用户名: 密码:
    设为首页 | 加入收藏
| 网站首页 | 中国历史 | 世界历史 | 历史名人 | 教案试题 | 历史故事 | 考古发现 | 历史景点 |
相关文章    
您现在的位置: 历史千年 >> 中国历史 >> 清朝历史 >> 正文
中国时报:盟军诺曼底登
安东尼奥尼拍《中国》:
揭秘新中国电影第一个吻
新中国的红色颂歌 ——
中国的音乐家和管弦乐的
渐行渐远:清代中叶朝鲜
新中国经济第一战:意义
毛泽东拒批斯大林:莫斯
流落缅甸的中国远征军老
2000年前中国人洁齿法:
最新热门    
 
近代中国的现实与近代中国的文化

时间:2007-3-10 9:02:23  来源:不详
    二

  如上所述,近代中国不论对固有文化的批判或对西方文化的吸收,都是从当时的社会现实出发,突出地体现了时代的精神。但这只是问题的一方面,在文化的抉择中,还有另一方面的问题:传统。中国的传统文化扎根在中国的土地上,不管人们喜欢不喜欢,它是既定的历史传统。几千年的文化传统在变与不变的过程中蔓衍不断地传承下来,形成一种文化环境,其中既有优秀的精华,又有腐恶的糟粕。不论是精华或糟粕,都在社会中发生影响,起着积极或消极的作用。传统和现实不是两极,不能对立起来。传统不是静止的东西,是动态的,它象长江东流滔滔不绝,是一个“发展流”。传统包含在现实之中,现实是传统的现实。今天的现实是昨天传统的发展,明天它又成为传统。在社会中生活的人,既是现实的人,又是传统的人。任何一个人,从他生下来就在这个文化环境中生活,受着它的陶冶,自觉和不自觉地接受下来,形成习惯、性格、心理、价值观念。因此,人在选择文化财,不论有意识或无意识,终归离不开传统。近代中国主张吸收西方文化的人物中,如撰《西学东渐记》的容闳,热心从事西方哲学社会科学译介的严复,以美国独立战争和法国大革命为榜样而追求建立共和国的孙中山,提倡科学和民主的陈独秀,以及曾经鼓吹“全盘西化”的胡适等,都在少年或青年时到西方国家(或日本)学习,接受了西方文化,较少或基本上没有受到传统教育,但是,他们都没有也不可能完全摆脱传统的影响,而是带着传统去接受西方文化,理解西方文化,作出他们的解释。这不独中国接受外来文化是如此,对于其他民族国家来说也是如此。十八世纪法国启蒙运动的代表人物伏尔泰等人在称赞、吸收中国的儒学文化时,也是带着他们的传统来理解、吸收的,和中国人所理解的儒学、孔子并不完全一样。

  外来文化本土化,至少在世界上一些大的民族国家中是如此。外来文化不可能象一架机器那样整个搬过来,而是在本国的文化土壤上去吸收的,它要经过选择、消融、改造,与本国的实际结合,才能发生作用。近代中国人在中西文化的碰撞的过程中,不断地思考、探索如何对待中西文化的问题。他们当中既有顽固保守传统文化的,也有主张“中体西用”的,有“东方文化”论,“中国本位”论,也有“全盘西化”论,但是,还有一些人则提倡中西文化的会通融合。康有为在戊戌变法时提出:“泯中西之界限,化新旧之门户。”[1]梁启超鼓吹接受西学甚力,也

上一页  [1] [2] [3] [4] [5] [6] [7] [8] [9] [10]  ... 下一页  >> 

 
  | 设为首页 | 加入收藏 | 联系我们 | 友情链接 | 版权申明 |  
Copyright 2006-2009 © www.lsqn.cn All rights reserved
历史千年 版权所有