用户名: 密码:
    设为首页 | 加入收藏
| 网站首页 | 中国历史 | 世界历史 | 历史名人 | 教案试题 | 历史故事 | 考古发现 | 历史景点 |
相关文章    
您现在的位置: 历史千年 >> 中国历史 >> 清朝历史 >> 正文
中国时报:盟军诺曼底登
安东尼奥尼拍《中国》:
揭秘新中国电影第一个吻
新中国的红色颂歌 ——
中国的音乐家和管弦乐的
渐行渐远:清代中叶朝鲜
新中国经济第一战:意义
毛泽东拒批斯大林:莫斯
流落缅甸的中国远征军老
2000年前中国人洁齿法:
最新热门    
 
近代中国的现实与近代中国的文化

时间:2007-3-10 9:02:23  来源:不详
并不抛弃传统文化,认为应当“淬历其所本有而新之”,“采补其所本无而新之”,“二者缺一,时乃无功”[2]。严复则指出:“必将阔视远想,统新故而视其通,苞中外而计其全,而后得之”[3]。辛亥革命时期,鲁迅在《文化偏至论》一文中认为,新文化应是“外之既不后于世界文化之思潮,内之仍弗失固有之血脉,取今复古,别立新宗”(《河南》,第7期)。孙中山领导辛亥革命,虽是效法欧美*,但他强调的是:“发扬吾固有之文化,且吸收世界之文化而光大之,以期与诸民族并驱于世界”[4],亦即“因袭”、“规抚”、“创获”。五四新文化运动时,李大钊在东西文化问题的论争中主张:“东西文明互有长短,不宜妄为轩轾于其间”,二者“必须时时调和,时时融合,以创造新生命而演进于无疆”[5]。当然主张中西文化会通融合有出发点、指导思想的问题,有保守的会通融合,也有进步的会通融合,不能笼统而论。清末的孙家鼐、张之洞,民初的林纾、杜亚泉等人,也曾提出会通的主张,但他们显然是要固守封建文化的纲常伦理,要以中学包融西学,是阻碍社会前进的。康有为、孙中山等人则是以资产阶级的维新或革命为出发点,并以此为指导思想来会通融合中西文化。本世纪四十年代初毛泽东撰《新民主主义论》,提出了正确对待中西文化的态度。他认为“中国应该大量吸收外国的进步文化,作为自己文化食粮的原料”,但是一切外国的东西,都必须把它分解为精华和糟粕两部分,弃其糟粕,取其精华;对于中国古代文化,也应当“剔除其封建性的糟粕,吸收其民主性的精华,是发展民族新文化提高民族自信心的必要条件;但决不能无批判地兼收并蓄”。毛泽东还说,即使是对于普遍真理的马克思主义,也必须和中国革命的实践完全地恰当地统一起来,和民族的特点相结合,才有用处。外来文化不管多么好,只有和本国的民族特点相结合,才能在这块土壤上生根开花。

  历史是发展的过程,作为历史一部分的文化也是发展的过程,相对来说,文化的发展变化和经济、*的发展变化有所不同,它有自己的特点。*可以用暴力去解决,文化却不可能用“横扫”的、强制的办法去解决。即使是在强制的情况下已经消匿的落后陈腐的观念、习俗、信仰,在境况变化后又会再次泛起,甚至鸣延扩展。因此,文化的改造、重建,是一个较为缓慢的过程。尤其是近代中国面对着对中西文化的认识、结合,更是一个复杂的问题。从鸦片战争后到中华人民共和国建立的一百一十年间,中国文化发展变化的经历,先是引进西方的器物和科技,随后是变革思想、观念和*制度,继而是以民主和科学批判封建文化,后来又是传播马克思主义。一百多年间的历程,都没有离开中国的传统,是在不断会通融合中外文化的过程中来创建中国的新文化。如前所述,由于*风

上一页  [1] [2] [3] [4] [5] [6] [7] [8] [9] [10]  ... 下一页  >> 

 
  | 设为首页 | 加入收藏 | 联系我们 | 友情链接 | 版权申明 |  
Copyright 2006-2009 © www.lsqn.cn All rights reserved
历史千年 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