茂:《激荡的百年史》。)

  在明治政府把“脱亚入欧”作为对外开放的指导思想和基本国策加以贯彻后,外来文化汹涌而入,渗透到*、经济、文化乃至人民生活各个方面。很多人摒弃了“东洋的道德”,以追求西方文化的时尚,连天皇也带头喝牛奶,吃牛肉。人们纷纷穿西洋制服,打洋伞,拿手杖,男子剪头发成了风气,以至民谣唱到:“敲敲剪头发,发出文明开化声”。更有甚者,有人主张让洋人和日本人结婚以改善人种。这种对传统文化不屑一顾,盲目追求西方文化的现象,引起了很多人的反感,“罗马盛世也尚未到达,却把它的弊端学到手了”。同时,由于在明治维新后日本政府急切地想赶上西方国家,实现现代化,在一段时间里,不顾国内的实际融合能力,大量引进西方的各种制度和先进技术,出现了生吞活剥、食而不化的现象,造成了不少困难。经验和教训使日本政府认识到:“脱亚入欧”尽管是总的目标,但对外开放,引进西方文化不能脱离日本实际,传统文化的精华不能因此而丧失,它依然是维系日本民族的团结,激励人民进取的最基本因素,欧化不等于同化。“和魂洋才”模式的出现,是对“脱亚入欧”思想必要的、有益的补充。既排除了盲目的妄自尊大,又防止了一味崇洋媚外。表现出了本国文化与外来文化的融合创新。他们光大日本民族素有的精诚团结,勤勉治业,报效祖国的传统文化心理,并千方百计地把文化革新精神渗透到西方科学技术之中,创造出一个融东西文化于一体的日本近代资本主义模式。他们引进了西君主立宪制度,却保留了西方所没有的主要象征最高精神权威的天皇偶像;他们建立了西方工业制度,却渗透进日本的传统家族关系;他们传播西方个人主义,却更强调东方的集体主义;他们公开模仿西方的技术、工

上一页  [1] [2] [3] [4] [5] [6] [7] [8] [9] [10]  ... 下一页  >> 

 
  | 设为首页 | 加入收藏 | 联系我们 | 友情链接 | 版权申明 |  
Copyright 2006-2009 © www.lsqn.cn All rights reserved
历史千年 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