用户名: 密码:
    设为首页 | 加入收藏
| 网站首页 | 中国历史 | 世界历史 | 历史名人 | 教案试题 | 历史故事 | 考古发现 | 历史景点 |
相关文章    
您现在的位置: 历史千年 >> 中国历史 >> 清朝历史 >> 正文
孙中山一生三次到北京:
1945年孙中山之子孙科被
孙中山在这里当选临时大
马君武拳打宋教仁 受到
萧龙友为孙中山诊病
《孙中山之死》南京遭禁
中山陵为何没有墓志铭
孙中山不赞成“鼓掌通过
孙中山家族后人生活现状
松本楼:昔日招待孙中山
最新热门    
 
孙中山先生怎样对待 黄祸 论?

时间:2007-3-9 17:43:16  来源:不详
大战进行之际,孙中山正忙于“二次革命”、“护国”及“护法”斗争,但他仍然在关注和思考中国与列强的关系问题。这段时间尤其是在酝酿着对日方针的改变。众所周知,孙中山在从事反清革命和反袁斗争的过程中,曾长期居留日本,也曾多方设法争取日本政府和各界人士的支持,故在1913年春,他还说日本“与我国利害相关,绝无侵略东亚之野心”,又称“亲日政策,外交上之最妙着”[5](p26-27),主张对日本等友邦“不必限制太过,以伤感情”[5](p52)。但他此时对日本军国主义者的野心已有洞察,所以同时又发过惊心动魄之论:“关于中国的将来,能够制中国于死命者必为日本,对此余确信无疑”[5](p50)。但是一方面由于日本此时尚未有大动作,另一方面孙中山出于斗争策略的需要,所以直到中日发生“二十一条”交涉和日本借口对德国作战出兵山东时,孙中山都没有公开发表批评日本的言论。直到“五四”运动期间的1919年6月,他才谴责“日本武人,逞其帝国主义之野心”,“发展其侵略政策”[2](p72),并从此开始把声讨和反对日本帝国主义作为他外交工作的重点。

  

  1919年“五四”运动之后是第三阶段。从这时起到孙中山逝世,国内外形势和中外关系又有若干变化,如国内政局持续动荡,使得1922~1923年间列强又有对中国实行“共管”之说;1922年华盛顿会议之后,美日矛盾逐渐加剧;1917年俄国发生的十月革命,对中国的影响在“五四”之后越来越明显;还有中国民族工业在第一次世界大战期间得到初步发展,国内各阶层反对帝国主义斗争热情的不断高涨等等,有助于孙中山彻底摆脱“黄祸”论的压力,科学地分析复杂的现实情况,更深刻全面地表达自己的相关看法。其中最直接而明显者有如下几点。

  第一,认为中国的实业一定能更快发展,迫使外国改变对华经济政策;列强再度掀起的“共管”说也决不会得逞,中国一定要实现完全的独立自主。1920年4月孙中山在美国《独立周报》撰文,表示“中国不能永久购买那些本国易于制造的物品,那样做是极其不合理的。中国迟早

上一页  [1] [2] [3] [4] [5] [6] [7] [8] [9] [10]  ... 下一页  >> 

 
  | 设为首页 | 加入收藏 | 联系我们 | 友情链接 | 版权申明 |  
Copyright 2006-2009 © www.lsqn.cn All rights reserved
历史千年 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