用户名: 密码:
    设为首页 | 加入收藏
| 网站首页 | 中国历史 | 世界历史 | 历史名人 | 教案试题 | 历史故事 | 考古发现 | 历史景点 |
相关文章    
您现在的位置: 历史千年 >> 中国历史 >> 清朝历史 >> 正文
论洋务运动时期的官商体
论中国资本主义两个部分
黄清根论洋务时期的文化
论台湾的洋务运动
洋务运动与中国城市化、
洋务运动与中国近代化—
近二十年来洋务运动史研
曾国藩中兴桐城与倡导洋
论洋务运动时期中国新式
评洋务运动的企业体制
最新热门    
 
论洋务派的 西学中源 文化观

时间:2007-3-9 17:46:45  来源:不详
过程中,中国属于后发型国家,因而向西方学习便构成中国近代化运动的主旋律,相应地,如何正确处理中西文化也自然成为中国近代化运动中的紧要问题。在中国讲洋务,本身就包含一个必须解决的前提性问题,即所讲求之洋务是否适用于中国的问题。只有证实在洋务名义下所介绍的西方行之有效的一套,如技艺、学理、经济、政策、制度等等,施之于中国能够同样有效,能够解决国家民族面临的重大困难,西方的这些文明成果方能为国人所接受,这显然是一项重大的文明成果的移植,亦即一场重大的文化移植。因此,它也就派生出一个文化移植的方法论问题。对于任何一个国家来说,引进任何外来文明成果,无论这种文明成果具有如何先进的性质,也只有在解决好它与本土情况的结合问题的前提下,方能显示出它所具有的先进效能。这里自然包含着文化传统和价值观念方面的种种矛盾和冲突,需要加以妥善解决。而对于中国这样一个有着长期独立发展的大国,尤其是有着卓越而悠久的传统文化的大国来说,这桩从西方引进文明成果的大举动,无疑更是要引起文化观念上的巨大震撼与猛烈冲突。在这里人们面对着一个由几千年文明史结成的文化纽结,不解开它,就休想在中西文化交流的新潮流中前进一步。在这样一种文化大背景下,鸦片战争后举凡提倡学习西方文化的创议,都无例外地必须回答如何对待中国传统文化的问题。如何对待“中学”,成为如何对待“西学”的不可分割的另一面,俨然构成一幅阴阳交错的太极图。这就是说,如何实现把西学引入中国这一时代文化使命,直接呈现为怎样解决好中学与西学的关系,使之融会为一个新的文化统一体的问题。如果中学与西学是绝对排斥的,不能并容的,那么西学就进入不了中华文化圈,不可能与中学构成合二为一的文化统一体。从林则徐、魏源接触“夷务”之初,直到整个洋务运动讲求“洋务”的全过程,所有提倡学习西方文化的开明人士,无论自觉与否,都无法避开中学与西学的相互关系这个问题,而且随着文化交流规模的扩大和层次的加深,中学西学的关系问题,就愈加成了凡是提倡西学的人不得不正面做出必要阐明的立论之前提。这即是洋务派中西文化观形成的时代背景。

  促使洋务派中西文化观问世的直接导因,是守旧派对西学的顽拒固绝。守旧派在对待中学和西学的关系问题上比开明派更加敏感,开明派往往只看到西学之有用,而未曾深思其与中学会造成怎样的冲突,守旧派视西学为异端的直接理由却必然要昭示它与中学的传统之不能相容。守旧派顽固地以坚持“先王之制”、“圣贤之道”的传统作理由,指斥引进西学“师事夷人”是离经叛道,弃本逐末,用夷变夏,失体丧国。这种以捍卫中学的面貌排斥西学的激烈言论,从反对林则徐“悉夷情”开始,一浪高过一浪,在整个洋务运动期间从未停息过、缓和过。值得注意的是,在这场为时甚久的中西学之争中,提倡西学的一方是不

上一页  [1] [2] [3] [4] [5] [6] [7] [8] [9] [10] 下一页

 
  | 设为首页 | 加入收藏 | 联系我们 | 友情链接 | 版权申明 |  
Copyright 2006-2009 © www.lsqn.cn All rights reserved
历史千年 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