用户名: 密码:
    设为首页 | 加入收藏
| 网站首页 | 中国历史 | 世界历史 | 历史名人 | 教案试题 | 历史故事 | 考古发现 | 历史景点 |
相关文章    
您现在的位置: 历史千年 >> 中国历史 >> 清朝历史 >> 正文
故宫在“文革”中险被焚
黄兴:独立苍茫自咏诗,
对清代商品经济的估计及
黄兴的历史地位与黄兴研
黄兴弃武昌辨
黄兴功过辨析
孙中山、黄兴自由观的碰
孙中山、黄兴比较散论
五十年来黄兴研究述评
黄兴的历史地位与黄兴研
最新热门    
 
黄兴在 二次革命 中的地位和作用

时间:2007-3-9 17:43:05  来源:不详
不利。”(《辛亥革命回忆录》第1辑,第88—89页。)

  这段回忆,有两点值得重视:一、南京临时政府解散后,由于孙黄对形势估计的失误,没有重视军队建设,所以实际拥有的兵力有限;二、现有的4个师,问题很多,缺乏战斗力。而对如此严峻的现实,一向务实的黄兴是绝对不能轻易言战的。但是,黄兴在多年的革命生涯中,以及在和孙中山并肩战斗的岁月里,从来是顾全大局的。当孙中山等人一再坚持起兵讨袁后,他的法律解决的主张也就不再提了。随即致电湖南的谭延闿准备出兵,又派人往湖北运动军队,还让李根源等去南京游说起兵讨袁。孙中山亦密电广东的胡汉民等人,望速起兵。但结果是,湖南借口“防务空虚”,无法从命;广东回电“出兵困难”;南京的意见是“现在还不能出兵”。事实证明,孙中山的设想只是一厢情愿。这种局面,李根源曾作过极中肯的分析,其云:

  “我到上海后,同孙、黄两先生及在沪同志会商处理宋案的办法。大家都异常悲愤,主张从速宣布袁世凯谋杀宋教仁的罪状,举兵讨伐。当即商定由孙先生密电广东陈炯明,黄先生密电湖南谭延闿作出兵的准备,并派我同李根源、张孝准赴南京发动第八师准备出兵讨袁。但陈炯明、谭延闿部回电声述出兵困难,说他们内部不一致,实力还薄弱,不能在此时出兵。南京第八师的陈之骥、陈裕时,王孝缜、黄恺元等都就第八师兵士缺额尚多,以前归第八师指挥的林虎一个团已调往江西,湖南都督谭延闿因湘省防务空虚,又把该师陶德瑶的一个团由赵恒惕率领调回长沙。他们还责备我在留守府主持裁兵时禁止第八师招兵,又撤了一个团长、以致他们不得不把招兵计划延缓下来。因此,他们的结论也是:现在还不能出兵。我们回上海向孙、黄两先生报告南京情形后,黄先生鉴于掌握兵权的人既不肯在此时出兵讨袁,仅仅我们在上海几个赤拳的人空喊讨袁,是不济事的。他遂主张暂时不谈武力解决,只好采取法律解决的办法,要求赵秉钧到案受审。黄先生这种用法律解决的的主张也是有一种用意的。他认为当时国人还未认清袁世凯的凶恶面目,还以为反袁是国民党人的偏见;我们如果通过法律解决的办法把袁世凯谋杀宋教仁的真相暴露出来,使国人共见共闻,即可转变国人对袁世凯的看法,激起国人的公愤,使他们转而同情国民党。”(《辛亥革命回忆录》第1辑,第206页。)

  李根源多年跟黄兴一起战斗,过从甚密,很多人称其为黄兴的“幕僚”。李上述这段回忆真实地道出了当时黄兴不同意孙中山“立即动兵”的原因和所谓“法律解决”的内涵。黄兴的用意是通过“法律解决”揭露袁世凯的真面目,使受其蒙

上一页  [1] [2] [3] [4] [5] [6] [7] [8] [9] [10]  ... 下一页  >> 

 
  | 设为首页 | 加入收藏 | 联系我们 | 友情链接 | 版权申明 |  
Copyright 2006-2009 © www.lsqn.cn All rights reserved
历史千年 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