用户名: 密码:
    设为首页 | 加入收藏
| 网站首页 | 中国历史 | 世界历史 | 历史名人 | 教案试题 | 历史故事 | 考古发现 | 历史景点 |
相关文章    
您现在的位置: 历史千年 >> 中国历史 >> 清朝历史 >> 正文
论洋务运动时期的官商体
论中国资本主义两个部分
黄清根论洋务时期的文化
论台湾的洋务运动
洋务运动与中国城市化、
洋务运动与中国近代化—
近二十年来洋务运动史研
曾国藩中兴桐城与倡导洋
论洋务运动时期中国新式
评洋务运动的企业体制
最新热门    
 
洋务派错失了中国近代化的机遇

时间:2007-3-9 17:46:37  来源:不详
“致治保邦”之“本”。(参见李鸿章·《置办外国铁厂机器折》。)因此,向西方学习也就仅限于坚船利炮和某些先进技艺,而根本不敢触及儒家的传统原则和封建的社会*制度。他们既缺乏自然科学知识,也很少到国外看看,更缺乏明治维新的元勋们出国考察“寻师问道”的精神,近不知中国国情,远不查欧美之实,长期以来以“天朝上国”自居,孤傲自大的恶习未除。因而对世界巨变缺乏感性认识。李鸿章直到1896年年届73岁,才第一次踏上访问欧美五国的旅程。回国后说了一些不痛不痒的话:“即为欧洲政教,本大臣耳熟能详,徒以道阻且修,心领而未由目击;今则见所见而去,尤胜闻所闻而来。”(《李鸿章历聘欧美记》第267页。)虽感叹良多,但为时已晚矣!特别是对教育改革没有给予充分的重视,其后遗症是很大的。洋务运动时期虽然也办了十多所影响较大的洋务学堂,大体上包括三种类型:一是外国语(兼习西学)学堂,如京师同文馆;二是军事技术学堂,如福建船政学堂;三是水师、武备学堂,如天津水师学堂、广东水师学堂、天津武备学堂等。也派了一批留学生出国学习。这对当时风气未开的中国来说,无疑是一个创举。但是,如果人们把洋务教育和日本明治维新时期的教育改革作一个比较,就不难看出,洋务派并没有在普及教育、中等学校教育和高等学校教育方面进行全方位的改革。兴办洋务学堂,派遣留学生大多是出于军事的需要。以时文章句取士、弊病丛生的科举制度直到20世纪初年才废除。而且在人才的使用上也有不少失误。时人指出:“闻船政学生学成回华后皆散处无事,饥寒交迫,甘为人役。上焉者或被外国聘往办事,其次亦多在各国领事署及各洋行充当翻译,我才弃之彼用。”(《光绪朝东华录》(4)第38233824页。)和伊滕博文同为留英学生的严复也说:“使当时尽用其谋,知成效必不止于此。”(黄遵宪:《人境庐诗草笺注》,《诗话》(上)第21页。)与不能任用德才兼备人才的同时,洋务派却又任人唯亲,“昔共患难,今共功名”,而不问其才之可用与否。这里固然与晚清政府的*体制有关系,但与洋务派未能充分认识具有新思想、新知识的人才是近代化建设之本也是紧密相关的。正是由于洋务派对教育改革的重要性认识不足,措施不力,以致人才不能辈出

上一页  [1] [2] [3] [4] [5] [6] [7] [8] [9] [10]  ... 下一页  >> 

 
  | 设为首页 | 加入收藏 | 联系我们 | 友情链接 | 版权申明 |  
Copyright 2006-2009 © www.lsqn.cn All rights reserved
历史千年 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