用户名: 密码:
    设为首页 | 加入收藏
| 网站首页 | 中国历史 | 世界历史 | 历史名人 | 教案试题 | 历史故事 | 考古发现 | 历史景点 |
相关文章    
您现在的位置: 历史千年 >> 中国历史 >> 清朝历史 >> 正文
戊戌变法中的李鸿章:竟
试论直隶义和团运动三个
试论义和团运动与中国传
试论义和团时期的李鸿章
试论庚子北京义和团运动
试论东北义和团运动的历
试论清代前期铺商户籍问
试论中国资产阶级的产生
试论中国近代农业中资本
张  研试论清代的社区
最新热门    
 
试论戊戌变法与明治维新

时间:2007-3-9 17:36:58  来源:不详
再看资产阶级这个因素。中国在戊戌变法前,自一八七二年至一八九八年,商办厂矿共有一百零五个,资本总额一千六百六十余万元(据严中平等编:《中国近代经济史统计资料选辑》第93页。官商合办、中外合办者未计在内),每个厂矿的资本额平均十五万多元。日本明治维新前民间只有一些规模很小的手工工场,近代工矿企业寥寥无几,皆属“幕营”或“藩营”,不属于资本主义性质。民间大型企业的创办是明治政府成立十几年后的事。一八八二年,□泽荣一创办大阪纺织公司,是日本产业革命的开端,其规模是一万五千锭,资本二十五万日元,均不及我国一八九七年创办的苏州苏纶纱厂(规模一万八千多锭,资本一说四十二万元,一说八十三万多元)。戊戌时期中国资产阶级的发展水平同明治维新前的日本差别不大。不过,这种差异对于解释当时历史并无重要意义。因为,两国资产阶级当时都不是独立的*力量,不能决定运动的成败。以“资产阶级软弱”这一论断来说明明治维新的成功和戊戌变法的失败,说服力也不大。

那末,决定成败的主要因素是什么?从主观方面来看,是运动的领导力量及其与社会革命势力的联系;从客观方面来看,是封建统治力量的状况。明治维新和戊戌变法的领导骨干都是封建阵营中倾向资产阶级改革的改革派。所以,综合两方面的情况来着,决定成败的主要因素是封建阵营的分化程度。

日本明治维新的领导骨干是倾向资产阶级改革的下级武士集团,其领导者大多很年轻,如吉田松荫、高杉晋作、西乡隆盛、大久保利通、伊藤博文等。他们虽然年轻,却颇有*军事斗争经验,这不是偶然的。早在十八世纪初,日本统治阶级中即有人注意西方。随着封建制度的衰朽,下级武士生活日益贫困,其中一些人依附、转化为豪商。另一些人则学习“洋学”,形成了新知识分子集团,其数量至明治维新前已达数千人,他们散布各地,影响所及,在中上层武士中也出现了改革派,有的参与藩政,掌握实权,形成了*上的革新势力。他们最初也是为了“救亡图存”,但在斗争过程中一些人日益转化为资产阶级的*代表。他们虽非资产阶级,却与城乡资产者密切联系,并在一定程度上取得人民群众的拥护。这种情况说明,日本封建社会在意识形态上早就受到震动,封建阵营早就出现分化,所以,国门一旦被打开,就迅速形成革新势力。加之,日本封建统治者中,幕府与某些强藩之间在历史上就有深刻的裂痕,日本革新势力得以利用矛盾,组

上一页  [1] [2] [3] [4] [5] [6] [7] [8] 下一页

 
  | 设为首页 | 加入收藏 | 联系我们 | 友情链接 | 版权申明 |  
Copyright 2006-2009 © www.lsqn.cn All rights reserved
历史千年 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