用户名: 密码:
    设为首页 | 加入收藏
| 网站首页 | 中国历史 | 世界历史 | 历史名人 | 教案试题 | 历史故事 | 考古发现 | 历史景点 |
相关文章    
您现在的位置: 历史千年 >> 中国历史 >> 清朝历史 >> 正文
中国时报:盟军诺曼底登
安东尼奥尼拍《中国》:
揭秘新中国电影第一个吻
新中国的红色颂歌 ——
中国的音乐家和管弦乐的
渐行渐远:清代中叶朝鲜
新中国经济第一战:意义
毛泽东拒批斯大林:莫斯
流落缅甸的中国远征军老
2000年前中国人洁齿法:
最新热门    
 
近代中国的现实与近代中国的文化

时间:2007-3-10 9:02:23  来源:不详
支配地位,其核心是封建的三纲五伦。三纲五伦在*上和道德上为封建专制统治服务,而以儒学经典为内容依据的科举八股制度,则成为锢蔽知识阶层的思想桎梏。这两方面正是当时一些有识之士所反复抨击和批判的。戊戌变法时期,康有为等人批判三纲五伦,批判科举八股,批判汉学、宋学,然而他们都没有反孔,而是尊孔,以孔子纪年为纪年,奏请定孔教为国教。只是在二十世纪初,也就是辛亥革命时期,有些革命党人特别是梁启超等人才敢于亵渎孔圣人,有的批判是尖锐激烈的。到了五四新文化运动,李大钊、陈独秀、吴虞等猛烈地批判孔子,提出“打倒孔家店”。他们之所以批判孔子和儒学,是因为孔子的思想言论和后来的儒学,“无一不与社会现实背道而驰”,“不能适应中国现代的生活、现在的社会”。什么学说才能适应当时中国社会现实生活的需要,这就是民权、自由、平等。从维新派到革命派再到五四新文化运动的倡导者,都以民权、自由、平等为武器去批判封建文化。他们所运用的批判武器和所批判的对象的立足点和出发点,都是基于社会现实生活。无论是对于西方文化的吸收,或对于封建文化的批判,都是在经过对社会现实的严肃思考后的抉择。这种抉择是理智的,也是感情的。

  理智和感情固然有时候会出现分离,甚至发生矛盾,但二者并不总是对立的,多数情况下是一致的。正是基于对封建文化的憎恨,对西方文化的仰慕,人们才可能由感情上的好恶进而从理智上加以分析抉择。不能说主张吸收西方文化的人只是理智的,不存在什么感情;同样,保守传统文化的人也不仅是出于感情上的眷恋,而是经过理智的思考的。即如梁漱溟先生,国内外一般都认为他是一个文化保守主义者,他对传统文化或者说儒学文化怀着深厚的感情,但是他在二十年代写出了《东西文化及其哲学》,从理论上系统地阐释东西方文化,这自然不是单凭感情所能奏效,而是需要从理智上进行深入的思考和研究的。梁漱溟理论思维所提出的主张,不管人们对它作何种评价,无疑也是为了探讨中国的出路问题。文化保守主义者的问题不在于是否理智和感情的分离,而在于他们疏视或抹煞文化的时代性

上一页  [1] [2] [3] [4] [5] [6] [7] [8] [9] [10]  ... 下一页  >> 

 
  | 设为首页 | 加入收藏 | 联系我们 | 友情链接 | 版权申明 |  
Copyright 2006-2009 © www.lsqn.cn All rights reserved
历史千年 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