用户名: 密码:
    设为首页 | 加入收藏
| 网站首页 | 中国历史 | 世界历史 | 历史名人 | 教案试题 | 历史故事 | 考古发现 | 历史景点 |
相关文章    
您现在的位置: 历史千年 >> 中国历史 >> 清朝历史 >> 正文
“革命就是请客吃饭”:
高风亮节的老一辈革命家
毛泽东讲蛇与农夫的故事
吴殿英与辛亥武昌首义
成为职业革命家之前的张
组图:60年代末处决“反
极少提及的历史:1950年
为陈独秀鸣冤 大革命失
周恩来在日本京都求学时
日本人对孙中山及其革命
最新热门    
 
辛亥革命时期乡村民变的特点及成因探析

时间:2007-3-9 17:43:18  来源:不详
1910年江苏宜兴一些农民因听信官府查户口是取男女生辰用于修筑桥梁的谣传,迭起暴动。191012月,广东连州“因钉门牌,百姓疑将抽人税,抗拒不遵”,遂有毁仓廒、毁学堂、拆教堂之事。(注:存萃学社编:《辛亥革命资料汇辑》,第一册,香港大东图书公司印行,1980年,第165页。)

  辛亥革命时期,封建仁政所标榜的恤民、爱民的施惠性内容已荡然无存,社会矛盾尖锐化。清政府所实施许多政策即使符合历史的进步,但依然无法取得民众的认同。乡村民众所面对的是政府及官员无穷无尽的榨取,民众所感受的只有恐惧和死亡。于是不少乡村民众抱着“与其不得食而死,犹不如作乱而趋于死地”的决心,走上反抗道路,而文化归属感的幻灭对民众的反抗起了推波助澜的作用。

  

二、乡村民变的低质性

  

辛亥革命时期乡村民变虽然发生的次数多、地域广,但并未能动摇清王朝统治的社会基础,具有明显的低质性。辛亥革命时期大部分民变的低质性一方面是通过民变本身反映的;另一方面是与城市民变和资产阶级革命党人的反清斗争相比较反映的。

  就大部分乡村民变自身情况看,其低质性主要表现在以下几方面:

  第一,乡村民变的领导者的成份旧。大部分乡村民变的领导者或是有封建功名的乡绅地主或

上一页  [1] [2] [3] [4] [5] [6] [7] [8] [9] [10]  ... 下一页  >> 

 
  | 设为首页 | 加入收藏 | 联系我们 | 友情链接 | 版权申明 |  
Copyright 2006-2009 © www.lsqn.cn All rights reserved
历史千年 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